能源价格研究最新进展

来源 :会计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pp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文章在介绍国内外能源价格最新研究进展的同时,指出现有研究的不足与局限,以期为在中国建立有效的能源定价机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 能源价格;能源效率;宏观经济;风险管理
  
  一、引言
  作为发展中国家之一,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以及国民经济迅猛发展的阶段,伴随着对能源需求的迅速扩张,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国开始成为能源净进口国,能源在经济发展中的瓶颈作用突显。长期以来,中国政府对石油、煤炭、电力等不同类型能源实行不同程度的价格管制,导致中国能源整体价格水平偏低并成为制约经济持续增长的瓶颈。扭曲的能源价格由于背离了能源稀缺的经济规律,从而造成能源效率低下,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难以在短期内得到扭转。但由于近年来国际能源市场价格受经济、政治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呈现出极大的不稳定性,如果完全按照市场价格形成机制来组织国内的经济生活,将会导致国内能源价格的动荡并直接影响中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和安全。如何解决中国当前能源价格偏离市场价格所带来的能源效率低下问题,在建立科学定价机制的同时积极应对国际能源价格动荡所带来的国家经济安全?能源是工业和国民经济增长的动力,如何发挥能源价格的经济杠杆作用,从而在保持经济适度增长的情况下提高能源效率?本文对此作一分析。
  
  二、国内能源价格研究现状
  自从20世纪90年代中国政府对能源价格放松管制以来,能源价格不合理、能源效率低下、能源结构有待改善、国际能源价格波动对中国经济安全造成威胁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涌现,并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国内学者从不同视角、使用不同方法对能源价格展开了深入探讨,并对稳定中国能源价格作出了积极贡献,已有的研究包括:
  (一)如何建立科学的能源价格形成机制
  张生玲(2007)、李小月等(2008)提出我国在改革能源价格体制和机制,必须对国际能源市场的复杂市场结构有清醒的认识,了解国际能源市场价格的长期变化和短期变化以及国内能源市场与国际能源市场的互动关系,切实建立起反映市场供求、资源稀缺程度以及污染损失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郭海涛(2008)则认为能源产业中的垄断和外部性问题,不仅是能源价格市场化改革的主要障碍,也导致在不同能源品种和同一能源品种不同环节上的定价机制具有不同特征。我国能源价格形成机制存在的突出问题不能反映能源稀缺状况、国内和国际能源市场的供求格局及能源安全与环保等外部性问题。能源价格改革的总体方向是市场化,但部分环节需要政府的有效监管。不同于一般研究思路,张欢等(2007)提出操作性较强的中国能源定价方法,通过运用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GARCH)模型分析方法模拟美国CRB能源价格指数对数序列波动情况后发现,CRB能源价格指数对数序列存在自相关性和异方差性;用GARCH(1,1)模型能较好地模拟CRB能源价格指数波动特征。CRB能源价格指数对数序列时间趋势比较明显,存在很强的自相关,特别是高价的自相关。研究结果说明了CRB能源价格是长期、有序发展的,因而可以参考这个价格制定国内能源价格。
  (二)能源价格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杨柳、李力(2006)基于1996~2005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就中国能源价格变动对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实际GDP、能源价格以及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能源价格变动对经济增长短期呈现负向冲击,它引起的成本推动是本轮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胡宗义等(2008)将能源替代模块和能源强度指标纳入中国可计算的一般均衡(CGE)模型——MCHUGE模型,研究提高能源价格对能源强度和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提高能源价格在短期和长期均能显著降低中国能源强度,其原因是能源价格的提高优化了中国经济产业结构,第二产业尤其是重工业在GDP中所占比重下降,减少了总体的能源消费。但是能源价格提高对宏观经济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其导致的出口下降和投资需求下降分别是短期和长期GDP下降的主要原因。
  (三)能源价格对中观经济的影响
  杭雷鸣等(2006)运用1985~2003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我国制造业能源价格和能源强度之间的关系作了实证研究。计量检验的结果表明,能源相对价格的上升对于降低总能源强度、石油强度、电力强度和煤炭强度具有积极的贡献,提高能源价格是改善能源效率的一个有效政策工具;孔婷等(2008)提出能耗过高影响中国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能源价格是市场体制中调节能源强度的重要因素和手段。运用1995年~2005年的数据,采用层次回归法对制造业24个重要行业的能源价格与能源强度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对大多数行业,能源价格的提升并未明显降低能源强度,能源价格对于技术进步对能源强度影响的调节效应不显著,能源价格的调节效应更多地表现为促进能源消费结构转化来降低行业能源强度。
  
  三、国外能源价格研究现状
  国外能源价格相关方面的研究主要围绕能源价格预测、能源价格对宏微观经济的影响、能源价格与能源效率、能源价格与公共福利、能源价格风险管理等方面。
  (一)能源价格预测
  构建和使用准确的、有意义的价格预测方法对于整个经济和政策制定而言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就能源产业而言,能源商品价格预测常被用来指导自然资源开发的投资决策(Brennan and Schwartz,1985),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 (Taal et al ,2003),以及能源生产商、消费者等的财务预算及项目规划。如何进行科学预测以及就其准确性进行评价,广大学者展开了全方位的探讨,研究多集中在设计与构建能够与未来价格相符合的能源预测统计与经济计量方法(Morana, 2001; Ye, Zyren, and Shore, 2005) ;比较各种能源预测方法的效果(Longo et al., 2007);检查预测偏差的来源(Huntington, 1994); 同时也有学者试图对美国能源部信息管理署(EIA)预测的效果进行评价,如Sanders, Manfredo and Boris (2008)对EIA能源供应预测的偏差和有效性进行了统计检验,结果发现短期能源供应预测很大程度上是合理的;Dwight et al(2008)对EIA能源价格预测的可靠性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原油、汽油、柴油价格预测为大众提供了未来三个季度之内的价格信息,而天然气、电力价格预测则在未来四个季度是可靠的。相对而言,EIA煤炭未来一个季度的价格预测是可靠的,而两个季度、三个季度、四个季度价格预测并没有提供附加信息,最后就如何科学使用相关信息进行了讨论。
  (二)能源价格冲击对宏微观经济的影响
  1973年的石油价格冲击开启了能源价格冲击对经济影响相关研究的浪潮。早期比较典型的研究有Gisser and Goodwin(1986)、Hickman et al (1987)发现美国石油价格与整个经济之间反向相关;Darby(1982),Burbidge and Harrison(1984),Bruno and Sachs(1981,1985)则发现在美国之外的其他国家石油价格与经济之间也存在这种反向关系。更详尽的研究中Jones and Leiby(1996)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早期研究中石油价格与GNP之间的弹性系数估计值在-0.05左右,具体而言在-0.02到-0.08之间。最近几年来,广大学者围绕能源价格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更深入、更全面的探讨,以期有新的发现。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有:Stephen et al (2003) 考察石油价格冲击如何产生经济周期,为何价格冲击对经济活动的影响是非对称的,为何油价与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会减弱,并就如何缓解石油价格冲击对经济造成的影响提出政策建议;Hamilton and Herrera(2004)和Hamilton(2008)提出二战后美国90%的经济衰退以及1973年之后的每一次经济衰退之前都有石油价格飙升的现象,但当人们在能源产出变动,即产出弹性给定的情况下计算经济中能源支出的比重时,能源价格飙升只能解释GDP下降的一小部分;在此研究基础上,Hamilton (2008)提出一个可能的传导机制,即石油冲击可能会通过干扰商品开支而非能源来对经济产生重大影响,特别是石油冲击除会减少投资需求外,还可能会导致消费者延迟对耐用消费品的购买。这种推测也得到了实证研究的支持,如Edelstein and Kilian(2007)发现在能源价格上升的情况下,汽车支出会以七倍于非耐用消费品以及服务支出的速度下降。除此之外,Benjamin(2008)探讨了能源价格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借助于能源运输的垂直专业化贸易仿真模型,拟合了1974~1985年间减缓的贸易增长,发现由于石油冲击导致国际贸易中运输成本增加,从而抵销了关税下降的影响。因此石油价格上涨所导致运输成本的变动可以对标准贸易模型难以解释的关税的下降与国际贸易中商品输出份额显著增长二者之间的关系给予合理诠释。Amano and Van Norden(1995)以及Ramzi Issa et al(2006)对能源价格与汇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Amano and Van Norden(1995)的研究发现较高的能源实际价格会导致加元贬值,二者之间是负相关关系;Ramzi Issa et al(2006)在Amano and Van Norden(1995)研究的基础上重新考察了能源价格、加元与美元实际汇率之间的关系,使用结构突变检验方法,发现在二者之间的关系曲线中有一个突变点,继而在20世纪90年代由负相关转为正相关;Moawia Alghality(2008)就能源价格不确定性对美国制造业产出以及能源需求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能源价格不确定程度的增加对制造业产出以及能源需求均有反向影响,预期能源价格上涨对制造业产出以及能源需求也有反向影响,而且制造业产出价格的增长加大了对能源的需求。因此制造业产出的稳定性需要以能源价格的稳定性作保障。
其他文献
吉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现象突出,大部分高质量、年轻化的劳动力基本上转移到其他城市和地区,且基本上脱离农业生产,目前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女性居多、文化素质整体水平较低
近年来,由于茬口安排及天气等原因,上海市崇明区小麦播期被迫推迟,甚至出现了特晚播小麦。为确保特晚播小麦高产超高产,介绍了特晚播小麦的概念及特晚播小麦高产栽培的基本理
切花菊是世界四大切花之首,其品质好、性状优,市场需求量较大。为推进切花菊产业的发展,从杂交授粉、新优品种筛选两个环节总结了切花菊杂交选育技术,并从定植、提网与抹芽、
为明确樟巢螟的生态学特点和发生规律,采用多种不同聚集指标,对上海市奉贤区樟巢螟幼虫虫巢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调查,并对樟巢螟幼虫虫巢的抽样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樟
为减少水稻秸秆还田作业工序、降低作物成本、提高水稻秸秆还田效率,在浅旋灭茬条件下,研究了水稻秸秆直接还田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秸秆还田,特别是全
在机械设计与制造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尺寸链问题,建立和解算尺寸链的过程既麻烦又容易出错。本文介绍一种既简单又不易出错的应用AutoCAD解尺寸链的方法。
为充分发挥大豆新品种的生产潜力,提高淮南地区夏大豆种植的产量和效益,从土壤选择、品种选择、种子处理、适期播种、合理密植、化学除草、田间管理、科学施肥、病虫防治、适
随着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力度的加大,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规模逐年扩大,补贴种类范围也越来越广,因此,对农机购置补贴实施监管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介绍上海市浦东新区农机购置补贴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