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限制国家如何可能”:莱昂·狄骥法学思想的理论脉络与方法变迁

来源 :政法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osnowba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学界的研究视野下,莱昂·狄骥一直被视为将社会学方法引入法学、创设社会连带主义法学派的代表性人物.在公法学体系中,狄骥打破了卢梭以降的"人民主权"学说,在国家和个人中间构造了缓和价值冲突的"社会",平衡自由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冲突.狄骥从社会连带事实中发现"客观法",并在法社会学方法变迁中重新定义"国家":从"有机主义的神经中枢"走向"社会连带的具体事物".狄骥将"客观法"确立为国家行为正当化之外部基准,并以三个具体制度为着力点延伸其国家理论的实践关照:加强立法合宪性审查、扩大公众参与以及改革议会组织.重返狄骥国家学说对我国当下国家治理去中心化、公法诉讼的功能设定以及在法律体系中如何安放事实等理论和实践问题均有启发.
其他文献
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中国共产党一直致力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中国成立以来,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其深刻的主客观缘由和外部条件。在70余年的风雨历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经接续发展、曲折发展、特色发展和最新发展等几个重要阶段,显示了顽强生命力和无穷真理性。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征程中,我们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即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解决实际问题;坚持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推进理论创新;坚持立足国情,把马克思主义具体化、大众化;坚持内外联动,做到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有机统一。这些经验是新时代把中国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新时代开展“伟大斗争”的重要性,多次指出“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学术界主要围绕“伟大斗争”的生成逻辑、内涵特点、展开路径、价值意蕴四个方面展开了相关研究,并取得丰硕成果,但也存在着研究视角狭窄、研究方法单一、研究学理性不强、研究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等问题。回顾党的十九大以来关于“伟大斗争”研究成果,为我们进一步了解“伟大斗争”的研究动态提供了重要参考。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细胞核和神经元,是民情民意的集中搜集点,更是党和各族人民保持血肉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加强完善社区党建工作是巩固党长期执政地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实基础。我们应当注重发挥社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紧密融合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与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实际,以社区党员干部为先锋,以服务社区群众为宗旨,创新社区党建工作有效方式与实践途径,不断提升社区党建工作的水平和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