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三严”构筑反腐败心理防线

来源 :决策与信息·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s_youfee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主要是在实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上还没有取得压倒性胜利,腐败活动减少了但并没有绝迹,反腐败体制机制建立了但还不够完善,思想教育加强了但思想防线还没有筑牢,减少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重构政治生态的工作艰巨繁重。因此,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1]。
  习总书记提到的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三个不”,指的是人们对待腐败问题呈现出的“不敢、不能、不想”三种心理状态,从主观因素考虑,腐败是在某种心理活动下的一个行为结果,目前学术界对于反腐败惩防体系的关注,已从对腐败产生的外部原因如体制机制等,开始转向对内部原因的探究。从心理学的范畴去探究、认识和克服腐败心理,从而避免腐败行为的发生,不仅是建设廉政文化体系的重要内容,而且是构建反腐败预警和干预机制的科学手段。
  一、腐败心理与表现形式
  (一)腐败心理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心理决定人的行为,腐败行为是腐败心理的必然结果。产生腐败的直接原因是人的贪欲心理,而各种政治、体制、机制、文化等因素只是腐败行为产生的外部原因。产生各式各样腐败问题的腐败心理虽然各不相同,但只要认真分析仍有规律可循,一般而言,所有的腐败行为一般都贯穿着失衡补偿、双重人格、侥幸支撑的心理演变过程。近年来反腐败实践表明,任何腐败分子从渐进蜕变最后堕落犯罪,都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内因起决定作用,而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防止腐败心理的产生,必须构筑好反腐败的心理防线。
  (二)表现形式
  补偿心理。从心理学角度看,补偿心理是一种心理转移或者自我调适,即为克服自己生理上的缺陷或心理上的劣势,而自发地发展其他方面的优势,以补偿或超过他人的一种心理自我适应机制。奥地利精神病学家阿德勒提出过度补偿理论,指补偿心理过度会导致补偿行为过犹不及或矫枉过正。补偿心理往往是由挫折或者伤害引发的,自认为已经失去太多或者准备要失去太多,都会引发补偿心理。如一些穷怕了人,特别向往对物质的占有,特别向往对财富的占有,总想趁机大捞一把以补偿自己曾经受过的苦难。又如59岁现象,一些领导干部临近退休,害怕权力即将丧失而产生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补偿心理,因而采取了一些不正当的甚至违法的补偿行为。
  失衡心理。社会心理学家费斯廷格提出认知失调理论,他认为,认知失衡是指由于做了一项与态度不一致的行为而引发人的心理上的紧张,并产生不愉快不舒服的感觉,叫做失调感。失调感会促使人试图改变已有的不协调认知因素或者增加新的认知因素,以便保持心理平衡。社会分配制度的缺陷,会导致一些干部的不平衡心理,使他们在很大程度上丧失廉洁自律的自觉性和防范权力腐败的意志力,为了实现心理平衡,补偿“分配不公”造成的损失,在一部分干部中便产生“用我的权换你的钱”的腐败心理.一旦有适当的条件、机会.便贪污受贿。
  侥幸心理。心理学研究揭示,如果行为的后果给自己带来的利益和心理满足,大大高于受到的惩罚和心理损害,就会促使其实施这种行为,这种心理状态就是侥幸心理。美国学者罗伯特.克利特提出了一个有关侥幸心理引发腐败的公式:腐败动机=贿赂-道德损失-(被发现和制裁的机会+所受处罚)>薪金+廉洁的道德满足感[2]。公式显示,作为实施腐败行为的心理诱惑和贪欲刺激的腐败动机,取决于腐败收益和腐败成本之间的对比差距。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有句名言:“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绞首的危险。”[3],侥幸心理加巨大的利益驱动会诱使腐败的发生,一些国家如新加坡针对这种腐败原因推行了高薪养廉的做法,实质上就是增加腐败成本的做法。
  贪婪心理。贪婪是指心理上对某一目标的过分欲求,它不同于人的正常欲望,它是一种在金钱至上、物欲横流的时代环境中滋生的病态心理,是所有腐败分子犯罪的共同心态。贪婪是没有满足、没有厌倦的,它所获得的情感体验使人的贪欲更加膨胀,久而久之,会强化为贪婪的心理定势,以至进入到恶性循环状态,不能自拔。河源市纪委通报的市科技局原党组书记、局长黄翀胤涉嫌受贿案件,对黄的贪婪,所在单位和社会上早有不少传闻,有的人预料他迟早会栽在经济问题上,结果不出所料。
  从众心理。从众是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和大环境的影响,而使自己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出符合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从众腐败是在群体压力下所作出的腐败行为,表现为在既成事实心理刺激下的“随大流”,或者是有权即能谋私的“潜规则”,或者是偏离群体的恐惧心理,或者是“湿鞋心理”等,而促成这种心理的一种糊涂认识和误导就是法不责众。从众心理引起的腐败往往会产生窝案,如广东省纪委公布的乐昌市27名班子成员收送红包案件,就是十八大之后,八项规定公布之后不收手不收敛的典型窝案。
  二、“三严”与“三不”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努力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1]。而形成这个有效机制的重要途径就是践行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通过“三严”遏制腐败心理的产生。
  (一)严以修身与不想腐
  严以修身,就是要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严以修身,就是强化健康心理,构筑“不想腐”的心理防线。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心理平衡是人类健康的四大基石之一,心理平衡就是指心理健康,而修身就是达到心理平衡的重要途径,通过严以修身克服产生腐败的贪婪、恐惧、嫉妒、怨恨等不健康心理。
  贪婪和恐惧是人的本性,是人最基本、最原始的心理之一。贪婪和恐惧根植于人的心灵深处,一般情况下很难被察觉,要克服更非易事。腐败行为的过程一般伴随着贪婪和恐惧两种不健康心理互相交织,会引发许多不良情绪,对人的心理和生理会产生很不利的影响。嫉妒是指人们为了争夺权益,对他人怀有的一种不满、贬低、排斥、或者是敌视的心理状态,严重的会产生恨的情感。嫉妒和怨恨也是不好的一种心理体验,对个人身体有害无益。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转型的加剧,社会各阶层贫富差距的扩大和利益分配的不平衡,人们似乎越来越多地出现了嫉妒和怨恨心理,如仇官心理、仇富心理、仇星心理等。在这种心态下,一旦有机会就会产生腐败,通过腐败求得心理平衡。   (二)严以用权与不能腐
  严以用权,就是要坚持用权为民,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严以用权,就是强化敬畏心理,构筑“不能腐”的心理防线。敬畏是在面对权威、神圣或庄严事物时所产生的情绪和态度,带有敬重、畏惧及尊崇的感受。对党的领导干部来说,关键要做到“三敬畏”。
  一是敬畏历史和名誉。要对自己的历史和名誉怀有敬畏感,如履薄冰地书写自己的历史,谨慎小心地维护自己的名誉。要有害怕成为历史罪人,害怕身败名裂、遗臭万年的心理,要有害怕愧对父母祖宗,
  愧对儿女后代的态度。二是敬畏群众和组织。敬畏群众既包括自己身边的群众,也包括网络舆论,如中纪委开通“随手拍”接受“四风”问题举报,就显示出网络监督的强大威力。敬畏组织就是要增强对组织的归属感,信任组织的培养和帮助。三是敬畏法律和纪律。敬畏法律,就要对党纪国法心存敬畏,严格遵守党纪国法,严以用权,严格执行秉公用权的各项规定。敬畏纪律就是要求我们对纪律要有敬畏之心,要守纪律讲规矩。
  (三)严以律己与不敢腐
  严以律己,就是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为政清廉。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严于律己,就是强化积极心理,构筑“不敢腐”的心理防线。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领域的一场革命,也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中的一个新里程碑。
  很多东西都跟幸福感有关,比如高收入、高学历、婚姻、年轻美貌等,但是,心理学研究表明,客观基础不等于幸福。美国学者罗伯特·莱恩认为:“在基本需求得到满足之前,收入每提高一点,就会使人感到更幸福一些。但是,在基本需求得到满足之后,收入带动幸福的效应就开始呈递减态势,并且收入水平越高,这种效应越小,以至达到可以忽略不计的地步,这就是所谓的‘快乐鸿沟’现象。”[4]。心为物役,物与幸福的增长不成比例,以至于人们普遍感觉活得很累,就是因为外界的物左右了内在的心。积极心理学转向重视人性的积极方面,其目的并不仅仅在于除去人的心理或行为上不良的负面的问题,而是要帮助人们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和行为模式,正确认识幸福的来源,正确地获取幸福。严于律己,强化积极心理,就是探索人类的美德,恢复人性的积极面。正如毛主席所说的,做人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三、构筑反腐败心理防线
  明朝哲学家王阳明认为“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意指在山中的那些贼寇容易击败,而在心中的邪恶却很难克服,这就是我们今天常说的战胜自我,超越自我,驱除心魔。构筑反腐败心理防线,就是要“破心中贼”。
  (一)践行“三严”提升知、情、意
  提升思想认识。以廉洁修身为切入点,以巩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为核心,提高思想认识水平。以实现中国梦为己任,以服务人民为宗旨,在社会的发展中,追求自身价值的实现,自觉抑制不合理的需要 ,防止“有权不用,过期作废”,“被抓的是少数,漏网的是多数”等错误认识。
  提升道德情感。道德感是一个人对自己或他人的动机、言行是否符合社会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道德感的前提是对法纪和社会道德规范的了解、敬畏、认同和自觉遵守。提升道德情感,首先要学习掌握有关法律法规,增强法制意识,其次是提升社会道德水平,尤其是对职业道德的学习,深入了解社会舆论对职业行为的道德评价,增强廉洁自律的道德感和社会责任感。
  提升意志品质。意志是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自觉调节和支配自己行为的心理过程。意志常与克服困难相联系,如慎独就是对人的廉洁意志品质的重要考验和锻炼。君子慎独,其意思就是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一个人的行为能够不越规,不失控,表现出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意志品质。通过廉洁意志品质的自我修身,提高廉洁自律的自觉性、抵御腐败的意志力、明辨是非的判断力和善于克制自我的自制力。
  (二)践行“三严”强化自我心理约束
  要提高动机的约束力。动机对个体行为有导向和维持作用,每个腐败行为发生都基于一定的动机,动机的自我心理约束就是要对腐败这一行为的利弊进行评估,关键在于树立利弊得失观念。不能低估或忽视腐败行为产生的恶果,既要看到可以算清的经济账,也要看到难以算清的其他账和付出的代价,如政治名誉上的恶劣影响,家庭的破裂,自己身心上的煎熬痛苦等等。
  要增强需要的约束力。要坚定理想信念,把自我实现的高层次需要和社会发展进步、实现中国梦结合起来,在为人民服务中实现自身价值。要增强对不合理需要的自我约束力,廉洁自律,自觉抵御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侵蚀,克制贪婪等不良心理,笃信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行为世范。
  要强化情绪的约束力。情绪是多种感觉、认知和行为综合产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要明辨是非,洞悉利害,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要理性地认知腐败问题和腐败行为,面对欲望和利益的诱惑,理智支配和控制情绪,避免腐败行为发生,防止冲动、大意、松懈等负面情绪,防止一失足成千古恨。
  王阳明诗:“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这个定盘针就是我们每个人的心理防线,只有找到自己的定盘针,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才能真正做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筑牢反腐败心理防线。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5.1.14 01 版
  [2]吕海涛.腐败心理分析及应对之策[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2.2.1
  [3]马克思.资本论[M].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2版第871页
  [4]康君.幸福指数研究的不同视角及国际比较[J].数据,2011.6.15
  作者简介
  韦荣系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研究员。
  地址:广东省河源市东环路大学城
  邮编:517000
其他文献
三江并流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成功,令人欢欣鼓舞。世界遗产带来的巨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各地“申遗”的积极性普遍高涨,“某某风景名胜区‘申遗’准备工
期刊
本文分析了江西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沿格和现状,进而总结出江西民办高等教育迅猛发展的内因和外因,指出了当前江西民办高校办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产生原因,最后提出了
内江未来的支柱产业“要把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作为内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头等大事来抓,这对我们高新技术企业来说是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一大早,内江日报刊登的“内江
目的:了解难治性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辅助检查和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11年至2013年收治难治性结核性胸膜炎患者38例,对其临床资料以回顾性方法进行分析,归纳
《工会法》明确规定:“维护职工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工会在维护全国人民总体利益的同时,代表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维权是工会组织的立身之本,胜利油田作为国有大中型
很高兴和张德霖同志以及有关司局的负责同志再次来中国测绘创新基地调研工作.刚才,我们参观了测绘仪器装备和应急保障成果,观看了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成果、数字城市、1∶5万
金斗水库为国家重点中型水库,本文主要总结了金斗水库枢纽工程中水库及大坝安全运行40多年来的运行情况和管理经验。 The JinDou Reservoir is a national medium-sized res
现代企业竞争优势源自知识、技能、创新和持续的学习。知识管理在企业创新以及整个企业的竞争战略中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加强企业培训是促进企业知识资本的积累和转
房地产开发企业加强成本控制,可以合理补偿施工耗费,保证再生产顺利进行,促进项目组织降低成本、增加盈利、扩大积累,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增强企业素质,进而提高企业整体管理
大学生作为重要人力资源,是各用人单位竞相争取的时象,掌握大学生以什么样的心态求职以及其自身特点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有重要意义,企业只有深入的了解了大学生的择业心态,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