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挺”、“顶”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saq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近年常可于报刊杂志及网站上见到如“力挺某某某”、“顶赛场英雄”之类的表述,根据语境不难发现其中“挺”、“顶”均含“支持、赞成”之义,查阅字典、词典却未见该义列于二者之下。本文旨在释“挺”、“顶”的新生义并简略分析其产生原因。
  关键词: 挺;顶;释义;比较
  “挺”和“顶”皆为汉语常见词,其词义一直很稳定,但近年却出现了新用法—“支持、赞同”,如“‘挺派’几乎是一水的开发商,‘倒派’则是来自社会层面为多①”,“觉得能触动的,请顶一顶②”。最初该用法仅现于网络,但随使用人数的不断增加,该义使用范围也逐渐由虚拟世界扩大到现实社会中,如“‘挺扁’难替贪腐遮丑③”及“杜丽,我们顶你到底④”。
  一、释“挺”
  “挺”甲骨文、金文和小篆中本作壬。从人在土上,象人挺立形,从扌(手),廷声。《汉语大词典》中“挺”词条下含十七个义项,其中并无“支持”,但新义的产生总归不会脱离这个词已存词义,新义必会与已有义相关。通过对现存语料的筛选、分析发现“支持、赞同”义的使用源于台湾(《台湾流行的新词汇释读》),多用于选举拉票活动,如“挺某某”,即投某某人一票。之后,该义跳出政界选举的框框,并活跃于经济、文化等领域:
  “李登辉更在民进党造势晚会上吁大家站出来挺扁,消灭台湾的‘外来政权残余势力’。⑤”
  “《新报》的社论说,香港好不容易才从衰退中恢复过来,中央‘挺’港经济,在‘个人游’、‘安排’后,未来还准许社保基金投资在港股市……⑥”
  “据美国大选前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德国有74%的人力挺克里,而支持布什者仅为10%。⑦”
  “网友不满伊朗侮辱性进球 力挺国奥像男人一样反击⑧”
  “上外教授力挺弃龙论 称龙是帝王属性⑨”
  “挺”这一新增义项使用率非常高,网络检索有数以千万计的结果,可见热度之高。但为何是“挺”而非其他词产生这一新义,且与已有各义是否相关。我们认为“挺”较之“支持、赞同”更为生动具体,它使“支持”由抽象释义变成具化形象,富有画面感。
  首先,“挺”含“强硬”之义,当表支持时给人以态度坚定、强硬之感,感情色彩明显强于“支持、赞同”。之前提及“挺”的“支持”义项最早用于选举活动中,而选举之争不亚于阵前厮杀,很多时候寥寥数票便可改变乾坤,因此各候选人都希望支持自己的选民能同直耸坚固的柱子一样坚守在己方阵营,而非墙头野草摇摆不定,显然“支持、赞成”并无这种挺力的画面感。
  其次,“挺”能更好地展现支持者的支持力度:
  我支持/赞成你。
  我挺你。
  虽然a、b在句意上基本一致,但细细品味会发现两者存在差异。从a句的“支持、赞成”中无法感受说话者支持力度的强弱,但b句不同,“挺”字充分展现了说话者对支持对象的信任,并隐隐有骄傲自豪感参杂其中。这与“挺”“直立”的义项有关,人表现自信或底氣十足时,一般肢体动作反映为挺起胸膛或挺直脊背,由此可见“挺”暗含自信意味,表支持义时无论语气还是力度都远远超过“支持、赞同”。
  再者从字面上来看,“挺”较之“支持、赞成”更能彰显使用者的积极性,因为“挺”也可指“引身直上、向前”,可见是一种主动行为,即使用者积极选择的结果。“支持、赞成”则不然,极可能存在被迫或敷衍的情况。换而言之,“挺”比“支持、赞成”更真诚、更可信。同时“挺”也侧面反映了使用者毫不掩饰的支持态度,给人勇于人前、敢于人先之感。不同于“挺”的显而易见,“支持、赞成”可以是“默默支持”或是“悄悄赞成”,这种支持态度可以是隐性的,但“挺”须是显性的,能轻易被人所感知。
  最后,人们之所以“支持”某人或某物,多因被支持物自身实力不足,即被支持物无法独自实现目标或取得成功,如此就只能从外界汲取能量来增强自身,这与“生长”义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支持”也可理解为是一种助长行为,因而“挺”表支持义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释“顶”
  “顶”东周金文从页鼎声,小篆简化从丁声。《广韵》都挺切,上迥,端。《汉语大词典》中“顶”词条下共有二十个义项,同“挺”一样,“顶”的新义也未被《汉语大词典》收录。
  毫不夸张地说,“顶”“支持、赞成”义是由网络一手塑造的,早期该义仅见于论坛,且多以“顶帖”的形式出现。因论坛是一个全民性的网络平台,信息量巨大,故当帖子发出后无人问津便会石沉大海,为避免该情况就需要提高帖子的回复率,保持帖子在列表顶部不变,而这种持续回帖的行为就是所谓的“顶帖”。通常网民借此表达自己对该帖的喜爱、支持及赞同,这也将“顶”“从下往上拱”之义与“支持”联系起来。
  “顶”这一新增义充分展现了其强大生命力,出现之初就以令人咂舌的速度取代了“支持”、“赞成”等词在论坛中的地位,一跃成为这类词的“代言人”。无可厚非在这场新旧词语的较量中,“顶”的优势毋庸置疑:
  首先,就其本义来说,“顶”是指人头的最上方,进而引申为其他物体的最上方或高处。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一个以高为尊的民族,也是封建阶级社会等级制度影响下的产物。时至今日这种观念依然存在,如将事物最辉煌的时刻称为“顶峰”,再如人们喜欢、支持某事物时会称其达到了同类事物的最高水准,即“顶点”。由此可见,“顶”并非一般的支持,而是那种直至高点的支持,显然其力度远强于“支持”、“赞同”。
  其次,“顶”亦可表从下向上拱之义,该义项赋予“顶”动态感,展现了一个自下往上的移动过程,比“支持”更为生动鲜活。
  最后,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倾向简洁明了的表达,“顶”的这一新义正是受此观念的影响而产生的。
  三、释“挺”、“顶”之异
  虽然“挺”、“顶”都可表“支持、赞同”,但两者依然存在差异,因两者在该义项上为同义词,故比较二者的反义词:   “挺”的反义词是“倒”:
  “高雄‘倒扁运动泡茶广场’昨晚静坐,挺扁人马前往挑衅,双方隔着拒马呛声,进而演变成暴力冲突。⑩”
  “据现场人士透露,在股东提问环节现场气氛开始热烈起来,‘倒平安派’与‘挺平安派’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激辩。{11}”
  而“顶”的反义词是“沉”,最典型的例子为“顶帖”和“沉贴”。
  显然“倒”和“沉”是两个意思完全不同的词:“倒”本义为扑倒、跌倒,引申为直立的物体倒塌或横倒,还可指垮台失败;而“沉”本义指山岭上凹处的积水,进而引申为没入水中、沉没,亦指降落、坠落。可见“倒”是指是原本直立的物体变得倾斜,甚至完全横倒的状态,或是使人及物体倒下的动作,体现了事物自身由直至斜的变化过程。而“沉”则指事物由高处落向低处,或指原本显赫、鼎盛的状态走向萧条、沉寂,体现了人及事物由某处或某种状态的顶端到底部的移动过程。
  综上所述可知,“挺”与“顶”的差别体现为“挺”的核心是“正”,所以它的支持义更倾向于摆正原本东摇西摆的支持态度,或是坚定支持信念、巩固支持力度,使原本势单力薄、七零八落的状态变得坚挺;而“顶”的核心是“升”,故其支持义侧重于使事物的状态由最初的低谷不断上升甚至是跃上顶峰。
  三、“挺”、“顶”用法
  表支持义时“挺”、“顶”多用作动词:
  挺/顶+名词
  “抗议野田演讲 纽约华人华侨联合国楼前挺中国保钓{12}”
  “顶赛场英雄 赞生命强者{13}”
  挺/顶+人称代词
  “现场更有观众打出‘唐山挺你’的标语,令人动人。{14}”
  “杜丽,我们顶你到底。{15}”
  挺/顶+量词(一下、两下、几下等)
  “新年生活照,大家挺一下。{16}”
  “有爱心的朋友来挺两下。{17}”
  “泗中挺几下,免得别的学校来看我们笑话。{18}”
  “看看吧,能顶就顶一下。{19}”
  “坛里泡的时间也不短了,发点软件,我浮力小,多帮顶两下,别让俺沉了,淹死怪可惜的。{20}”
  “发几个诺基亚专用铃声,大家喜欢的话多顶下,不要让帖子沉了!{21}”
  AA式(“顶顶”、“挺挺”)
  “何妨挺挺李开复?{22}”
  “第一次发帖多帮忙顶顶!{23}”
  “挺”、“顶”用法基本一致,且两者读音相近,所以经常互用,有些网民甚至将其省略为“D”或“d”。
  “挺”、“顶”新义的产生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汉语的词汇,同时也增强了汉语的表现力和表达力。其居高不下的使用率也侧面反映出现今人们日常選词的标准——言简意赅、通俗易懂、生动具体。虽然现今该义并未出现在任何辞典中,但若能经久不衰,随使用人群、时间的增长,终有一日会被各辞典所收录。
  注释:
  ①西安房地产信息网信息中心,2005年8月13日.
  ②百度博客,2008年8月29日.
  ③《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6月19日.
  ④《华商晨报》,2008年8月10日.
  ⑤《扁将台湾社会严重撕裂》社论,新华网,澳门,2004年3月30日.
  ⑥新华网,王丽丽,香港,2004年4月6日.
  ⑦新华网,汤水富,布鲁塞尔,2004年11月6日.
  ⑧新浪体育,2006年12月9日.
  ⑨《南方都市报》,2006年12月14日.
  ⑩中国新闻网,2006年9月19日.
  {11}《广州日报》,2008年3月6日.
  {12}中国新闻网,2012年9月27日.
  {13}新浪博客,2008年9月6日.
  {14}腾讯娱乐,2010年7月19日.
  {15}《华商晨报》,2008年8月10日.
  {16}百度贴吧,2013年1月2日.
  {17}百度贴吧,2012年10月21日.
  {18}百度贴吧,2010年10月16日.
  {19}网易论坛,2010年8月25日.
  {20}塞班智能手机论坛,2010年5月2日.
  {21}塞班智能手机论坛,2012年1月11日.
  {22}网易科技,2011年11月29日.
  {23}新浪论坛,2004年5月23日.
  参考文献:
  [1]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2]高景成.常用字字源字典[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8.
  [3]汉语大词典[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3.
  [4]亢世勇,刘海润.现代汉语新词语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
  [5]莫 衡.当代汉语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
  [6]魏 励.常用汉字源流字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
  [7]徐 复.古代汉语大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钟 媛(1988.10-),女,湖南湘潭人,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字学专业(2011级)。)
其他文献
阳光明媚,寒风萧瑟,枯黄的树叶在风中抖动,凌乱的发丝在风中肆意飞扬,此情此景却让我回想起《为奴十二年》里的一个画面:奴隶普莱特双手被反捆,脖子被绳子紧紧地勒住,挂在粗壮的树干
2011 年漯河市召陵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金每人每月60元.为更好保障民生, 使老百姓老有所养,2017年1月, 召陵区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由以前的每人每月60元增加到每人每月82元
期刊
摘 要:说课是教师的一项技能,本文生物教学中的说课应该重点注意的地方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说课 教材 重难点 困惑  说课是教师的一项基本技能,每个教师在其职业生涯中都会接触到说课、都需要说课。如何把一节课说到位、说精彩,这是许多教师较困惑的问题。本文就说课与备课、上课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说课时应该注意说清的一些问题谈谈自己对说课问题的理解。  一、说课与备课、上课的区别和联系  备课是教学工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动力,有了兴趣,学生就会勇于探索。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最大限度地挖掘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创设适应学生心理需要的情景,引导学生
期刊
中国古典诗词博大精深,千百年来成为滋养中华民族成长的宝贵精神营养。在小学教材中,古诗文内容占了很大的比例,对培养学生人物素养和情感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将联系小学古诗词教
南乐县大力实施 “一带一路一园”创业示范工程,创新公司+农户模式助力产业脱贫.截至到2018年8 月底, 发放贷款额突破1.026 亿元,助力创业企业411家,带动就业1400余人.
期刊
摘要:意境是中国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它代表着一种重要的审美形态①。 我国古代文学作品都非常讲究意境美,尤其是抒情类的诗词曲赋。中国文艺批评家也常常把意境作为衡量作品艺术美的一个重要标准。因此创造意境美也成了无数文学家和诗人毕生的创作追求。那么,意境是怎样构成的,什么是意境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意境美究竟有什么特征?本文就在学习前人时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这些问题做进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意境美;中
抵达线路: 佛坪生物圈保护区管理局位于陕西省佛坪县城,108国道由此而过,北距西安200公里,南距汉中158公里。自驾车自西安经西宝高速公路至武功县进入108国道,经周至县向南
期刊
我国现行宪法第33条第2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在中国法治进程中,权利平等、平等权问题成为中国社会和学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有关平等权问题的
摘要:我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这对我国当前的各种艺术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们经常会在其中融入一些传统文化元素。特别是最近这几年,我国动画电影事业发展势头良好,这必将带动文化的大发展,随之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元素被应用在动画电影当中。其实借助这种形式可以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特质有效的激发出来,能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风格、特色进行一定的弘扬发展,针对传统文化元素在我国动画电影当中的应用和体现,本文将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