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菟”为“於菟”说新证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yingz4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天问》中的“顾菟”究竟是什么意思,历来说法众多。本文从民间信仰的角度分析了月与虎的关系,认为二者性质相似:都充当了母亲的角色,都是阴性之物,都与女性生子有关,都与西王母密不可分,所以二者互相依从。从而验证了汤炳正先生的观点:《天问》中的“顾菟”就是楚方言中的“於菟(虎)”。
  关键词:顾菟 於菟(虎) 月
  中图分类号:H13 文献标识码:A
  一 前人对“顾菟”的解释
  《楚辞·天问》:“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兔在腹。”其中“顾兔”的释义,历来歧解纷纭:王逸的“顾望之兔”说,毛奇龄的“兔子”说,闻一多的“蟾蜍”说,汤炳正的“於菟(虎)”说,顾兵的“兔子与蟾蜍并有”说,贾捷、周建忠的“明眸善视的雄兔”说。面对如此众多的说法,大家莫衷一是。
  二 “於菟(虎)说”争议
  关于“於菟(虎)”说更是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有些学者,如贾捷、周建忠(2009)认为:“此说在楚辞以及先秦文献中缺乏例证”“不足为据”。有些研究民俗文化的学者则对“於菟(虎)”说采取支持的态度。何新(1996)指出月中有虎的传说,是因为上古神话中的月亮是死神,而主管鬼的神又是虎神。由此结合形成了月中有虎神的传说。又由于虎在南方语系中读作“乌虎”,于是讹变为兔。月中有兔的传说就是由此而来的。从古音学角度考查,“虎”可以变名为蟾蜍,因为“蜍、涂、荼、菟”都从余得声,古书中同音常可互换。曲彦斌(2006)也认为:“屈原是楚人,其所作《天问》楚辞依楚语称虎为‘於菟’,悉属自然。”他还解释了虎在月中的原因:西王母为虎神,嫦娥盗食其长生不死之药升入月官化为“顾菟”即虎,也就顺理成章了。而在虎氏族中,人们信奉死而还魂于虎,也就是说,虎是长生者。《天问》所说的“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兔在腹?”则透露了这样的信息:月亮之所以长生不死,能够“死则又育”,在于它据有月精,即盗食了虎神之长西王母不死药而化为虎神。
  三 月与虎同母亲的关系
  下面,我们从民间信仰的角度来分析一下“顾菟”为“於菟(虎)”的合理性。
  月与虎在很多民族充当着母亲的角色。在中国的洪水神话中,月亮女神在洪水退后,派她的化身到地球上再造人类。而西亚和欧洲的月亮女神都相似地给众生以新的生命。北美土族务农者认为月亮是永久不死的“老母”,巴西的土著人称月亮为“植物之母”。从古音学的角度考察,“娲”与“仪”与“娥”语音相近,女娲就是月神常仪、嫦娥。在汉墓出土的砖画中,女娲常常与伏羲连体交尾。伏羲手中常持着太阳,女娲手中常捧着月亮。伏羲拿着规,因为他是太阳神,太阳代表天,天是圆的;女娲手中拿着矩,因为她被视为月亮神,月亮代表地,地是方的。可以看出,在古人的观念中,女娲神就是地神,是月神。女娲在我国的创世神话中历来都是主角。传说盘古开天辟地,大地上出现了山川草木、鸟兽虫鱼,但并没有人类,世间仍然荒凉、寂寞,女娲感到孤独,于是按照水中自己的影像,用黄泥捏成一个小东西,小东西活了起来,他的名字就叫作“人”。女娲见了这个“人”很高兴,便继续用黄泥造出了很多的人,后由于体力不支,女娲从山崖上撅下来一根藤条,把藤条放到泥浆里,然后挥舞藤条甩出泥浆。那些落到地上的泥浆就变成一个个人,大地上不久就遍布了人類的踪迹。既然女娲是月神,女娲造了人,那么,月神自然也是人类的创造者,成为了所有人的母亲。
  月为何能够成为“生命之母”“植物之母”呢,因为月与女性具有相似之处。女性在阴阳二分的哲学范畴中是属阴的,晋袁宏《后汉纪》卷十六说:“男为阳,女为阴;乐和为阳,忧苦为阴”。在众多民族的神话中,月亮常常被看成是女性、阴性,例如:温哥华岛上的阿特人崇拜日月神,太阳为夫,月亮为妻。阿尔奎色人的月亮是太阳的妻子。在非洲,上赞贝兹的至上神纳亚姆比为太阳神,他的妻子是月神拿西勒勒。我国壮族人也认为太阳、月亮、星星是一家,太阳是父亲,月亮是母亲,星星是孩子。古人也把月亮看成是阴性的。唐李淳风《乙巳占》中云:“夫月者,太阴之精……女主之象也。”陈师道《后山谈丛》卷四也说:“中秋阴暗,天下如一,中秋无月则兔不孕,蚌不胎,荞麦不实。兔望月而孕,蚌望月而胎,荞麦得月而秀。”月亮不仅属阴,而且与女性的信水也有密切的关系:古人发现月亮的变化周期是二十八天,女性的信水也是二十八天一个周期,于是人们将月亮与信水联系起来,称之为“月信”“月经”。
  在原始的生殖崇拜中,虎同月亮一样充当着母亲的角色。我国彝族认为是虎肢解了自己的身体,创造了宇宙万物。彝族自称“罗罗”,这个词与其虎称相同,男女祖先画像概称母虎,这些事实都说明对虎的崇拜其实是对母虎的崇拜,是对母虎所象征的雄浑的生命力和养育力的崇拜。对母虎的崇拜也许并不是崇拜它的多子,而是崇拜它所养育后代的威武有力。不仅彝族,其他很多少数民族也都把虎看作自己民族的始祖。例如,纳西族相传虎为人类始祖,纳西族古老的东巴经典卷首多绘一虎头,东巴经《当恩·拉统贝》的题目“当恩·拉统贝”的含义之一为“虎的历史”。地处红河上游的元江县一带的傣族自称其祖宗是老虎,对老虎极为尊崇,世代相传打死者要用白布盖虎尸,为虎下跪哭丧。普米族供奉虎神巴丁剌木为始祖和保护神。巴丁剌木的意思是“普米土地上的母虎神”。普米族遇有灾害疾病,家庭不和,妇女不孕,都要乞灵于巴丁剌木,即母虎神。老虎不仅有雄壮的生命机能,虎母也具有灵魂转生能力,既然虎孕育了人类的生命,那么人死后也会返回这生命的母体之中。所以古代在召唤死者灵魂的仪式中,即呼唤游荡的灵魂返回虎母本体。《礼记·礼运》:“升屋而号,告曰皋某复。”《说文》:“皋,虎声,音豪。”由其像其虎声而称之。因此,所谓的“皋某复”,实即“虎的后代某某,快回来吧”,这对灵魂的呼唤之声,典型地反映了对老虎母亲的崇拜。
  虎能成为母亲,从而孕育出一个民族,这是因为在古人眼中,虎同月、女性一样,是属阴之物。上文已经说过在《礼记》中已经有呼唤人的灵魂返回虎母本体,而许多民族都有灵魂死后回归西方的信仰。例如,在澳大利亚东南部地区,老人们相信人的魂归西到太阳落下去的地方。马来半岛的色曼人认为人的鬼魂住在西方的一个岛屿,所以人死后头部要朝向西方,便于人的灵魂回归。我国的原始墓葬中,死者的头部也以朝向西方为主。据统计,半坡遗址的墓葬中有90.34%的死者头部朝向西方,渭南史家墓葬中西向的占78.36%。既然西方与虎都是人灵魂的回归之地,那么它们自然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西方是日落的方向,日落则阳气藏,所以西和阴有密切的关系,而白虎又是西方的标志动物,因此虎自然与阴紧密联系了起来。明林希元《易经存疑》卷一说:“风,阴气;虎,阴物也。故虎啸而风生。”   四 月与虎同女性生子的关系
  女性在阴阳系统中属阴,所以古人认为女性能够怀孕生子,是与其具有的阴气有密切的关系,若女子阴气不足就会不孕。宋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卷九《妇人无子论》云:“夫妇人无子者,其事有三也:一者坟墓不嗣,二者夫妇年命相克,三者夫病妇疹,皆令无子。若是坟墓不嗣、年命相克此二者非药能益。若夫病妇疹,须将药饵,故得有效也。然妇人挟疾无子皆由劳伤血气、生病或月经闭涩,或崩漏带下,致阴阳之气不和,经血之行乖候,故无子也。”明张景岳在《景岳全书》卷三十九《子嗣类》说:“真阴既病则阴血不足者,不能育胎;阴气不足者,不能摄胎。”
  由于月是极阴之物,阴气充足,当女子不孕时,便开始向月求子,希望采月之阴气来补充自己之不足,从而怀孕生子。隋巢元方《巢氏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八中说:“《养生方》云:‘月初出、月中、月入时,向月正立,不息八通,仰头吸月光精,八咽之,令人阴气长。妇人吸之,阴气益,盛子道,通阴气,长益精髓脑少小者。妇人至四十九已上还生子断绪者即有子,久行不已即成仙矣。’”其后很多人都认同巢元方的看法,认为若是妇人吸收月光的精华,即使妇人已经断了月经,超过四十九岁依然能够生子,长久的做这件事的人甚至能够成仙。在敦煌文献S.4433中有这样的求子医方:“以月晕夜令妇人北首卧,令夫御之,即生男。”
  虎具有充足的阴气,有母亲般强大的生殖能力,因此,在民间有“以虎鼻悬户上,疗妇人无子”这样的医方。古人希望借助这样的交感巫术,感染其阴气与强大的生殖能力,从而顺利生子。今天陕西岐山县的人们在祈子的时候仍然有虎的身影。每年农历三月初十到十五,人们都到姜嫄祠办祈子会。届时在姜嫄殿前烧香,向娘娘默诵祈子的愿望。为了求得所祈之子平安无事,还要买一只泥塑的彩虎,用来守护祈得之子。
  五 月与虎同西王母的关系
  月与虎还有一个重要的联系中介——西王母。西王母既为月神,同时又具有虎格。西王母的月神身份,自古就有证据。《吴越春秋·越王阴谋外传》云:“立东郊以祭阳,名曰东皇公。立西郊以祭阴,名曰西王母。”殷墟卜辞中有祭祀“东母”“西母”的记载,据学者们研究,“东母”“西母”大約指的是日月之神。四川新繁县清白乡东汉墓石室东西两侧壁上的西王母画像砖左嵌日神,右嵌月神。《历中记》云:“西王母夫人两乳者,……左乳下有日,右乳下有月。”我们知道嫦娥正是因为偷取了不死药才得以奔月,从而成为月精。不死药据说是西王母所有,西王母利用昆仑山上不死树的果子制造了不死药。既然嫦娥是因为不死药而成为月中仙子,那么掌握不死药的西王母是月神也就不言而喻了。西王母外貌如何呢?据说西王母虽有人模样,但长着虎牙,蓬着头发,带着首饰,拖着一条豹尾,喜欢长啸。西王母的来源也与虎族密切相关。从其祭祀方式与崇拜对象看,西王母来自于把虎视为祖先的羌族。自殷商时期人们便开始“燎祭西母”,而羌族的丧葬风俗是“羌人死,燔而扬其灰”,“燎”与“燔”何其相似。另一方面,作为古羌族分支的彝族是典型的崇虎民族,其虎文化带有明显的母系氏族社会或母氏崇拜性质,这说明古羌族也是崇拜虎的民族。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虎与月二者性质相似,因而,可以同气相求,能够同气相求者便可互相依从。如宋高斯的《耻堂存稿》卷三所说:“虎阴物也,风于易亦为阴,同气相求,其从之。”正因为虎与月乃同气之物,虎在月的腹中也就顺理成章。虎不仅栖息于月之腹内,就连交合生子,它都选择了与之密切相关的月晕之夜。《说郛》卷三十七说:“凡月晕虎必交也。”
  综上,我们从民间信仰的角度分析了月与虎的关系,认为二者性质相似:都充当了母亲的角色,都是阴性之物,都与女性生子有关,都与西王母密不可分,所以二者互相依从。从而验证了汤炳正先生的观点:《天问》中的“顾菟”就是楚方言中的“於菟(虎)”。
  参考文献:
  [1] M·艾瑟·哈婷,蒙子、龙天、芝子译:《月亮神话——女性的神话》,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
  [2] 曹振峰:《神虎镇邪》,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
  [3] 陈梦家:《殷墟卜辞综述》,中华书局,1988年版。
  [4] 傅道彬:《中国生殖崇拜文化论》,湖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5] 高福进:《太阳崇拜与太阳神话:一种原始文化的世界性透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6] 何新:《诸神的起源——中国远古太阳神崇拜》,光明日报出版社,1996年版。
  [7] 何星亮:《中国自然神与自然崇拜》,三联书店,1992年版。
  [8] 贾捷、周建忠:《〈楚辞·天问〉“顾兔”考》,《文学遗产》,2009年第6期。
  [9] 李晓伟、昆仑山:《探寻西王母古国》,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版。
  [10] 马书田:《全像八仙》,江西美术出版社,2007年版。
  [11] 曲彦斌:《虎文化与人生》,辽海出版社,2006年版。
  [12] 汤炳正:《屈赋新探》,齐鲁书社,1984年版。
  [13] 闻一多:《闻一多全集:楚辞编·乐府诗编》,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作者简介:刘艳红,女,1982—,吉林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古代汉语,工作单位:华东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 英国作家戴维·赫伯特·劳伦斯一生创作了一千多首诗歌,出版了十本诗集,在世界诗坛竖立起一座独特的丰碑。诗歌凝结着劳伦斯对生活、经历、情感的感悟,记录着他不断探询自我,完善自我的心路历程。本文按照其心灵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脉络,把劳伦斯的诗作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详细论述了诗人劳伦斯所经历的,对爱的渴求、对自然的回归、以及对死亡和重生的探索三次蜕变的过程。  关键词:戴维·赫伯特·劳伦
期刊
摘要 《金阁寺》以发生于1950年的“金阁纵火事件”为题材,以第一人称叙述者(沟口)回述了灰暗的童年以及自己从迷恋到焚毁金阁的异常过程。其中,不可靠叙述突显了主人公沟口无意识的压抑,固着于金阁这一理想意象。最终,沟口的纵火行为带有强烈的侵凌倾向,揭示了日本战后青年个体处于精神真空而面临的自我同一性危机。  关键词:不可靠叙述 同一性危机 无意识 侵凌  中图分类号:I106.4
期刊
摘要 本文通过对中英诗歌中“秋”诗意象的分析发现,中国诗人喜欢“悲秋”,而英国诗人则倾向于歌颂秋的收获,但是二者同样表现出一定的联系。本文认为,两者之间的这种差别和联系主要是由于自然社会环境的不同,以及东西方文化的差异造成的。  关键词:中英诗歌 “秋” 诗意象  中图分类号:I106.2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中国诗歌和英国诗歌中都不乏以秋天为主题的佳作,但两个国家
期刊
摘要 《杰·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是托马斯·艾略特早期詩歌中的重要作品。本文拟从时间和意识两个哲学范畴分析这首诗歌深刻的哲学内涵及诗歌主题,通过分析物理时间与心理时间的交叉运用、客体意识与主体意识的并置,管窥艾略特的哲学观对理解其诗歌的作用。  关键词:时间 意识 《杰·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 艾略特诗歌研究  中图分类号:I106.2 文献标识码:A  《杰
期刊
摘要 兰斯顿·休斯是美国当代最为杰出,也是最有影响力的诗人。他将黑人传统音乐融入其创作中。不仅如此,兰斯顿·休斯的作品还洋溢着世界主义的情怀,他将布鲁斯音乐中关于黑人苦难情绪的表达,融合成了对全世界弱势全体的关注。兰斯顿·休斯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诗歌作品将永垂不朽。  关键词:布鲁斯音乐 诗歌创作 兰斯顿·休斯  中图分类号:I106.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兰斯顿·休
期刊
摘要 日本著名古典随笔《枕草子》中运用了大量的色彩描写,堪称色彩盛宴。本文通过该作品中“紫”色用例,分析了日本平安王朝女性作家的贵族审美倾向,并试与中国的古典色彩审美相比较。  关键词:《枕草子》 紫色 色彩 审美 贵族 王室  中图分类号:I106.6 文献标识码:A  人类使用色彩的历史可追溯到15万年至20万年前的冰河时代。原始人从季节流转、万物枯荣看到了大自然的色彩
期刊
摘要 由古至今,历代论者对孙绰玄言诗地位、成就多有评述,对其性格的考察却甚为粗疏,以致影响到了对孙绰其人的全面认识与评价。本文依据知人论世的原则,考述孙绰出处行藏,认为孙绰个性真率、深情、张扬,自有其可爱的方面,只是在东晋根深蒂固的门阀制度下,孙绰较为复杂的个性同东晋士族的尚好、倾向不相一致,最终导致历史上对其个性的一些出于偏见的贬抑与讥刺。  关键词:孙绰 个性 《世说新语》 
期刊
摘要 柳宗元永州时期的山水田园诗歌很有特点,无论是对永州山水自相矛盾的描述以及他寄情山水;还是佛理的渗透,无不体现柳宗元多维的创作风格和独特之处。本文试图从这个角度对他的诗歌创作进行梳理,进一步深入探讨柳宗元山水田园诗歌创作的独特风格和意义。  关键词:柳宗元 永州时期 山水田园诗歌 特点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永州时期,柳宗元创作了大量以山水为题材
期刊
摘要 作为19世纪后期英国唯美主义运动的倡导者,王尔德对各种美好的事物总是非常敏感,而对那些物质社会和庸人主义始终持批判态度。这种艺术理念在他的文学作品中表现得极为显著,尤其是在他的代表作《道林·格雷的画像》中。该小说通过对主人公道林·格雷误入歧途致力于追求享乐主义终致死亡的故事描写,突出展现了唯美主义和享乐主义对于生命的不同意义。故事末尾,道林为了保留自己的美貌,毅然选择了“自杀”
期刊
摘要 中国传统戏剧文学根基深厚、力量强大、成果斐然,其中塑造了不少个性鲜明的女性人物形象。本文从中国传统戏剧文学中女性的各种形象为论点,分析了中国传统戏剧文学中女性人物形象的闪光点。  关键词:传统戏剧文学 女性形象 个性鲜明 社会形态 人物塑造 类型化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中国五千年的文化积淀为中华民族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础,其中戏剧在中国的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