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小学培智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dsly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培智语文的教学对象是智力障碍学生。由于智力障碍学生的认知能力较弱,思维不活跃,适应能力也不强,故他们在新环境中无法迅速融入和有效变通。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实施生活化教学,引导学生留意自己的生活,这样可有效减少特殊学生在生活中出现危险情况,使其获得更加丰富的生活经验。为此,本文对小学培智语文生活化教学的策略展开了分析。
  关键词:小学;培智语文;生活化教学;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34-0030-02
  引 言
  特殊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特殊教育的目的是让身体有缺陷的学生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使其可以更好地融入社会。如何运用更丰富、有效的教学方式,使先天有缺陷的学生更快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及生活技能,是培智教育者目前面临的挑战。语文生活化教学对智力障碍学生的身心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一、语文生活化教学概述
  生活化教学是指将实际的教学内容应用于生活中的教学活动,能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教学内容,提高学习兴趣。在语文生活化教学中,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掌握基础的听、说、读、写能力,并应用所学知识处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获得更多的生活经验。语文作为教学的基础科目之一,不仅对其他学科学习有辅助作用,还能提升特殊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这不仅要求从事特殊教育工作的教师提高职业素养,掌握相关知识,还需要教师了解特殊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使培智教育下的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做到生活自理,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
  二、培智学校课程实施的现状
  目前,我国培智学校所招收的学生主要以中、重度智力障碍的残疾学生为主,其中包括多重残疾学生、自闭症学生和精神类残疾学生。很多课程体系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但是新课程的方案在实施方面面临着许多的挑战。
  (一)培智学校在课程实施中的问题
  首先,以往的课程观念限制了新课程的设置,且没有科学的概念界定;新课程的设置和发展被传统的教育模式所制约。总的来说,特殊教育的发展落后于普通教育。另外,在培智学校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有部分特殊教育教师没有很高的专业素养,这是培智学校的师资力量不足和物资缺乏导致的,加上一些地区对培智学校的重视程度不高,没有相应的师资力量和社会支持,致使培智学校落后于普通学校。
  (二)培智学校课程改革中的问题
  首先,智力障碍学生的家庭对特殊教育缺乏相关的了解,认为孩子去了培智学校就会提升智力,变得和普通孩子一样,对培智学校和智力障碍学生有盲目的期待。其次,在教学上,教材内容的设计质量普遍偏低,没有本土化特色。教材过分强调知识点,培养学生能力方面的教案比较缺乏,这导致学生完全不明白教师所教授的内容,有些学生甚至以激进的方式表达对课堂的不满,这些都影响了培智学校的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
  (三)培智学校课程内容的问题
  课程内容的设置缺乏科学合理性,在单元教学中不能体现整个系统的逻辑性和连贯性,使学生对课本教材难以适应;很多学科课程缺乏实用性,课程设置死板,教师在教授过程中依然沿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难以接受培智学校的教育。
  (四)注重智力测评,忽视实践能力
  很多培智学校在对学生进行智力鉴定时,采取的诊断评估仍以智力测评为主,忽视了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教材没有很强的针对指导作用,没有对智力障碍学生的现实需求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课程设置上也倾向于基础知识的传授,对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缺失,使学生在生活和行动上都没有得到很好的指导,从而出现害怕与人接触、易怒、暴躁等激进行为,这对学生的生活和健康都产生了不利影响。
  由上述内容可知,培智学校教育现状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来自学校外部的问题,二是来自学校内部的问题。学校外部问题包括相关部门对培智学校的资金投入不足,在课堂实施中缺乏相应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学校教师的专业能力不强,在课程实施中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措施,在学校、家长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关系中不能起到很好的协调作用。学校内部问题包括教师的专业水平和专业素质等问题;学校不重视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只注重教授给学生在智力方面的基础知识;学校的教材内容单一、死板,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生活需求,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存在严重不足。
  三、小学培智语文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的应用策略
  针对特殊学生,教师更需要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不同问题,使其学会相应的应对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特殊学生能够更好、更快地适应现代社会生活。那么,如何开展小学培智语文生活化教学呢?
  (一)增加生活化元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很多情况下,普通学生都很难通过普通的学习方法开展自主学习,对于智力障碍的学生而言更是难上加难。由于受自身的缺陷和理解能力不足的影响,这些学生很难在日常学习中自主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且教师在教学时也很少将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相结合,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就要创新教学方法,从智力障碍学生的角度出发,采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在教学中适当增加生活化元素,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让他們对所学知识产生好奇心。此外,教师还需要耐心观察学生,挖掘出学生的兴趣点,并加以利用。
  例如,在学习与家乡有关的课文时,教师可以结合文章内容,让学生说出自己家乡的特点,充当“小导游”,介绍家乡的特产、旅游胜地等。这样,学生将日常生活与学习有效结合起来,一边玩耍一边学习,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激发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   (二)有效地模仿,让学生增长经验,提高应变能力
  在开展写作教学时,智力障碍学生由于受自身缺陷的影响,往往表达不流畅,写出的文章不知所云。基于此,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一篇优秀的信件让学生阅读,然后给学生创设生活情境,让他们给自己的朋友和家人写一封信,可通过模仿别人写信的方式来写自己对家人、朋友等想说的话。在潜移默化的培训下,他们会形成一套固定的思维模式,并且在以后的生活和社会实践中自动套用这一思维模式,从而达到正常沟通和表达的目的。学生在模仿写作的过程中,会加入自己个性化的写作风格,甚至能形成独特的写作模式。
  由于受自身缺陷的影响,智力障碍学生只能理解一些比较简单的词语,而通过学习语文知识,能更好地适应日常生活和应对突发状况[1]。为了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知识,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教师应创设生活情境,促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生活中,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深化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幫助学生有效掌握知识,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及学习能力。
  (三)创新教学方法,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逐渐从以往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转变为新式的信息化教学。信息化教学可以将抽象的知识,以直观、形象的方式给学生呈现出来,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拓展知识,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四)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交际水平
  由于培智学校学生群体具有特殊性,不具备正常交际和交往能力,甚至对与他人交流有恐惧感。因此,教师要仔细观察学生的日常生活表现和学习状态,分析学生的学情和个性特点,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使其掌握在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这是一个艰辛的过程,但只要教师有足够的耐心,一步一个脚印地不断实施,一定能提升学生的交际能力,慢慢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2]。对于特殊群体,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不能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他们甚至会出现抵触和排斥心理。基于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除在教学中融入生活化元素,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外,还要带领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让他们能理解并掌握与人沟通的方式和技巧,逐步克服与陌生人交流的恐惧心理,并激发他们与他人交流的兴趣,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和水平,这样才能实现语文教育的目的。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3]。
  结 语
  总之,面对智力障碍学生这一特殊人群,教师在教育方法上一定要别出心裁,一定要以学生的生活习惯和兴趣为出发点,采用生活化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为他们未来更好地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让培智教育变得更有意义,为特殊学生扬起人生的“远航之帆”。
  [参考文献]
  石培瑾.浅析生活化教学在小学培智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中),2018(02):25.
  方国英,章蓉.生活化教学法在培智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特殊教育,2003(06):30-32.
  赵蕊.生活化教学在小学培智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新智慧,2021(15):105-106.
  作者简介:朱潭英(1978.8—),女,福建武平人,大专学历,一级教师。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