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来源 :中国基层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m_cn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检测的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8月杭州市余杭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缺氧缺血性脑疾病新生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设定为观察组,并以同期出生的8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比,设定为对照组,对两组新生儿进行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检测,比较两组的检测水平。

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发病第1、3、7天血清GFA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正常新生儿第3天GFAP水平,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发病第3天血清GFAP水平明显高于发病第7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和中度患儿发病第1、3、7天血清GFAP水平明显低于重度患儿,轻度患儿发病第1、3、7天血清GFAP水平明显低于中度患儿,三组不同程度患儿在发病第1、3、7天血清GFAP水平每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GFAP水平与HIE病情程度呈高度正相关关系(r=0.715,P=0.000)。无后遗症的患儿第1、3、7天血清GFAP水平明显低于患有后遗症的患儿,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HIE患儿血清GFAP含量变动的监控,不仅可以对急性期脑损伤程度做判别,还可以对HIE后遗症做预测,具有推广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自拟救心汤联合常规西医疗法治疗终末期肥厚型非梗阻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7月至2017年10月杭州市余杭区第一人民医院终末期肥厚型非梗阻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疗法,观察组加用自拟救心汤治疗1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质量、水肿程度、心功能分级、心力衰竭积分、B型钠尿肽、血管紧张素Ⅱ、血钾、血钠、血氯含量等的变化
我院自1994年以来采用透视下闭合复位,单侧带斜夹块外固定支架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58例,取得满意疗效.
目的对中药注射剂处方进行调查,分析存在不合理问题,以规范临床使用中药注射剂。方法随机抽取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住院中药注射剂处方2 400张,根据《处方管理办法》和《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对其进行分析点评。结果2 400张处方中溶媒选择不当有104张,占4.3%,混合配伍的处方有8张,占0.3%,超剂量使用的有176张,占7.3%,使用不对症的有92张,占3.8
1 2008年护理管理工作简要回顾rn1.1贯彻实施rn(1)宣传贯彻.为了维护护士的合法权益,规范护理行为,促进护理事业发展,保障医疗安全和人体健康,国务院公布施行了.
目的:探讨女性生殖道非特异性炎症常见的几种致病菌对支原体鉴定药敏板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1年3月因女性生殖道非特异性炎症治疗的患者80例,提取菌株,培养24~48 h后
1996年11月以来应用组合式骨外固定器治疗四肢骨折共62例68个部位,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近年来,我国梅毒发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对公共卫生构成严峻挑战[1].2005年中国卫生部公布的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中,梅毒发病人数已从2002年的第7位跃至第5位.由于梅毒传染
目的探讨个案管理模式对尿毒症(CKD 5期)患者透析通路及尿毒症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诊治的CKD 5期非透析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1例、对照组2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诊治、护理及随访,观察组采用个案管理模式对其进行定期宣教、电话随访1年。观察两组患者进入肾透析的时间、透析管路的类型、透析通路的情况、尿毒症并发症等,比较两组再次入
从1995年2月~1998年3月,共收治肱骨骨折骨不连36例,通过手术植骨、外固定架固定,骨折全部愈合,无关节功能障碍,现报道如下.
髋关节是人体内最大的负重关节,股骨粗隆间骨折是指发生于髋关节囊线以外至小粗隆下方区域的骨折,又称转子间骨折.由于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微创是以最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