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uted逻辑与自然语言

来源 :哲学动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123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尽管自然语言没有形式语言那样严格,在某些情况下甚至会造成歧义,但日常生活中,我们不可能放弃自然语言而采取形式语言作为人际交流的媒介。事实上,形式语义学的研究表明,自然语言本身也存在着多种值得研究的形式结构。自然语言有很多吸引人的特点,例如其中不含形式语言中那样的变元,并且为有效交际的工具,用于日常推理的自然语言可以被看做是可判定的。
其他文献
2010年11月13日,上海市伦理学会、上海市社会学会联合主办了“公平正义与社会和谐”研讨会,近60位专家学者与会,围绕会议主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于光远把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论”,二是“新民主主义社会论”。他认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论”是关于俄国革命胜利后中国和一切半殖民地国家革命性质、动力、对象、阶段性、前途的学说,而“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则是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的中国将要经历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社会——即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学说。就其基本内容来说,
孔子一生“述而不作”,并未留下严格意义上的文字著述,但其“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数十年如一日,所言多有传诵于弟子或时人者。这些言论或被辑纂成册,如《论语》一书,或被援引于后儒之论著,如《易传》、《礼记》、《孝经》、《孟子》等文字中的若干“子曰”。《论语》辑孔子之言最为集中,是领略、研究孔子思想的最重要的文献。
客观性问题一直是知识论研究的基本问题。女性主义知识论者把客观性问题看作是“一个必须探讨的问题”,她们把主流知识论中的客观性诊断为价值中立性,并对价值中立的客观性进行了批判,在此基础上,重建了价值负载的客观性。由于探讨女性主义知识论是全面了解女权运动和知识论最新发展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探讨女性主义知识论对客观性的看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逻辑学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的七大基础学科之一。几十年来,逻辑教育在国际社会逐步深入人心,对人才培养、社会发展发挥重大作用。《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是未来十年我国教育发展的重点目标。在此时代背景下,中国逻辑学会在西南财经大学举办“2010逻辑素质教育论坛”,深入探讨逻辑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关系问题,关注素质教育发展态势,
2010年11月2日至3日,来自两岸三地众多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70余人聚于惠州罗浮山下,出席“罗浮论道:道教与人生学术研讨会”。与以往大多数研讨会有所不同的是,“罗浮论道”没有过多地阐发玄而又玄的抽象理论,而是落实到人的生活世界,注目于道教养生及其相关生命智慧这些既凸显道教特色同时也最贴近民众需求、最具时代活力的话题,围绕着道教与生命伦理、道教养生思想与实践、道教与现代社会等主题展开讨论。
自然语言是一个由较小语言成分逐步递增地形成较大语言成分的符号体系,这就是自然语言的毗连性(concatenation)。通过毗连,自然语言符号串可以逐步增长扩张,这就是自然语言的生成性(generation)。自然语言的毗连生成体现出由小到大的递增性,弗雷格(Frege)用语句函项的思想来分析其构造过程,即把某一语言成分当作函项,把旁边的成分当作函项的主目,把两个成分的毗连当作函项运算获得的结果。这就是范畴类型逻辑从运算的角度揭示自然语言构造规律的基本思想。
“中国逻辑史”(The History of LogicinChina)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0年11月24-26日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举行。本次会议由荷兰莱登大学亚洲研究所主办,阿姆斯特丹大学承办。会议发起人是阿姆斯特丹大学的范本特姆(Johnvan Benthem),中国清华大学的刘奋荣和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的谢立民(Jeremy Seligman)。参加会议的学者,有来自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新加坡、新西兰、荷兰等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共130多人,其中17名发言人和10名评论人。本次会议可以说是中国古代逻
传统问题研究目前引起了学界很多的关注,大概可区分为三种情况:一种是对传统持较激进的批判态度,一种是秉持批判继承的立场[1],第三种是复兴传统的观点。随着对现代性越来越深入和自觉的反省,人们不再盲目迷信进步主义、理性主义等现代性的意识形态,而对“传统”这一被现代性意识形态所抛弃和贬斥的对象投以越来越同情和欣赏的眼光。
作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奠基者,威廉·莱斯认为,“控制自然”的观念是生态危机的根源。关于生态危机的解决,他主张不是消除“控制自然”的观念,而应给予其重新解释:“它的主旨在于伦理的或道德的发展而不在于科学和技术的革新。”[1]据此,需重建科学技术的价值基础,建立一个“较易于生存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