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喀斯特”

来源 :中国科技术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nh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科技术语》2007年第5期刊有黄润华的《漫话“喀斯特”一词》的文章。该文对“喀斯特”一词来自什么语言作了一些探源,读后很受启发。但是,当谈到汉语中的“喀斯特”这词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该文只说了这样一句话:“喀斯特一词被世界地学界广泛使用,中国地理学家和地质学家也早已将其音译为喀斯特。”看来,“喀斯特”一词在汉语中的出现是比较早的,但是早到什么时候,文章没有说。
  为了寻求答案,笔者特地查了一些民国时期的词典,查到了下面这三个有关“喀斯特”的书证:
  ①王云五主编的《英汉对照百科名汇》:“Karst topography,喀斯特式地形。”(该书由上海商务印书馆于1931年出版。)
  ②舒新城、沈颐等主编的《辞海》“喀斯特”条:“喀斯特(Karst):地名,亦称卡索(Carso),在巨哥斯拉夫西部,沿亚得里亚海岸,其地全为石灰岩所成,岩面因水蚀,成犬牙林立状,多陷谷洼地。地质学上有所谓喀斯特地形者,即取名于此。”(该书由上海中华书局于1937年出版。)
  ③陆尔奎等人的《辞源》(正续编合订本)“喀斯特”条:“喀斯特:地质学语,即指石灰岩地方特有之地形。而地学家取奥匈之地名以为此等地形之名也。其石灰岩之表面多因水蚀成犬牙林立之状,且多坑陷,河流极少,虽有之,亦皆渗入地中,故其地草木甚少,成为荒原。”(该书由上海商务印书馆于1939年出版。)
  从上面这三个书证可以说明:至少在20世纪30年代,汉语中就已经有“喀斯特”这词了。
  另外,笔者又查了MerriamWebster Online,Karst这词在英语中产生的时间是1902年。因此,如果汉语中的“喀斯特”是译自英语的话,那么“喀斯特”这词的出现应该是在1902年至1931年之间,不知道读者对此有没有异议?当然,笔者最大的希望是有人能提供比1931年那个书证更早的例子。
  
  黄河清:浙江省绍兴市广电中心,312000
其他文献
本刊讯 法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大会于2007年9月25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召开。会议由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中心主任、法学名词委副主任陈泽宪研究员主持。  全国科技名词委副主任刘青,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法学名词委顾问王家福先后在会上讲话,强调了审定和规范法学名词的重要性,回顾了建国以来的法学名词工作。他们共同希望参与工作的专家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来做好这项工作。法学所所长、法学名词委
英语是一门语言,语言作为一种工具,它的功能在于进行社会交际。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创设语言情境,通过语言活动进行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沟通、理解,加强学生英语交际能
实行院系二级教学管理体系,是独立学院发展过程的必然选择。独立学院系级教学管理工作的水平直接反映出整个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准。因此,重视系级教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明
声乐,在幼师专业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主干课程,它以技能训练为主,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长期以来,幼师专业的声乐教学一直存在着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手段落后等诸多问题。针对这
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产生,究其根源,是我国的产业创新升级滞后的产物。产业升级滞后使得地方政府热衷于投资规模大、周期长的基础设施项目,由此形成巨额的地方债务风险。破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到的促进教育公平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本文针对一些经济不发达、教育水平比较落后的农村地区小学信息技术课
近年来,“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已逐渐被语文教学界所接受,并成为指导教学的重要原则。而在教和学的关系的调节上,在主体、主导地位的表述中,训练,则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