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历史教科书对朝鲜战争的不同视角

来源 :历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XU_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比较,观点,解读,理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09)05-0005-02
  
  全世界的学校,一向都把历史课定为必修课。历史课的重要使命在于它能培养学生对本民族及其传统文化和共同价值观的认同,这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纵观各国,历史教科书成为年轻人获取本国以及世界其他地区历史知识的主要来源。有学者指出:为了灌输民族价值观,许多国家通过提供“官方”故事来培养民众的爱国情怀,历史教科书在此过程中就起着核心作用。因此,许多国家在历史教科书内容与格式上的争议成为相关教育和政治层面的冲突,例如2005年4月,日本教科书关于日本在二战中暴行的歪曲描述在亚洲各国引起强烈反应,特别是在中国和韩国,引发了广泛的抗议。
  数十年来,历史学家们对历史教科书中所提供知识的本性提出挑战,他们责问“哪一方的知识才是最具价值的”。为了帮助学生增强历史性思维,历史学家和教师设置了教科书分析研究专业,探索各国历史教科书的观点是如何形成的。因为不同国家总是采取一种各自认可的办法,通过教科书帮助学生认识不同的观点并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
  许多研究文章讨论了不同国家的教科书,同时也分析了其他国家的文化和历史事件,从而证实根据各种文化为基础的、学校所教授的各种教科书的影响力。近30年来,研究人员研究了教科书写作的清晰度、设计效果和作者的立场、态度,即他在解说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时的政治取向。在对教科书内容和选材过程的研究中,他们发现了许多发人深醒并富有启发性的观点。这些能帮助评论家们更好地理解在各种不同的民族背景下,历史教材是如何被描绘、被利用的。特别是在全球化时代,对各国教科书的研讨和分析有利于促进跨文化和跨国家的理解,为构建多元文化架设桥梁。有鉴于此,对涉及个人和集体的历史要作多视角的描述。
  朝鲜战争是一场涉及六个国家的、极具对抗性的战争,对其研究早该结束而尚未结束。在美国的历史中,朝鲜战争依然是一场“未知的战争”,也是一场“被遗忘了的战争”。就朝鲜和韩国而言,这场战争给他们带来了灾难性的伤亡,国土依然处于分裂状态。就中国人来讲,这是自新中国以后,由政府投入的第一场对外军事行动,旨在保卫朝鲜和中国,打击帝国主义侵略者。而美国人呢?基于开始对中国军事力量的误解,认为中国不敢介入,到后来对出现在朝鲜战争中的中国军事力量的焦虑不安,这场军事冲突强化了美国把矛头指向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态度。对前苏联而言,这场战争仅仅是和美国之间新仇旧怨的表现,是双方紧张关系中一场未撕破脸的战争。苏联以提供军事顾问、武器和军机飞行员的方式对朝鲜提供有限援助。至于日本,它的经济大发展全赖战争期间美国的大量军用物资订单和战争后的(包括二战后的)军事援助。有美国史学家指出:时至今日,朝鲜战争依然延续着,因为在1953年仅由一纸停战协议中止了交火。为了维持这场不稳定的休战,在韩国仍然驻扎着大量美军。
  朝鲜战争这一课题对教学而言具有挑战性,然而却又是一个借教授这一历史事件与现实碰撞,来完成以多方位视角培养学生的批判能力和历史思维技能的机会。
  对于像朝鲜战争这样牵涉多国、复杂而具有争议的事件,本文作者强烈建议教师用比较的方法分析各国的历史教科书。对同一历史事件提供多方观点能启发学生判断性思维和求理的意识,加深对世界的了解,这才是历史课程的真正目的和关键所在。
  笔者根据美国、韩国、朝鲜、俄罗斯、日本和中国大陆所采用的教科书,与日本和韩国的几位教授在过去两年中,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了六国中学课本关于朝鲜战争的部分,我们把比较分析聚焦于四个领域:朝鲜战争的起因,美国卷入该战,中国卷入该战,以及战争之结局。在对战争主轴线的分析中加入相关事件的辅助说明,我们发现在这六国的历史教科书中,不同甚至相互冲突的观点占主要部分。
  关于朝鲜战争的起因。六国教科书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美国、日本、前苏联和韩国四国的教科书一致说,是朝鲜最先攻击并侵略了韩国;而中国和朝鲜的教科书却提出了不同的说法,是朝鲜受到了由美国作后盾的韩国的侵略。
  关于美国是如何卷入这场战争的。美国和韩国的教科书是这样说的:弱小的韩国在面对朝鲜的突袭时,恳求美国的军事援助,当时美军介入,主要是因为美国要防止由前苏联领导的共产党国家的扩张。而朝鲜的教科书却说,美国谴责朝鲜是侵略者,并命令朝鲜撤至“三八线”以北。中国,日本和俄罗斯的教科书没有提供美军介入的理由。但六国的教科书都认为联合国的介入主要是美国安排的。
  关于中国军队介入的理由。除朝鲜外,所有国家都承认:中国政府由于安全受到联合国军威胁,便派出志愿军联合朝鲜军队进行抵抗。中国大陆教科书清楚地表明,因为联合国军队不仅威胁着中国东北的安全,还要侵占中国的疆土,所以,中国卷入这场战争是为了保家卫国。
  此外,由于韩国向美国寻求了帮助,那么朝鲜政府也向中国政府要求军事援助。俄罗斯的教科书明确指出,关于美国和苏联之间的战争,主要问题在于是否开战尚无定数。我们发现:每个国家的教科书都在强调其自身境况,大大忽略了战争的恐怖性和由此造成的伤亡和破坏。战争折磨到每个个体平民乃至整个国家,带来无数的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仅韩国的伤亡总数就高达150万人,引发了大量的战争孤儿和失散的家庭。所有美国的历史教科书都把美军的阵亡数定在5万人,只有少数美国教科书谈到韩国的伤亡。
  关于这场战争的结局,在美国的教科书中几乎没有荣耀之词。大约一半的美国教科书都忽略了这场战争的余波,有一个版本的教科书承认这场战争是以僵持告终的:1952年美国当选总统艾森豪威尔将军,在与中朝进行停战谈判期间坦言,这场战争是以妥协的方式结束的。日本和俄罗斯的教科书称:自1951年直到1953年7月达成停火协议时为止,这场战争在各地区一直进行着。中国大陆教科书欢呼他们在保卫中朝、抵抗美国的战争中取得伟大胜利,签订停火协议是胸怀爱国主义精神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共同努力的结果。中国和朝鲜贏得了这场打击侵略者的胜利。朝鲜的教科书谈到他们的胜利时并没有提到中国的贡献!韩国教科书是这样描述的:1953年7月,联合国——韩国的军事力量同朝鲜签署停战协议书,结束了这场战争。该教科书的结论称:“这场战争是由朝鲜发起的,是悲剧性的,是对自由与和平的挑战。”朝鲜和韩国的教科书都强调了这场战争给朝鲜半岛带来了伤亡和破坏。俄罗斯教科书宣称:这场战争给所有卷入国家都带来伤亡和破坏。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同一件历史事件为什么会在不同国家各有说法和理解,我们提出:把班级分为六组,每组阅读一个国家教科书中的摘录语,然后按照战争起因,美国介入战争的理由,中国介入战争的理由,以及战争的结局等方面进行讨论。
  当然,教师们只是简单地给学生提供多视角材料而没有实际引导学生对这些视角材料进行深思和评估,是不够的。有些教师重视多视角的解读历史,帮助学生了解许多相冲突的历史事件的报导,同时提出事件的中心问题,并鼓励学生提问。然而,多数小学和中学的课本都是趋向于提供单一的观点,很少有不同的意见。许多教师只根据课本教历史课,相应的考试也是基于学生对课本的理解来命题。展现六国的教科书对朝鲜战争的不同阐述,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国家是怎么接受和解释这一历史事件的。回顾对这场战争的相同的和不同的诠释,能为启发学生的评判思维能力和理性思维技巧提供一个难得的机会。
  
  [责任编辑 吴 丹]
其他文献
关键词 历史,人物教学,史观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演0457-6241(2013)19-0007-05  近期笔者有幸观摩了天津市第一中学青年教师苏海设计并执教的《美国国父华盛顿》一课。①这是一节关于历史人物教学的优秀设计和具有较高水准的课堂教学,因而得到到场观摩教学的众多教师的普遍好评和褒奖。  历史人物教学历来是历史教学关注的重点之一。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如何进行历史人
关键词:高考命题,史学研究,史料分析,历史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13)17-0025-07  全国卷的历史试题在近几年的发展中日臻成熟,特别是其史学研究倾向愈益凸显。这与课程标准对历史学概念、史料运用、史学研究能力培养和史观的概述相一致,同时也是考试大纲对史学研究方法考察的体现。本文拟从史学研究角度对2013年高考新课标全国Ⅱ卷历史试题做一粗
国内各大车展:智能汽车新品层出不穷廣东珠海:中兴智能汽车生产基地  2月24日,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11个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的通知”,通知中提出:到2025年,中国标准智能汽车的技术创新、产业生态、基础设施、法规标准、产品监管和网络安全体系基本形成。实现有条件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达到规模化生产,实现高度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在特定环境下的市场化应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
[关键词]历史认识,教学立意,物质生活变迁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15)19-0071-03   小李是位80后美女。毕业于某师范高校,曾是我的学生,现为我的同行,执教于某高中。某天下午,小李和我进行了一次愉快的聊天。   时间:2015年6月初夏某天下午   地点:安阳一中历史教研组   主题:如何准备一次优质课   照录如下。文中老
关键词 世界科技中心,2006年高考四川卷,“想当然”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0457-6241(2008)05-0056-04    读了《历史教学(中学版)》2007年第10期聂幼犁教授《命题切忌“想当然”》一文,感慨颇多。高考涉及千家万户,命题工作自当慎之又慎;对“想当然”类试题,我们中学教师也应明辨是非,不能以讹传讹,误人子弟。  2006年高考四川卷第39题也有
2011年辛亥革命百年纪念的一大亮点是对1912年清帝逊位系列诏书(包括《清帝逊位诏书》、《清帝逊位优待条件》以及两道《劝谕臣民诏》)的重新发现。要准确评价它们的历史意义,需要在具体的历史语境中,看它们到底推动了何种历史运动,留下了何种遗产。我的基本观点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第一,《清帝逊位诏书》的颁布,为民国全面继承清朝疆域提供了重要法理依据,对于“中华民族”的建构具有重要意义,诏书确认民国对于清
摘 要从围绕川盐济楚的存废和云贵协饷支付问题可以看出,清末各地督抚之间,围绕跨区域的财政利益的争执中,中央政府指令的协饷任务成为了地方督抚争夺财政利益的理由。中央也由此保持了一定对享有空前财政权限的地方督抚的影响力。为了扩大自己的财政利益,地方督抚也尽可能响应中央的协饷指令,并将承担协饷视为一种获取财政利益的依据而设法保持。通过配合中央的指令获取扩大财权,成为了地方督抚和中央政府的一种政治交换。 
[关键词]新航路开辟,教科书,历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08)15-0063-03    新航路开辟,是15~16世纪之交欧洲人开辟的通往印度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的活动。新航路的开辟不是偶然的,是西欧社会经济发展提出的历史要求,在西欧发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对于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史学界向来就有很多说法。    一    关于新航路开辟的
[关键词]过程,细节,凯恩斯理论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09)21-0061-02    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思维素质。新课程不仅提出以学生为主体,而且强调培养崇尚科学的意识,确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这的确是历史教育的很大进步。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教师和教科书是两个关键因素,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用好教科书至关重要,也是
[关键词]英国,代议制,逻辑,光荣革命  [中图分类号]C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13)15—0051—05  《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一课是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的教学内容。在准备过程中,我将本课内容的灵魂确定为:“和平渐进的政治制度创新。”这是根据英国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挫折教训和当时的时代变化以及对教学资源进行分析后得出的结果。在具体的设计中我以“英国王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