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用33年打造贝壳楼

来源 :新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ld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有着“中国北方第一高岛”之称的山东灵山岛,迎来大批慕名前来参观的中外艺术家,因为岛上有一个贝壳楼,在全球绝无仅有,而且已经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这是一座由百万枚来自全球各地的各种贝壳建造的壮观贝壳楼,五彩斑斓的珍奇贝壳,令人大开眼界。一位退役老兵,是如何用30余年时光创造这一奇迹,将小岛变成旅游景区带领乡亲们致富的?
  异想天开,要在小岛上建贝壳楼
  今年58岁的肖永生,出生在山东灵山岛一个渔民家庭。1981年,酷爱绘画、摄影的他从部队退役后,出于对家乡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的眷恋,他不顾家人阻挠,毅然放弃了一个留在青岛编制内的工作,回到了灵山这个迷人海岛,经营照相馆和百货部。
  肖永生说,属于胶南地区的灵山岛,距离海岸9海里。最高海拔515米,有“中国北方第一高岛”之称。它南北长5公里,东西长3公里,岛上有12个小小的自然村。喜欢研究岛上历史的他知道,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灵山岛上就已经有人类活动。灵山岛因其秀丽景色而被誉为“灵岛浮翠”,列为胶州八景之一;又因其状若屏风,屹立于大海之上,被誉为“海上画屏”。
  平日里肖永生不仅喜欢四处收藏岛上的老物件,及各种文字图片文献,还时不时地登山下海写生及拍摄照片,通过画笔和镜头创作出自己的作品,这使得他越发认识到灵山岛的大美所在。可肖永生很快就发现,由于小岛偏僻,甚至连学校都没有。假如这样下去,传承灵山岛文化就成了大问题。一个美如童话的世外桃源,竟然没人愿意居住。
  于是肖永生冒出一个大胆想法:让风景如画的灵山岛,成为一个旅游胜地,吸引国内外游客到此旅行观光,乡亲们也能借此脱贫致富。他决定搞个有海岛特色的旅游观光项目——建个岛上博物馆。
  肖永生马上开始进行构思和准备。经考察,他发现灵山岛没有淡水,没有高楼,贝壳倒是多得很,就地取材,不如建一座美如童话般的贝壳楼。
  然而想要自己独立建这样一座贝壳楼,对肖永生来说,其中最困难的环节要数收集贝壳。为了精益求精,老肖花大量时间和精力研究了各种贝壳的特性,然后再寻找合适的进行粘贴。为了收集到大小不一,品种不一的贝壳,多年来,他每天清晨和傍晚都会在海边捡。
  还有一些是从国外买来的,贵的甚至花到1000多元一只。对于大个头儿的贝壳,他只能找人帮忙运到岛上。如今的墙壁上,贝壳的品种能有500多种,满墙壁的贝壳能有100多万只。
  实际上肖永生收集的贝壳多达500万之多。有的贝壳边缘有破损,就丢掉,有的颜色不一致也只能放弃,有的贝壳没办法搭配,同样要放弃。这是一个不断淘汰和重新寻找新贝壳的过程。只有颜色、结实程度合适的贝壳,才能得到清洗的机会,最后基本5只贝壳里,能上墙的只有一只。
  最大的砗磲贝,活体竟有1000多斤
  由于贝壳楼在全国、全世界都属于首创,毫无经验可以借鉴和参考,这要求肖永生在建造的过程中,只能自己摸着石头过河。他说,由于懂设计,所以整座 “贝壳楼”的全貌,全靠自己一个人的脑洞勾画出来的。
  小楼外墙共1500平方米,全部用贝壳装饰而成,肖永生设计了三种风格:北半边为中国古代建筑风格,以海螺壳为瓦片,以鲍鱼壳为瓦当,用上百种贝壳粘成花镶嵌,用彩贝和彩石构成的渔家风俗长卷作雕梁画栋;南边为海岛风情建筑,以蓝与白为基色,用简单的直线与弧线勾勒出建筑的线条,暗合海天之色、自然造物;而中间以圆形小楼相连接,意喻灵山岛的千年历史文化与优美景观的和谐统一。
  贝壳楼当然不止外墙是贝壳,走进楼内可以发现无论是地面、窗户还是每个飞檐,就连小楼门前的柱子上也都嵌有各式各样的贝壳。不仅形态各异的,就连每个花纹都可以看出是特意摆放好的。
  “要说贴贝壳那可是个细致活。”肖永生说:“它可不同于贴瓷砖,要一边设计一边贴,所以不能像普通的装修那么快,一个熟手一天也就能贴大约0.5平方米”。贴贝壳需要很大的耐心和力气,拿最普通的贝壳来说,每贴一个都要找准它螺旋的方向,顺着劲儿来,要不根本贴不住;即使当时贴住了,也很快就掉。
  曾经就发生过一次这样贝壳整块脱落的情况,肖永生当时着急得快哭了,可用过的贝壳就被污染了,只能丢掉,非常可惜。“但是你要做这个事,你就得有做这个事的精神,你就是得细致,不然你干什么也干不成”。肖永生感叹道。
  除此之外,贝壳的搭配也十分考究。 比如贝壳的品种、颜色、寓意不同,作用也不同。二楼的窗户都是用红色扇贝壳贴成,肖永生说,“那些都是美国红扇贝,装饰窗户不但美观,而且寓意好事成双,红红火火。其次,贝壳的大小和数量,也要经过严格的计算。“太密了影响美观,太松弛了也不好看”。有时候肖永生贴完贝壳之后,会发现贝壳贴得太紧密了,就会重新砸掉再贴。
  2020年春天,贝壳楼费尽周折终于建成。老肖忍不住地乐,他说,看上去超出了自己的预期。这对他来说,是一场耐力的考验。“也就是我這样50多岁的人才能干,年轻人估计早就烦了”。
  贝壳屋上的几百种贝壳,肖永生都如数家珍。他甚至还可以特别骄傲地讲出其背后的故事:比如灵山岛的牌匾下,镶嵌的一只精美的贝壳,仅一只就有8斤重,曾经是肖永生盛白酒的容器。“别小看这只贝壳,能装十几斤白酒呢!”
  再比如一楼和二楼之间镶嵌的贝壳,叫作砗磲贝,这是灵山岛上一位渔民打上来的,活体足足有1000多斤,待砗磲只剩贝壳后也有200余斤,当时请了几个人才抬到这里。在这满墙壁的贝壳中,最大的就是这只砗磲贝。
  精美贝壳楼,倾倒众游客
  贝壳楼经媒体报道后,引起人们关注。今年五一期间,一批在北京工作或居住的中外艺术家,慕名赶到这里参观,他们惊讶地看到,整座贝壳楼古色古香的,气势不凡。有趣的是,每个飞檐都嵌有珍贵贝壳,稀有难得;一楼至二楼的走廊外部建造成楼筒式,尖顶带有欧陆风情,楼顶部可以用来观光和休闲。
  这座已经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的神奇建筑,引起国内几位著名建筑师和摄影大咖的浓厚兴趣,他们对之赞叹不已,并拍摄大量图片。肖永生介绍说,如今,这座贝壳楼博物馆已正式对外开放,进入灵山岛旅游的游客,登上海岛后第一时间就能看到这座贝壳楼博物馆。
  除了拥有美丽独特的外观外,贝壳小楼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随着一批批藏品入馆,博物馆也初具规模,被人们称之为“灵山岛千年民俗博物馆”。
  走进博物馆的藏品区可以发现, 一楼陈列了形形色色的贝壳标本和与贝壳有关的饰品、艺术品。除此之外,这里还展示了肖永生的摄影作品,其中包括大量灵山岛各个年代的相片,弥足珍贵。
  肖永生说,他一边收集藏品,一边拍摄有关灵山岛的照片,33年间他提着相机走遍了灵山岛的沟沟坎坎、角角落落。如今他已拍摄了有关灵山岛的照片10万多张,分为风景、人物、民俗、地理等几个大类。
  走上二楼,这里被设置为展示灵山岛历史文化的展厅。主要突出岛民生活、海岛历史两条主线。用大量历史实物、照片和完备详实的文献资料,并借助于沙盘模型、详解地图、视频影像等方式展示了灵山岛的历史变迁,历代古书、古钱币、各种生产生活票据,渔耕生产生活状况,以及岛上节庆、婚丧嫁娶风俗等,海岛千年历史和秀美海岛风光。肖永生说, 这些藏品浓缩了灵山岛的历史,也是他多年的心血。
  这33年间,为收集来自世界各地的百万枚贝壳建造“贝壳楼”,肖永生不仅花尽了所有家产,还负债累累,他常常连30块的短袖都不舍得买。为此,周围的人都十分不解。肖永生说,灵山岛虽然是北方第一高岛,但岛民的生活却非常艰苦。全岛饮用水是海水淡化水,淡水资源十分紧缺。“灵山岛一直都是与世隔绝,外界很少人知道。我希望能通过建造贝壳楼博物馆,记录海岛历史,吸引人来旅游,人口也不再流失。”
  值得庆幸的是,如今贝壳楼让灵山岛第一次有了存在感。,肖永生让父老乡亲借此脱贫致富的梦想,日益成真。
其他文献
这个周末和老房子邻居相聚,阿毛喜滋滋地对我说:“昨天电视台播放了人参萝卜在南京路食品店热销的新闻你看了吗?你应该写写你父亲当年制作人参萝卜的事儿.”的确,父亲那家酱
期刊
人到老年,常常产生一些消极情绪,忍不住抱怨、唠叨,看不惯新事物。我的婆婆就是这样一位老人,不过在全年人有意识地疏导下,婆婆心中的負面情绪得到稀释,使她成为一个心境豁达、开朗健康的“阳光老人”!  年过七旬的婆婆前几年,从县城搬到了农村老家居住。然而曾经羡慕乡村生活的她,却一度无法融入乡村。她不是嫌弃农村环境“脏乱差”,就是抱怨文化生活贫乏。节假日,我们去看婆婆时,总能听到无休无止埋怨。由于心情恶劣
期刊
转眼,母亲离开人世十年了。那年秋天,草木开始衰败枯黄之时,父亲的风湿病蓦地发作起来。日子推移,父亲先前暴烈的脾气也在消减。我发现,没有母亲的日子里,父亲过得郁郁寡欢。他不仅要做庄稼,要养猪养鸡操持家务,还要像个老妇一般戴着老花镜缝缝补补……  父亲以前是多么阳刚,多么强势,现在却变得这么琐碎。他独自承受着生活的折腾,有时无事可做,却还显得那么恍惚……我心里有了一种小小的恻隐,还有着几分幸灾乐祸,要
期刊
受疫情影响,人们重新审视以往的生活习惯和理念,培养更健康、更科学的用餐习惯,正在成为人们的共识,“公筷公勺”倡议近来尤为被人们关注,我不禁想起父亲在60年前倡导的“私
期刊
估计没有几人有过“抄书”的生活经历.我年轻时就曾抄过书,而且还“抄”来了一份意想不到的姻缘.rn少年时代,生在乡村的我求知欲很旺盛,对书有着特殊的感情,真像高尔基说的那
期刊
安徽黄山市祁门县以祁红茶叶驰宇海内外,境内植被丰茂、群山逶迤、溪涧纵横。在群山叠翠、千峰竞秀的国家地质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祁门县牯牛降主峰之下,有座始建于南唐距今千余年的神秘古村历溪,盛产祁术、白芨等中药材,悬壶济世的杏林国士辈出,蕴藏着雄厚的中医文化。  暮春一日,笔者翻山越岭始进历溪,踏上密布青苔的舜溪古桥,视野尽皆满目葱翠的茶山。桥下发源于牯牛降大历山巅的舜溪河潺潺流过,成群的野生石斑
期刊
母亲有一块“金疙瘩”,是母亲结婚时从娘家带过来的贵重嫁妆.rn从记事时起,这件事就成了家里的一桩公开的秘密:家人都知道母亲娘家陪送的那块“金疙瘩”有茶盅那么大,就放在
期刊
2019年冬初,我应邀来三亚参加海南国际银青双创家庭事业工作会议。自1988年4月13日,国家撤销广东省海南行政区,设立海南省和海南经济特区以来,连同这次会议我已不下十多次到过海南,一次比一次感受到这里天翻地覆、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印象在强烈地加深着:海南岛,一个永远是春天的地方,一个美丽可爱的海岛,一个让人为之感动和倾倒的地方!那么,它的魅力究竟在哪里呢?  物华天宝 人杰地灵  海南,它的陆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