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的证据规则探析

来源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iwadan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证据学的角度看,不同类型的诉讼证据的本质是相通的,都是诉讼法律关系主体用以证明案件事实情况的材料,这些材料的价值体现在与诉讼主体的权利义务的关系上。诉讼主体所运用的证据材料若能使其在诉讼过程或诉讼结果上获得权利的实现,这种证据材料也便实现了其价值。因此,可以说,证据是和不同的诉讼关系、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及其运作证据的方式相关联的,不同性质的诉讼决定了不同的证据规则。
  关键词:行政诉讼;举证责任;行政机关
  一、在证据的形式上,行政诉讼证据主要有两个方面特点
  1.行政诉讼的证据主要来自于行政案卷
  行政机关做出行政决定或进行行政复议都必须有证据为根据,而相关的材料都将收入行政决定和行政复议的案卷中,产生行政诉讼法律关系后,这些案卷将提交法院审查。因此,在行政诉讼阶段,证据的主要渊源(形式)是行政案卷。在我国,法律限制被告在行政诉讼中自行收集证据,反对先决定后取证。原告在起诉时应提供必要的证据,以证明其权利被作为被告的行政机关所侵犯。因此,行政案卷证据是行政诉讼证据的主要形式。
  2.文书证据主要体现为规范性文件和非规范性文件证据
  这主要是因为具体行政行为的做出除了依据法律法规外,还依据各种规范性文件,甚至一些非规范性文件。例如:我国《商标法》第三条规定:“经商标局核准注册商标,商标注册人享有商标专用权,受法律保护。”该法第五条还规定:“国家规定必须使用注册商标的商品,必须申请商标注册,未经核准注册的,不得在市场销售。”即如要证明对某项产品在市场上有销售权的,要求权利人必须具有经商标局核准注册的注册商标证。行政诉讼的文书证据是规范性文件所要求的特定形式的证据。就是决定、命令、行政指导性文件等等尽管不具有对外的法律约束力,但往往是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依据。行政诉讼证据的这个特征要求有更严密的规则来规范行政行为。
  行政诉讼证据的特殊内容和形式要求,决定了行政诉讼证据规则的特殊性,这具体表现为举证责任和证据的收集两个方面。
  二、行政诉讼证据规则的表现——举证责任制
  举证责任制在行政诉讼中举证责任制度有其自身的复杂性,它直接关系到行政诉讼法目标价值的顺利实现。因而,我们有必要从举证责任的性质,行政诉讼中举证责任的分担等多方面来探讨举证责任制。
  1.举证责任的性质
  关于举证责任在性质上究竟是一种权利还是一种义务,或者是一种责任还是一种规则,法学界素有争议,至今尚未定论。举证责任的概念由德国传至日本,在清1910年起草《大清民事诉讼法律草案》时从日本直接援引过来。但最初引入我国的举证责任指的是提供证据责任,而不包括证明责任意义上的举证责任。随着新中国诉讼法学理论的发展,许多学者已经自学地将“举证责任”分别表达为提供证据责任和证明责任两层含义了。也就是说,举证责任主要解决案件事实应由谁来提供证据证明以及对待事实和主张能够证明与不能证明的法律后果的问题。所以,我认为举证责任是法律假定的一种法律后果即承担举证责任的当事人应当提出自己的主张证明自己的主张,否则将承担败诉的法律后果。
  2.行政诉讼中举证责任的分担
  在行政诉讼中,举证责任存在自己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举证责任分担须符合诉讼公平的要求,即举证责任的分担须符合保障当事人诉讼地位平等这一诉讼程序的基本原则。而行政诉讼是以不服行政行为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为原告,以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为被告的诉讼。这是我国行政诉讼的原告、被告的主要特点,而这种原告和被告是恒定不能交换的,如果举证责任设定不妥,就导致完全的不公正。那么在这样一种特殊的情况下,行政诉讼法是如何本着正义和维护诉讼地位平等的原则规定举证责任的分担呢?
  (1)被告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行政诉讼法》第32条规定:“被告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这一条规定明确了被告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的特殊的证据规则。行政诉讼的目的,是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司法审查。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与否的一个重要的标准,是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是否依据充分确凿的证据,没有以充分确凿的证据为基础的行政行为,即为违法行为。当被告不能证明具体行政行为合法,而法院又无法查清案件的真实情况时,则由被告承担败诉的后果。而原告并不因为举不出证据证明具体行政行为的违法性而败诉,这样既可保障行政相对人不因举不出具体行政行为违法证据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又能督促行政机关依法行政。
  (2)不作为行政案件由相对人举证责任。举证责任由相对人承担是由不作为行政案件的特殊性决定的。当事人为实现自己的权利,证明自己的主张的正确性成为了避免承担某项义务而必须承担举证责任。应当有当事人举证而拒绝的,当事人将承担不能因此而出现的诉败后果,其权利有可能得不到保障。我国《行政诉讼法》第32条规定:“被告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应负举证责任……”。由此可知,我国行政诉讼法实施的是举证责任倒置原则,即被告承担举证责任。
  三、行政诉讼的证据规则的另一方面是有关收集证据的规则
  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结果可能是合乎公共利益的需要,而案卷材料因事件的限制无法一次性提供完备,这就使法院不得不在诉讼过程中要求行政机关补充材料。关于收集证据的规则,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法院在诉讼过程中收集的证据哪些可作为定案证据。法院在行政诉讼过程中收集的证据,必须是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有考虑或采用过的,由于特殊原因没有归于案卷。这是行政诉讼中有关收集证据的一个重要规则。二是被告及其代理人在诉讼过程中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这一证据规则可有效防止被告在诉讼过程中运用行政管理的权力非法收集证据,也可防止行政机关利用事后收集的证据规避法律责任。
  总之,行政诉讼的证据规则是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在需求所决定的。从法律关系的理论角度看,这种证据规则是为了实现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平等。行政诉讼的证据规则的确立,是平等司法原则通过法律技术改进为具体规则而实现的,是司法规则进步和科学化的重要表现。
  参考文献:
  [1]张英俊.《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制度的完善初探》.浙江人民出版社
  [2]罗豪才.《行政审判问题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
其他文献
摘 要:2008年10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企业国有资产法》,这意味着我国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迈向了一个新的台阶。新出台的《企业国有资产法》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本文将《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条例》与《企业国有资产法》进行对比分析,并在考虑现实情况的基础之上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从监管机构、监管方式、监管立法等三个角度进行了深入探
对湖北某磷矿全层矿采用双反浮选工艺进行选矿实验,在原矿含P2O5,24.69%、MgO3.173%,磨矿细度-200目85%的条件下,荻得了精矿P2O532.48%、MgO0.42%、精矿产率65.28%、回收率85.88%、排镁率91.36%
从平面应变问题的基本方程出发,导出了巷道弹塑性变形的位移理论解,采用莫尔一库仑屈服准则分析了轴对称软岩巷道的变形规律,分析了巷道围岩与支护结构的相互作用,并通过选用合理
水库防洪调度风险分析是极其复杂的多目标风险评价问题.在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阐述了水库防洪调度风险分析的含义,从水库调度风险分析的特点、范围、对象和规模上对其在国
摘 要:公证员的刑事责任作为公证员法律责任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公证员的行事作风不但直接关系到公民的合法权益,而且还影响到社会的安定。本文通过阐述公证员刑事法律责任的主要内容及地位,分析公证员履行刑事法律责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合理化建议,从而更好地发挥国家公证行为所具备的权威性的证明作用。  关键词:公证员;刑事;责任;职务行为;内涵;问题;建议  所谓的公证就是对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