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顶板活动支架增阻类型与预测模型

来源 :煤炭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utoumonnoko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采工作面顶板活动引起支架动态增阻,为预测支架工作阻力随时间演化过程,采集石圪台煤矿31201工作面、千树塔煤矿13302工作面、长平煤矿5302工作面2263个割煤循环矿压监测数据,分析不同回采阶段的支架增阻规律.根据支架工作阻力演化特征,将支架增阻曲线划分为第1类增阻曲线和第2类增阻曲线.引入广义开尔文模型和Maxwell模型描述宏观顶板的缓慢和剧烈活动,建立四区支撑的宏观顶板增阻预测结构模型,预测长平矿综放开采支架增阻过程,研究结果表明:①典型顶板支架增阻曲线可以划分为2类.第1类增阻曲线由顶板缓慢活动引起,呈收敛特征,支架增阻力和增阻率小;第2类增阻曲线由顶板剧烈活动引起,支架增阻明显且增阻率大.②长平5302工作面来压期间支架第1类增阻曲线概率为38.2%,第2类增阻曲线概率为61.8%.③基于四区支撑的宏观顶板增阻模型能较好地预测回采期间支架增阻过程.④增加初撑力能够减小支架增阻率和增阻量.⑤长平5302工作面支架为第1类增阻曲线时,支架工作阻力不超过11 MN,安全阀不开启.当支架为第2类增阻曲线时,6.2 h支架工作阻力达到11 MN,安全阀开启.为了避免支架压架事故,5302工作面应在6.2 h内完成1个采煤循环.
其他文献
矿井掘进能力严重制约煤炭资源安全高效开采,而支护速度则是影响掘进能力的关键因素,若不能有效提升矿井的掘进能力,将会造成采掘失调.为此,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实测等手段研究连续自移式快速掘进支护装置作用下围岩在掘进过程中的应力及位移变化特征、锚杆(索)预紧力匹配性问题,以及掘支锚连续平行作业支护机理,确定了大断面煤巷的支护参数,优化了连续自移式掘支锚护装置,研究了掘支锚护连续平行作业新工艺,减少了设备的移动,实现了大断面煤巷快速掘支锚护,并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对煤炭资源的安全高效开采具有重要意义.
为解决近距离煤层群下分层交岔点支护难题,以平煤股份十二矿己16-17-31020工作面交岔点为工程背景,在传统“三平两扣”支护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型刚性支护结构.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2种支护结构之间的受力变形差异,并通过工程实例探究了该新型支护结构的应用价值.应用结果表明,该新型支护结构能够实现回采巷道交岔点的长期稳定,有效解决了近距离煤层群下分层交岔点支护难题,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为替代选煤厂输煤系统的人工巡检,研发了一种轨道式巡检机器人.该机器人由内部锂电池供电,自带驱动电机,可以实现在轨道上折返运动.详细介绍了该轨道式巡检机器人的功能和组成,实地验证了其运行效果.应用结果表明,该巡检机器人可以代替人工巡检,节约人力资源,降低工人遇到危险的概率,保障工人的安全,为选煤厂输煤系统的安全提供了保障.
以陕西榆林柳巷煤矿30110综放工作面为例,介绍了30110综放工作面实施高压和脉冲注水致裂顶煤顶板控顶技术.并分析了30107工作面放炮致裂及30110工作面水压致裂的优缺点,30110工作面通过水压致裂顶板取得了较好的控制顶板效果.同时与传统爆破致裂顶板相比,水压致裂顶板有管理简单、安全高效、扰动小等优点,在煤矿顶煤顶板致裂中将拥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为解决矿井复杂环形料场的运输难题,针对现场实际条件和工况,对无极绳绞车做合理化改进与创新设计,开发出满足多弯道车场遥控操作、任意点摘挂钩、符合安全和运输要求的无极绳绞车牵引系统.采用无极绳绞车+多个牵引钩(替代梭车)+梅花轮组(适应牵引钩尺寸)的无极绳绞车布置方案配合遥控操作技术、变频技术及视频监控技术,适应单双轨道及环形轨道的变化,满足料场运输量大的使用特点和环形料场各物料装卸地点运输物料的要求,在减人增效的基础上增强了安全性能、提高了运输效率、简化了运输环节.
基于斯列萨列夫公式,以新安煤矿1煤采掘实际情况为例,进行了煤柱宽度、水头安全压力等计算,得出新安煤矿1煤层30 m煤柱可承受静水压3.73 MPa,1205采空区积水对1203工作面产生透水影响的最薄弱部位为1煤向上23 m裂隙带处等结论.经工程验证,该计算合理,能够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为煤矿相邻工作面煤柱留设,老空水安全压力评价等提供了计算依据和工程实践,对类似矿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煤炭资源跳采可有效缓解采掘接替紧张、消除应力集中,但不可避免形成孤岛工作面,孤岛煤巷开掘过程中受到强烈动压影响,巷道围岩变形量大,控制困难,采场裂隙发育异常,高瓦斯矿井易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为解决上述工程问题,可在巷道掘进面及两帮布设卸压钻场,在消除动压影响的同时超前探访瓦斯,实现煤炭资源高效生产.根据高河能源的地质生产条件,通过实验室试验、数值模拟和现场工业性试验等方法,确定卸压钻场具体参数,为高瓦斯强动压工作面巷道掘进及围岩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对永磁电动机、永磁直驱系统的组成和主要特点及优势进行了说明,重点对其在煤矿带式输送机上的应用做了阐述.通过永磁直驱系统与传统异步电动机驱动系统的对比,分析各自的优缺点,对其可行性进行了初步研究.
小煤柱沿空掘巷易出现巷道变形量大、锚杆断裂、巷道翻修、维护困难等现实问题,严重影响矿井的采掘接替效率,增加了巷道支护成本.通过采用工程类比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注浆锚索和加长锚杆联合支护与单纯锚杆支护、加长锚杆和顶帮锚索支护2种方式进行对比,确定了联合支护的支护参数.对矿井同等条件下的小煤柱沿空掘进巷道的支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新安煤矿软岩地质条件增加了巷道修护难度和频率,使矿井生产成本成倍增加,为此引进一种新的锚注一体化支护工艺解决软岩巷道围岩控制难题.以+535 m轨道石门修护为背景,阐述锚注一体化支护的原理,制定了注浆锚杆+注浆锚索+注浆一体化修护设计,采用十字布点法观测巷道围岩变形,通过巷道围岩观测数据分析,表明巷道两帮变形量大于顶底板移近量,顶板下沉量大于底板底鼓量,锚注一体化支护有效控制了软岩巷道围岩变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