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的网络舆情风险治理——以社会燃烧理论为分析框架

来源 :河南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lian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舆情风险处置需要关口前移、源头治理。在社会燃烧理论视角下,网络舆情的失序是社会因素的“燃烧物质”“助燃剂”“点火温度”共同作用的结果。新媒体改变了人们的交往方式,增大了舆情风险的触发概率,其机理表现为技术的“易可及性”“话语赋权”“放大效应”扩展了网络舆情触发的“可燃范围”、拓展了网络舆情激化的“助燃空间”、升高了网络舆情失序的“点燃温度”。传统“技术熔断”模式已难以应对新媒体时代更具突发性与规模化、隐匿性与盲目化、开放性与无中心化特征的舆情传播态势。新媒体时代的网络舆情风险治理,应不断丰富治理工具、完善治理机制、革新治理理念,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全面监测“可燃物”、系统治理“助燃空间”、重塑秩序避免舆情“升温点火”。
其他文献
[目的/意义]旨在分析突发事件负面网络舆情的影响因素,探究高校的舆情回应路径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方法/过程]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选取24个典型案例,从事件种类、时间节点、回应立场、传播渠道与信息回馈因素进行比较分析,得到三条有效路径。[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回应时间节点的选取对高校负面舆情的应对效果具有重要影响,采用官方传播渠道是提升负面网络舆情回应效果的重要条件,信息的正回馈
温州市在疫情防控宣传报道中,围绕疫情、社情、舆情,市县之间、部门之间、媒体之间实行“三情”联动机制,确保涉疫新闻报道及时高效、线上线下社情民意充分掌握、涉疫舆情监测主动有效。疫情之下,“战时”与常态防控随时切换,“三情”联动机制作为公共突发事件报道的一种思路,具有借鉴意义。
掌握本机构的学术任职并进行动态管理,对于医疗机构科学统筹布局全院学科发展具有重要价值。由于各种学会和期刊,种类繁多,且任职职务头衔繁杂,给日常的学术任职登记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扰。本文从医院管理的实践出发,对各类学会和期刊进行了分类,对常见学术任职进行了整理,并论述了借助问卷星平台,构建一套简单易用、高效及时的学术任职登记系统的过程。在文中还给出了学术任职登记系统的示范链接,并展示了其在实际登记和管
2022年是实施“十四五”供水规划先纵深推进,迈向城乡供水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年,是落实机构改革后半篇文章的收官之年,更是北京市供水管理事务中心立足新定位、全面履行新职能的开局之年。优化新的供水保障格局,保障人民饮水安全,满足高质量饮水新期盼,加快破解水压不足、水黄、停水、水质污染、12345供水投诉事件还居高不下等供水难题,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期刊
随着新媒体快速发展,舆论生态、媒体格局和传播方式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加强网络舆论治理不仅是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迫切需求,也是衡量执政水平的重要指标,更是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面对新形势下的网络舆情,县级融媒体中心应不断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服务力。
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是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基本遵循。作为记录、反映法院裁判活动过程与结果的裁判文书,援引法律条文的内容是基本的要求。但是实践中,有些裁判文书存在着未能援引法条原文或未对法条进行解释等问题。当前的裁判文书改革,在强化说理的同时,不应忽视援引法条并释法这一基本前提。
在媒介融合环境下,领导干部面对重大突发舆情事件时,要具备较高的舆情素养,才能更好地适应大数据信息时代的挑战,积极参与社会治理,迅速做出正确、有效的应对。提升领导干部的舆情素养,需要提升领导干部的舆情素养意识,加强其与网民的双向互动和有效沟通能力建设;需要加大工作创新力度,提升领导干部舆情分析研判、舆情信息甄别和监测能力;需要善学善用媒体,提升领导干部舆情引导能力。
高镍层状LiNixCoyMn1-x-yO2(x≥0.6)三元材料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但因锂镍混排、结构稳定性不佳等问题限制了其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因此,采用Nb2O5包覆对三元材料LiNi0.6Co0.1Mn0.3O2(NCM613)进行改性,并考察了不同包覆量对NCM613的形貌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得出了最佳工艺条件的包覆量为0.75%。首先,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前驱体Ni0.6Co0.1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