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工科高校“机械测试与控制基础”课程多维度改革实践探索

来源 :南方农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ncy1235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时代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思政教育和新工科改革等先进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深化,“机械测试与控制基础”课程作为机械类本科专业教育核心必修课程,其教学成效直接影响着地方工科高校培养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所需专业人才质量.现有“机械测试与控制基础”课程面临教学理念落后、思政融合不够、教学模式单一等问题,亟需改革探索.基于此,项目小组从“立德树人”思政融合、项目化教学工程实践、虚拟仿真技术应用方面开展“机械测试与控制基础”课程多维度改革实践探索.
其他文献
传统的空气动力学与飞行原理教学通常以闭卷考试作为结束,仅仅督促学生复习所学知识,起不到培养创新能力的作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较差,教学效果也不明显.课题组以航空发动机维修技术专业为例,对现有的空气动力学课程考核模式进行改革,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措施.实践表明,新的考核模式更加注重过程性和能力素养的考查,明显提升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加强信息化技术和农业经济管理的有效结合,是当前我国“三农”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基于此,笔者阐明了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基本含义和重要性,分析了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发展策略,仅供参考.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混合教学模式中融合课程思政,对促进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课题组以“发动机原理”课程为例,在混合教学模式设计、课程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重构、教学活动开展、教学评价实施等方面优化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表明:混合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了课程教学质量;混合教学模式中融合课程思政元素,一定程度上达到了课程教学创新与课程育人的双重目标,实现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将快速发展的“互联网+”信息技术与高校教育深度融合,推进符合“两性一度”标准的“金课”建设,结合大学慕课、超星学习通、雨课堂、智慧树,提出非电专业“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混合式“金课”教学模式.针对线下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探索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等质同效方法,总结混合式“金课”教学成效.课题组以郑州航院非电专业“电工电子技术基础”为例,对构建“课前自学”“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线下讨论”“综合实训”“创新大赛”和“兴趣小组电子协会”六联驱动模式下的交叉融合教学方法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六联驱动模式逐级提升、跨界
根据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课题组以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以“机电产品数字化设计与仿真”课程作为教学改革研究对象,对高职教育背景、课程特点与作用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课程思政融入、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等改革方案,希望能为高职院校“机电产品数字化设计与仿真”课程设计提供参考.
“电机与拖动”课程是自动化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其内容牵涉机、电、磁、热等多学科知识,是公认的难学难教的课程.针对传统课堂教学不足,引入混合式教学理念和方法,并选择超星学习通作为在线平台进行混合式教学实践.试验结果验证表明,该混合式教学改革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动力,实现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充分挖掘了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有利于立德树人.
针对“自动控制原理”理论性较强、学生学习效率较低的问题,课程教学团队遵循“线上线下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理念,对自动化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自动控制原理”进行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和实践,将自动控制理论教学与自动控制类学科竞赛相结合,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提升了自动化类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水平.
采用激光金属沉积工艺进行了铝合金AlSi10Mg材料的激光增材成形工艺试验研究,以线能量密度和体能量密度为综合评判参数,对单道线成形、多道面成形、多层体成形的成形性能进行了评定.研究表明,能量密度对铝合金材料激光沉积成形质量起决定性作用.线能量密度在320 J/mm~420 J/mm时成形线质量较好,线能量密度过低时不能有效沉积成形,而过高则成形线内部会形成明显的气孔缺陷;随着体能量密度的增加,成形体的拉伸强度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体能量密度在666.7 J/mm3时,沉积试样拉伸强度最高达231.2
“产品CMF设计”是院校工业设计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笔者在高校“产品CMF设计”课程的教学实践中,依托产教融合背景,概述了“产品CMF设计”课程的教学现状,探讨了教学改革实施方法.结果表明,本土优秀企业的资源与高校专业教育资源整合,将课程理论知识以具体的实践展现在课程教学中,把教室搬到了企业生产环境中,才能实现教师与师傅、专业与产业、学校与企业的点线面无缝对接,提高教学质量,解决企业人才与高校人才供给脱节的问题.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对技能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需要一般技能人员,更需要高素质创新型技能人才.目前,高职机电类创新课程与专业教学的融合与实践较少,不少毕业生无法满足企业需要.基于此,课题组研究在高职机电类专业教学中融入创新能力培养,通过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探索,培养能够创造性地解决智能化生产中复杂实际问题的高素质创新型技能人才,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更好地服务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实践检验表明,该教学方式方法改革使学生全程参与教学,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明显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得到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