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科学”跨领域创新:西方设计教育趋势

来源 :创意与设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huili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经济、科技的快速发展,社会不断创新,直接为社会服务的设计教育体系面临巨大的挑战和机遇:一方面,固化的教学模式和静态填鸭式课程体系常常阻碍设计教育创新发展;另 方面,当前以大数据及人工智能为特点的“艺术与科技”跨领域创新被推上风口浪尖,这也为创新设计教育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在西方,“艺术与科技”融合早就经历了几个世纪的探索,尤其自从包豪斯以后,设计教育逐渐从以传统的绘画、雕塑艺术为基础教育中分离出来,转向整合“艺术与科技”的跨领域创新.本文通过探讨西方创新型国家的艺术与设计教育相关文献,整理并发掘其借助“艺术与科技”融合的创新发展趋势,以期为当今中国设计教育的创新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高校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课题,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当前农业院校在开展社会实践教育中普遍存在着参与人数少、重视程度低、实践内容与学生专业契合度不高、缺乏专业性的社会实践教师等问题,基于此提出了提高社会实践认知,推进大众化实践;丰富实践形式,加强专业化建设;完善社会实践教师队伍,增强师生沟通等一系列推进策略.通过有效措施,引导广大师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为系统分析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相关研究的全局特征,采用文献计量法,基于Citespace软件,对中国知网(CNKI)中2011-2021年发表在CSSCI来源期刊的1425篇文献从发文量、研究机构和关键词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近十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数量趋于下降,研究机构比较集中,研究对象逐步关注弱势群体,研究背景强调新时代,研究方向侧重于高校供给侧改革和大学生就业观念转变,研究热点包含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质量提升.
该文通过对北京工业大学本科生进行问卷调研,辨析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构成维度及特点,构建6维度的大学生创业能力评价模型.引入素质冰山理论,分别讨论专业、年级、创业大赛参赛经历以及创业政策法规了解程度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影响.依据创业能力的维度构成和影响程度,完善高校创业教育方式,挖掘大学生深层创业能力,解决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际问题,帮助大学生创业.
信息技术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度融合是新时代提出的新课题,“雨课堂”作为一种通用教学软件,易于操作、便捷、界面简单、功能强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引入“雨课堂”是教学创新的需要,是构建师生双主体关系的需要,亦是主客体情感交流与契合的需要,因此要运用“雨课堂”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创新改革.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应用型大学建设的必由之路,“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保障,如何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是高水平应用型大学面临的关键问题.该文以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动物医学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为例,从专业“双证”准入制、“产、教、学”融合实践能力提升、校企项目合作和培训平台建设促进理论教学能力提高等方面探究了动物医学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路径,虽不甚全面,旨在提供参考.
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ⅩⅩⅣOlympic Winter Games),简称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是由中国举办的国际性奥林匹克赛事,于2022年2月4日开幕,2月20日闭幕.rn形象来源于国宝大熊猫的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于2019年9月17日晚,在北京市石景山区首钢园区国家冬季运动训练中心冰球馆揭开神秘面纱.该吉祥物“冰墩墩”由我校85届校友、现任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院长曹雪教授领衔设计,在经过长达10个月的设计修改和中外专家的严格评审之后,从全球5 816件参赛作品中
期刊
3~6世纪的人物银碗(高足杯)类器物,是中亚地区多元文化交流的一处缩影.通过人物形态、装饰特点的剖析,由人物形象与萨珊波斯的关系,重点讨论了人物银碗(高足杯)类器物自成语境及动态延续的过程,体现造物者对权力观、宗教观的全面发掘与体认、多元文化交融与动态往来的造物秩序,以及以丝绸之路为核心兼具杂合性和异质性的“文化共同体”意识.
“立象尽意”是中国传统设计美学中的重要概念,是商周青铜器设计中的重要思想,蕴含了古人的设计智慧.“立象尽意”之“象”源于卦象,却可以比类万物,寓意深远.本文在对中国古文献进行研究梳理的基础上,对“立象尽意”的思想内涵进行了解读和阐释;并从器物研究的角度,对商周青铜器设计的“象”与“意”的具体内容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商周青铜器的造型之“象”和纹饰“象”的分析,可以窥见其背后的政治制度和宗教信仰,以了解器物设计中蕴藏的礼制等级观念,以及先民意识中的吉祥思想.
“十二章纹”乃中国传统图案的经典样式,被赋予了深刻的文化意味和艺术特征.本文从符号学的角度,探讨“十二章纹”符号化的外在造型与内在意涵所指,剖析其符号化的设计与视觉经验的规导、社会因素的作用等方面所体现的密切关联,阐明“十二章纹”在历史上的局限性司题,同时对“十二章纹”的再设计进行了探讨,以期对中国传统图案在当代设计中的应用有所启示.只有立于新时代的背景与艺术语境,合理地处理好继承传统与创新间的平衡,才能使中国优秀传统艺术进一步弘扬与发展.
浙江理工大学中国美丽乡村研究中心连续5年受浙江省农办、省农业农村厅委托,组建团队开展全省“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项目建设绩效评价”专项研究.文章通过构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建设绩效评价体系,以浙江省前4批重点村建设绩效评价的研究结果为数据基础,分析研判建设实绩与特色亮点,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典型村落的基本特征与发展模式,提出历史文化村落差异化保护利用的研判,最终形成历史文化村落可持续建设与发展的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