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背景
前苏联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不要把孩子保护起来而不让他们劳动,也不要怕孩子的双手会磨出硬茧。要让孩子知道,面包来之不易。通过劳动,他们不仅可以认识世界,而且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所以,成年人要重视对孩子的劳动教育,并且从幼儿教育阶段就抓起,让孩子尽早地参与到各项劳动中,靠双手去体验劳动的乐趣,认知世界的美妙。
大班阶段是锻炼幼儿劳动能力的关键时期,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家”,幼儿教师可以以“家”为单位,带领幼儿们在这个家里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自己穿脱衣服、吃饭、洗漱、如厕、睡觉等,并进一步联合家长,引导幼儿在家庭里也参与家务劳动,做父母的家务活小助手。此次我园就展开了“收拾家务,我在行”的主题活动。教师们结合园所条件和幼儿的实际状况,做了精心准备,并借助信息技术、家园联合、多样活动等多方优势,创设了不同的劳动情境,带领孩子们在认识家务劳动、参与家务劳动、记录家务劳动、感悟家务劳动的过程中,增强了对家务劳动的体验感,成为了家务劳动小能手。
二、案例分析
实录一:看动画答问题,体会“劳动最光荣”
我利用多媒体给幼儿播放了一段卡通视频“帮妈妈做家务”。在看视频之前,我提醒孩子们要认真观看,并回答老师的问题。在观看过程中,小朋友们兴趣浓厚,注意力集中。当看到小主人公绿咕力蹬着板凳盛饭时,他们都张大了眼睛;发现它用大盘子盛汤撒了一地时,他们都哈哈大笑了起来;再听到妈妈和哥哥对它讲述各种盘碗的用途时,一些小朋友禁不住说出了“我也知道这盘子怎么用”的话。看着孩子们的表情,我知道大家对这段视频很感兴趣,就趁机提出了几个问题:1.绿咕力帮妈妈做家务对不对?这些事你做过吗?2. 做家务时,你遇到过哪些困难?你是如何克服的?3. 妈妈对你做的家务活满意吗?她是怎么评价你的?孩子们在我的启发下,纷纷抢着回答了我的问题。
我的调整:
在做了进一步观察后,我针对幼儿的表现,组织大家进行了聊天讨论,聊一聊大家最近对“做家务劳动”的感受,也对一些具体问题做了探讨。比如“哪项家务劳动是你最喜欢的?为什么你会喜欢?”就让幼儿们议论纷纷,有的孩子说他最喜欢扫地,因为干干净净的地面让人很舒服;有的孩子表示最喜欢帮老师摆桌子,因为这样就能做老师的小助手了;还有的孩子说帮大家分饭是他最喜欢的活儿,可惜任务清单上没有这一项。幼儿很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更让我觉得之前的任务清单的不足之处,局限了孩子们的能力发挥。继而,我调整了这份任务清单(表二),给孩子们自由发挥的空间,让他们灵活记录自己做的家务劳动,不再从老师的任务里勾选。而这些劳动可以是自己独立完成的,也可以是两人合作做的,亦可以是小组共同完成的,用大家擅长的方式记录清晰就好。
實录三:趣味活动形式多,小组合作做家务
今天我们组织了一些趣味活动,来进一步激发幼儿做家务活的动力。首先,我们进行了一次“小组叠衣服比赛”,由各小组每轮派出一个代表和其它幼儿进行比赛。老师讲了简单的规则:叠衣服顺序没有限定,但衣服要叠整齐,并码放平整。每一轮的名次会对应不同的分数,最后小组的分数做积累,得分最高的小组会获得奖励。孩子们都很兴奋地期待比赛的开始,还禁不住提前分享自己快速叠好衣服的策略。草莓组的晨晨说:“叠衣服要先放平,不能着急。”,橘子组的念念说:“叠衣服要先叠袖子。”大家各抒己见,显得都很有见识。最后经过激烈的“角逐”,苹果组领先一步,小组积分排在了第一位。
接着,老师们在教室里布局了一个凌乱的场景,请一个小组幼儿集体去收拾。在收拾前,大家要分工合作,互相配合,尽快把这项劳动做好。我选择了草莓组的小朋友,只见他们的小组长婷婷有模有样地安排起了大家的任务:“晨晨负责整理地上的玩具,瑶瑶收拾桌子上的东西,小雨用抹布擦桌子......然后大家一起摆放桌椅。”在这个大家庭里,孩子们不仅学会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学会了齐心合力同做一件事。这中间虽然也出现了一些混乱现象,但孩子们经过协商很快就能调整好。
三、我的收获
1. 以兴趣激发,让幼儿接触劳动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幼儿去做家务劳动,需要让他们对这件事产生兴趣,如果只是长篇大论地跟他们讲述做家务劳动的意义,势必会引起让幼儿不知所措的结果。在本次活动开始时,我借助了动画视频的作用,让幼儿在观赏中接触了“家务劳动”,让这一概念跟着趣味的体验进入了孩子们的内心。
2. 以活动引导,让幼儿自主劳动
教育家叶圣陶曾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在组织各类活动中,我们秉承这一教育理念,为幼儿创造条件让他们自发交流探索、实践探索。像在小组合作整理教室的关节,老师们并没有为他们安排任务,只是简单地说明了活动规则,让他们自己去分配任务,分工合作,遇到困难也是自己解决。这样的小组活动既锻炼了孩子们的自主劳动能力,也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让幼儿在集体的和谐氛围中快乐的成长。
我们从大班幼儿的身心实际出发,为幼儿创设了一系列的家务劳动情境,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项家务劳动中去。希望借此机会让更多的孩子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为后面成长为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小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
前苏联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不要把孩子保护起来而不让他们劳动,也不要怕孩子的双手会磨出硬茧。要让孩子知道,面包来之不易。通过劳动,他们不仅可以认识世界,而且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所以,成年人要重视对孩子的劳动教育,并且从幼儿教育阶段就抓起,让孩子尽早地参与到各项劳动中,靠双手去体验劳动的乐趣,认知世界的美妙。
大班阶段是锻炼幼儿劳动能力的关键时期,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家”,幼儿教师可以以“家”为单位,带领幼儿们在这个家里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自己穿脱衣服、吃饭、洗漱、如厕、睡觉等,并进一步联合家长,引导幼儿在家庭里也参与家务劳动,做父母的家务活小助手。此次我园就展开了“收拾家务,我在行”的主题活动。教师们结合园所条件和幼儿的实际状况,做了精心准备,并借助信息技术、家园联合、多样活动等多方优势,创设了不同的劳动情境,带领孩子们在认识家务劳动、参与家务劳动、记录家务劳动、感悟家务劳动的过程中,增强了对家务劳动的体验感,成为了家务劳动小能手。
二、案例分析
实录一:看动画答问题,体会“劳动最光荣”
我利用多媒体给幼儿播放了一段卡通视频“帮妈妈做家务”。在看视频之前,我提醒孩子们要认真观看,并回答老师的问题。在观看过程中,小朋友们兴趣浓厚,注意力集中。当看到小主人公绿咕力蹬着板凳盛饭时,他们都张大了眼睛;发现它用大盘子盛汤撒了一地时,他们都哈哈大笑了起来;再听到妈妈和哥哥对它讲述各种盘碗的用途时,一些小朋友禁不住说出了“我也知道这盘子怎么用”的话。看着孩子们的表情,我知道大家对这段视频很感兴趣,就趁机提出了几个问题:1.绿咕力帮妈妈做家务对不对?这些事你做过吗?2. 做家务时,你遇到过哪些困难?你是如何克服的?3. 妈妈对你做的家务活满意吗?她是怎么评价你的?孩子们在我的启发下,纷纷抢着回答了我的问题。
我的调整:
在做了进一步观察后,我针对幼儿的表现,组织大家进行了聊天讨论,聊一聊大家最近对“做家务劳动”的感受,也对一些具体问题做了探讨。比如“哪项家务劳动是你最喜欢的?为什么你会喜欢?”就让幼儿们议论纷纷,有的孩子说他最喜欢扫地,因为干干净净的地面让人很舒服;有的孩子表示最喜欢帮老师摆桌子,因为这样就能做老师的小助手了;还有的孩子说帮大家分饭是他最喜欢的活儿,可惜任务清单上没有这一项。幼儿很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更让我觉得之前的任务清单的不足之处,局限了孩子们的能力发挥。继而,我调整了这份任务清单(表二),给孩子们自由发挥的空间,让他们灵活记录自己做的家务劳动,不再从老师的任务里勾选。而这些劳动可以是自己独立完成的,也可以是两人合作做的,亦可以是小组共同完成的,用大家擅长的方式记录清晰就好。
實录三:趣味活动形式多,小组合作做家务
今天我们组织了一些趣味活动,来进一步激发幼儿做家务活的动力。首先,我们进行了一次“小组叠衣服比赛”,由各小组每轮派出一个代表和其它幼儿进行比赛。老师讲了简单的规则:叠衣服顺序没有限定,但衣服要叠整齐,并码放平整。每一轮的名次会对应不同的分数,最后小组的分数做积累,得分最高的小组会获得奖励。孩子们都很兴奋地期待比赛的开始,还禁不住提前分享自己快速叠好衣服的策略。草莓组的晨晨说:“叠衣服要先放平,不能着急。”,橘子组的念念说:“叠衣服要先叠袖子。”大家各抒己见,显得都很有见识。最后经过激烈的“角逐”,苹果组领先一步,小组积分排在了第一位。
接着,老师们在教室里布局了一个凌乱的场景,请一个小组幼儿集体去收拾。在收拾前,大家要分工合作,互相配合,尽快把这项劳动做好。我选择了草莓组的小朋友,只见他们的小组长婷婷有模有样地安排起了大家的任务:“晨晨负责整理地上的玩具,瑶瑶收拾桌子上的东西,小雨用抹布擦桌子......然后大家一起摆放桌椅。”在这个大家庭里,孩子们不仅学会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学会了齐心合力同做一件事。这中间虽然也出现了一些混乱现象,但孩子们经过协商很快就能调整好。
三、我的收获
1. 以兴趣激发,让幼儿接触劳动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幼儿去做家务劳动,需要让他们对这件事产生兴趣,如果只是长篇大论地跟他们讲述做家务劳动的意义,势必会引起让幼儿不知所措的结果。在本次活动开始时,我借助了动画视频的作用,让幼儿在观赏中接触了“家务劳动”,让这一概念跟着趣味的体验进入了孩子们的内心。
2. 以活动引导,让幼儿自主劳动
教育家叶圣陶曾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在组织各类活动中,我们秉承这一教育理念,为幼儿创造条件让他们自发交流探索、实践探索。像在小组合作整理教室的关节,老师们并没有为他们安排任务,只是简单地说明了活动规则,让他们自己去分配任务,分工合作,遇到困难也是自己解决。这样的小组活动既锻炼了孩子们的自主劳动能力,也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让幼儿在集体的和谐氛围中快乐的成长。
我们从大班幼儿的身心实际出发,为幼儿创设了一系列的家务劳动情境,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项家务劳动中去。希望借此机会让更多的孩子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为后面成长为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小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