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练张勇:不做“厨师”做“园丁”

来源 :投资者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lee12345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冬日的上海,下着小雨,伴随着东北风,显得颇为阴冷。对上海各级足球队来说,都进入了重要的冬训期。东方绿洲位于离上海市中心近50公里的青浦郊区,淀山湖边上,风景秀丽。这里聚集了多支上海的青年足球队和女足训练队。
  2012年12月20日,当记者在东方绿洲寻找张勇教练时,刚刚训练完洗浴归来的两位小球员称自己的主教练正是张勇,非常热情地把记者带到了张勇的房间。
  目前的张勇,既是上海幸运星青少年足球俱乐部(以下简称“幸运星”)的老板,又是俱乐部1997至1998年龄段的主教练。
  既是教练又是老板
  张勇退役后,在2006年经过申思的牵头,和上师大康城实验学校一起搞了幸运星足球培训基地,他成了投资人之一。
  后来,申思、祁宏由于牵涉到受贿案入狱,球队的很大一部分责任落到了张勇身上。为了让自己全身心投入到这项青少年足球事业中去,张勇甚至动员了妻子,和他一起把家从市中心的黄金地段乔迁至离学校近一些的闵行区。
  幸运星原来一直在康城实验学校,2012年6月份刚刚搬到东方绿洲。作为上海二线后备人才的基地,东方绿洲的训练条件要好于原来的学校。足球运动员以前在学校,跟正常的学生一样,放了学再训练。现在上课比原来在学校要少一些。
  “每天至少要两个教练在这里管理。既是教练,又是爹妈,两三年级的时候乱七八糟的事情更多了。”张勇说,自己从2006年开始带了,来的时候球员都是两三年级,现在最大的都上高中了。自己基本上至少三天在东方绿洲,除了训练、吃饭,就是在房间里。
  “环境,条件无所谓。”张勇说,教练都成家了,都有子女,不过这是青少年教练的现状,都很辛苦。一般周中和周末回一趟家,训练的时候都到,基本上都在球队上了。
  在俱乐部刚刚组建的时候,除了几个人的投入,还有社会赞助,而从2010年开始,由于合约基本到期,也没什么赞助。
  “而对于球员,学费收得很少。”张勇说,我们有一个收费标准,但是实际收到的基本上都在这个标准以下。很多来踢球的家庭条件也不是很好,还是要考虑家庭的情况。目前,很多球员每个月就交四五百元的伙食费。训练费基本就不收了。
  “我们目前不盈利,从职业俱乐部来说,没有一家盈利的。青少年更加没有盈利。”张勇坦言压力不小,好在体育局和政府也很支持俱乐部。而各个年龄段的成绩在全国都处于前列。
  青少年球员水涨船高
  随着中超联赛的价格升高,青少年足球的费用也水涨船高。
  “以前只有5000~10000元,现在很可能要5到10万元。”张勇说,也就是小学毕业的,五六年级的价格已经翻了十倍。而踢得不好,这个投资就没了。
  2011年,俱乐部就从外省市转来好几个小孩,总共花费二十六七万元。而这几个小孩到上海后,基本上也不收费的。
  一直让张勇感慨的便是,中超一两千万买一个球员,但是谁愿意在一个球员十岁的时候花十万,八万来投入?中超动不动几千万,几百万,但是事实上一个球员的成长没有十到十五年,是看不到效应的。我们只看到最高的现有的球员,而没有看到最低的青少年的球员。
  张勇表示,按照收费标准,以球员每个月交700元左右计算,100多个球员一年的投入就在100万元左右,这几年下来,差不多三四百万投在这个俱乐部。而随着比赛的增多,教练员的工资就是象征性的。
  毕竟现在愿意踢球的小孩还是少,张勇以俱乐部为例,目前上海户口的小孩只有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主要是户口不在上海的小孩居多,家庭条件也不是很好。
  球员与俱乐部的未来
  随着幸运星在各年龄段取得好成绩,也越来越吸引官方的注意。
  张勇告诉《投资者报》记者,我们有适龄的球员。政府对我们投入也是比较大。
  “现在基本上没有想法,首先帮上海完成全运会的比赛。”张勇说,95%都是幸运星出来的,代表上海。明年打好再说,为上海得到荣誉,也有物质的奖励。
  上海市足协秘书长隋国扬也向《投资者报》记者表示,为备战全运会,由政府承担相应的费用。
  即使费用得到了支援,张勇的压力也没有小。“他可以货比三家。服务不满意,可以找其他的。”原来是普及,现在不可能一直普及,也兼顾出成绩的压力。
  不过幸运星也在面临抉择。毕竟球员开始进入成人,需要决定未来的发展。
  “18岁,20岁,要我们安排好他们的工作了,这是一个很头疼的问题。”张勇坦言,不同年龄段的小孩,越来越大了,将来的出路是必须要考虑的。但毕竟上场就11个人,总有水平高低的。如果只有三四个人进职业队,那十七八个不就结束了,这是目前留给张勇最大的问题。
  而从俱乐部的生存状况上看,事实上,挣钱已经很容易了,一个球员转会,每年卖个两三个,没问题。但是现在张勇一个球员都没有卖掉,只有进没有出。
  有报道称,广州恒大准备整体收购这支有全运会任务的球队,并开出了接近1000万元的高价。张勇坦言,有外省的球队来谈过购买意向。首先是整体来考虑,考虑20个人的前提,这不失为一个办法,至少球员有平台,有收入,能力强,挣钱多。不过对此还是有着自己的想法:“首先我不想他们流失,希望他们为上海打比赛,但是实在不行也没有办法。”
  “职业足球是分胜负的,职业教练是厨师,而我是园丁。”张勇说。
其他文献
股市终于反弹,但心有余悸的投资人已经厌倦了单边市。新年前,又有期货品种上市,小林今天特地带了两个想做期货的股民朋友大虎和倩倩一起来喝茶聊天。  “真的是再也伤不起了,我们都快让这股市给折腾死了。”简单的相互介绍之后,大虎和倩倩便迫不及待地执意要跟老李和“教授”学做期货:“这次算是万幸吧,趁反弹能有个解套逃命的机会,以后再也不碰股票这玩意了。我们今后就跟您两位老师混了!”  看大虎和倩倩那坚定的样子
期刊
2012年,东源(天津)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称“东源投资”)旗下的两只产品年度收益率都高达38.9%,双双进入私募年度排行榜第二名。还有一只产品收益率超过22%,也高居前二十名(截至2012年12月27日)。  东源投资异于绝大多数私募,它们专投定向增发的股票。虽说产品投资策略创新,但是去年的定向增发市场深陷泥潭,六成的定向增发股票破发,参与的投资机构损失惨重,投资定向增发的产品困难重重。
期刊
2012年,股市惨淡,套牢了无数投资者,相较之下,收益相对稳定的债券类理财产品为投资者带来些许慰藉,“股冷债热”的投资局面在2012年表现明显。  然而,是投资就有风险,债券类理财产品未来是否能持续“保收”,债市前景是否持续叫好?  日前,光大银行的一个举动对此问题做出了回答。该行近期调整了“阳光稳健一号”的产品配置比例,将产品中固定收益类准债券资产占比降至20%;同时,提升债券资产(银行间、交易
期刊
2012年已经过去,上市公司的业绩也已尘埃落定。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影响,上市公司的业绩普遍出现回落,不过不同行业的情况也不一样。  “整体情况不太好,尤其是与宏观经济直接相关的电力、能源行业。”中国上市公司年报奖评委专家之一、君睿信企业管理研究院副院长王炜称,“我一直偏重于电力和基础能源行业的研究。”  由《投资者报》和香港管理专业协会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上市公司年报奖”已经评选出了最终结果。评委
期刊
尽管大盘近期出现强势反弹,但上市公司原始股东与高管们却依然未停下减持的步伐。  2012年12月19日,沪指反弹至2162点,当日珠海和佳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和佳股份”)的副总裁张宏宇减持30万股,另有4名高管在大盘触底的11月份陆续减持。上述5名高管当年累计减持135万股,且其减持份额都达到了公司规定的减持上限(即年度减持数量不得超过自身持股比例的25%)。  在管理层快速减持的背后,和
期刊
“六年前的某一天,杨晖来到我当时工作的外滩中心楼下的咖啡厅,说她要办一个叫《波士堂》的电视节目。俺当时心里咕嘟着,‘她也太想当boss了吧’。六年后的今天,她当之无愧!”这是唯众六周年晚宴,睿狮广告传播的首席战略官沈柏屏在留言卡上写下的一段话。  杨晖是谁?或许你尚来不及知道她的名字,但你一定知道《波士堂》、《谁来一起午餐》、《开讲啦》、《这会儿不上班》等风靡全国的电视节目。  从湖南卫视节目中心
期刊
《投资者报》:对一般人来说,应该从哪些方面去欣赏钢管舞呢?  张扬:钢管舞是现代舞的一种。它是舞蹈和技巧的结合,也是力量和美感的交融。从面上说,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去看,一是技巧性强不强,难度系数大不大?这些决定着这套动作是否精彩;二是舞蹈性怎样,美感如何?这些决定着动作是否养眼;三是技巧和舞蹈结合得怎样,是否流畅?如果衔接得比较“硬”,总是磕磕绊绊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第四是看动作编排有没有创新
期刊
科技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正如电子银行的出现,让人们逐渐告别了到银行网点排长队的无奈。在手机银行兴起的今天,人们更是从以前的在家办业务,演变为可以随时随地办业务。  最近几年,中国电子银行总体上获得了怎样的发展?对柜台业务的替代率如何?  近日,中国金融认证中心发布《2012中国电子银行调查报告》,通过电话调查的方式对中国电子银行的用户构成和使用情况进行了统计。本次报告针对行业
期刊
“闲暇时我最大的爱好就是旅游,脚头还算勤快,这些年全世界五大洲都跑遍了,中国所有的县去过约莫1/3,我还很想继续。”上海久奕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裘雄在向《投资者报》谈及他丰富的旅行经历时,爽朗的言语间,似又注入全新的能量。  “你可能要问我,游历这么多地方究竟是什么动机?其实,起初是源自我对地球上各种地理地貌的兴趣。地图是平面的,只不过是张普通的纸,那一个个符号形状,可能是繁荣的商业区,可能是荒
期刊
叶诗文,大多数人叫她小叶,我也每次见面就如此称呼了。领命采访小叶是在北京最近一场大雪的那一天,采访地点的背景恰巧是一片诱人蓝色的水立方,原本想以此为题,没想到小叶一回头,第一个发现天上飘起雪花,甚是兴奋,16岁10个月的她第一次见到真实的雪花。  从伊斯坦布尔飞回北京,快降落的时候,看到大地到处有积雪,可是走在街上却不曾见雪。天色渐晚,本想建议她可以和朋友一吃看着雪花飘落吃炭锅涮羊肉,转念一想,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