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基础设计规范对比分析建筑基础设计规范对比分析

来源 :基层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mson8004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庆渝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重庆市 400000
  基础设计工作是高层建筑设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质量的高低对整个工程的安全、造价与工期均产生重要影响。一般高层建筑基础造价约占总造价的1/3,工期约为2~3个月甚至更长。如何既满足安全要求,又最大限度地节约成本,优质、经济地完成高层建筑基础设计,一直是设计单位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也是房地产企业积极探索的一个课题。笔者通过对相关设计规范进行对比分析和实例计算,提出了关于高层建筑基础设计的相关建议。
  一、规范对比分析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第5.2.11条明确,嵌岩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由桩周土总侧阻力,嵌岩段总侧阻力和总端阻力三部分组成,可按下式计算:
  Quk=Qsk+Qrk+Qpk
  Qsk=u∑1-nζsiqsikli
  Qrk=uζsfrchr
  Qpk=ζpfrcAp
  式中Qsk、Qrk、Qpk——分别为土的总极限侧阻力,嵌岩段总极限侧阻力,总极限端阻力标准值;
  ζsi——覆盖层第i层土的侧阻力发挥系数;当桩的长径比不大(l/d<30),桩端置于新鲜或微风化硬质岩中且桩底无沉渣时,对于粘性土、粉土,取ζsi=0.8,对于砂类土及碎石类土,取ζsi=0.7;对于其他情况,ζsi=1;
  qsik——桩周第i层土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根据成桩工艺按表5.2.8-1取值;
  frc——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对于粘土质岩取天然湿度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
  hr——桩身嵌岩(中等风化、微风化、新鲜基岩)深度,超过5d时,取hr=5d,当岩层表面倾斜时,以坡下方的嵌岩深度为准;
  ζs、ζp——嵌岩段侧阻力和端阻力修正系数,与嵌岩深度比hr/d有关,按表5.2.11采用。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第5.2.2.1条明确:桩数不超过3根的桩基,基桩的竖向承载力设计值为:
  R=Qsk/γs +Qpk/γp
  式中Qsk、Qpk——分别为单桩总极限侧阻力和总极限端阻力标准值;
  γs、γp——分別为桩侧阻抗力分项系数,桩端阻抗力分项系数;对大直径灌注桩(清底干净),γs =γp=1.65。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DBJ50-047-2006)》第8.3.5条明确:单桩承载力计算应符合下列要求:
  1.轴心竖向力作用下:γ0Nk≤Ra
  式中 γ0——结构重要性系数;
  Ra——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第8.3.7条明确: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按下式计算:
  Ra=Rsa+Rpa
  式中 Ra——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Rsa——桩侧土总摩阻力特征值,按第8.3.9条取值;
  Rpa——桩端承载力特征值,按第8.3.10条取值。
  第8.3.8条明确:置于基岩的人工挖孔桩及穿越土层厚度小于10m的机械成孔端承桩、嵌岩桩均不考虑桩侧正摩阻力。
  第8.3.10条明确:桩端承载力特征值按下述原则计算:
  嵌岩深度不小于1倍桩径的嵌岩桩,嵌岩部分的承载力特征值按下式计算:Rpa=β?aAp;
  式中 ?a——桩端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β——考虑嵌固力影响后的承载力综合系数,圆桩见表8.3.10-1
  n=hr/d 1 2 3 4 ≥5
  β 1.105 1.21 1.315 1.42 1.525
  注:1.若n不为整数时,β值可按线性插值法计算;
  2.人工挖孔嵌岩桩,表中系数可提高20%。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DBJ50-047-2006)》第4.2.3 条明确: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根据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按下式确定:
  ?ak=γf ?uk
  式中 ?ak——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uk——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kpa),由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提供;
  γf——地基极限承载力分项系数,对土质地基取0.5,对岩质地基取0.33。
  《工程地质勘察规范》(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DBJ50-043-2005)第9.3.2条明确:当岩体完整、较完整、较破碎时,岩质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可由岩石抗压强度标准值乘以地基条件系数确定,完整时地基条件系数取1.60~1.20(坚硬岩与较硬岩取较小值),较完整时取1.20~0.85,较破碎时取0.85~0.55。
  对比上述规范条文,我们不难发现: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计算公式中承载力仅与天然湿度下的单轴抗压强度、嵌岩深度和桩尺寸有关,而与岩体状态无关,即只要桩尺寸、嵌岩深度及天然湿度下的岩石单轴抗压强度相同,无论岩体是完整、较完整或较破碎其承载力均相同,这样计算不够严谨,且也与实际情况不符。又从《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表5.2.11可以看出,嵌岩桩嵌入5倍桩径的承载力比嵌入4倍桩径的承载力还低,显然也不合理。
  另据黄求顺教授经过多次试验表明,当嵌岩深度为零时,采用《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进行地基基础设计时,按桩计算和按天然地基上的基础计算,其承载力相差较大。
  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DBJ50-047-2006)》通过引入地基条件系数和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概念避免了上述问题,使地基基础设计更趋规范合理。
  二、计算对比分析   在同一场地,在忽略桩侧土层的侧阻力情况下,假设基础选用人工挖孔桩,嵌岩深度为2倍桩径,桩基持力层基岩完整。现分别采用国标与地标进行计算对比如下:
  1.采用《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公式计算,嵌岩段总极限侧阻力、总极限端阻力标准值为:
  Qrk=uζsfrchr=1/2π×d×0.07×frc×2d=0.07frc×πd2
  Qpk=ζpfrcAp=0.3×frc×1/4×π×d2=0.075 frc×πd2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5.2.2.1条,桩数不超过3根的桩基,基桩的竖向承载力设计值为:
  R=Qsk/γs+Qpk/γp=(0.07 frc×πd2+0.075 frc×πd2)/1.65=0.145frc×πd2
  2.采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DBJ50-047-2006)》公式计算得:
  地基条件系数取1.4,嵌岩部分的承載力特征值为:
  Rpa=β?aAp=1.45×0.33×1.4×?rk×1/4×π×d2=0.17 ?rk×πd2;
  根据8.3.5条轴心竖向力作用下单桩承载力设计值为:Nk≤Ra/γ0= Ra/1.0= Ra=0.17πd2〉R=0.145frc×πd2
  由上述计算分析可知: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DBJ50-047-2006)进行高层建筑基础设计时地基极限承载力发挥的潜力更大些,从而使基础设计计算更经济。
  三、工程实例
  某住宅楼,三十二层,框架结构,总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荷载25000KN/柱。
  场地范围内主要岩土层有全新统人工填土(Q4ml)、残坡积层(Q4el+dl)粉质粘土,中侏罗统沙溪庙组(J2s)的砂岩(Ss)及泥岩(Ms)组成。
  覆盖层厚度(m) 等效剪切波速(m/s) 场地类别 设计特征周期 地段划分
  4.0~7.2 109.80 Ⅱ 0.35 一般地段
  泥岩(Ms)是场地的主要岩性之一,且岩芯取样完整,可作为挖孔桩基础持力层。其相关技术指标如下表所示:指标数值
  岩性 自然重度
  ?ekN/m3 天然抗压强度标准值
  frk(MPa) 饱和抗压强度标准值
  frk(MPa) 岩土体凝聚力
  C(kPa) 岩土体内
  摩擦角Φ 弹性模量
  (MPa) 变形模量
  (MPa) 泊松比 基底摩擦
  系数μ
  中风化泥岩 25.2 10.84 7.00 180 30 2433 2089 0.34 0.4
  场地整体稳定性良好,无断层、危岩、崩塌、滑坡、地下洞室等不良地质作用,适宜兴建拟定建筑。
  经采用JCCAD软件计算,计算结果详《某高层住宅挖孔桩基础平面布置图》及《某高层住宅挖孔桩基础地标设计与国标设计比较明细表》。
  由计算结果分析可知,本工程采用地标设计比采用国标设计挖孔桩的嵌岩深度及桩身箍筋、纵筋均有减小。经估算,采用地标设计比国标设计节约基础工程直接费用近30万元。
  实例证明:采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DBJ50-047
  -2006)进行高层建筑基础工程设计,在确保建筑工程安全的情况下,嵌岩桩的承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建筑工程基础造价得到很好的控制。既经济又合理。
  四、结束语
  要做好高层建筑基础工程设计工作,需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1.重视工程地质勘查与评估工作
  决定高层建筑基础工程(甚至整个工程)安全性、经济性和工期的核心环节是基础选型与地基设计及其先行环节工程地质勘查与评估。基础结构的详细设计固然重要,但基础的形式、基本尺度己在前一个环节中确定。故应充分重视工程地质勘查与评估工作,为基础设计提供详细、准确的场地地质资料。可要求地勘单位根据项目建设场地大小和具体平面布置,进行分区域或者分栋提交地基承载力标准值。
  2.采用地方标准进行基础设计
  我国地域辽阔,地质条件复杂多样,基岩上覆土层呈现区域性,国标为了适应各个区域的不同地质条件的需要,在编制时难免有些笼统与保守,因而缺乏针对性。故在进行高层建筑基础设计时,宜结合项目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的区域性和基础选型的地区经验,优先选用地方标准。
  附图:《某高层住宅挖孔桩基础平面布置图》
  附表:《某高层住宅挖孔桩基础地标设计与国标设计比较明细表》
  参考文献:
  [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DBJ50-047-2006)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4]《工程地质勘察规范》(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DBJ50-043-2005)
  [5]《地基及基础》(华南理工、东南大学、浙江大学、湖南大学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6]《高层商业住宅楼设计与施工方法研究》(张烈明著,2004年湖南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其他文献
广东弘业建筑设计有限公司顺德分公司  摘要:高层建筑影响了城市发展,对城市的环境质量好坏也有一定影响,建筑应与城市空间相互协调,与城市营造相互配合,即高层建筑设计通过建筑设计及规划相互作用完成.高层建筑的发展至今已经有百余年历史,文章从高层建筑的建筑设计与规划设计两方面进行阐述,探讨了高层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高层建筑;设计原则;新理念  引言  建筑在追求形式美的同时,必须达到内容与形
期刊
西宁中油城市燃气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青海西宁 8100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空调器的使用量日益增多。同时,天然气的普及和环保意识的增加,燃气空调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能源结构调整也给燃气空调创造了巨大的市场。下文将对燃气空调的涵义、工作原理、优越性、设备设计分析及未来发展前景进行论述。  关键词:燃气空调;设备设计;发展前景  1、燃气空调的概述  1.
期刊
浙江省武林建筑装饰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相辅相成,两者之间既有相同之处又存在着一定的区别,是典型的局部和整体关系。室内设计作为建筑设计的一个有机部分,其在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上延续着建筑设计的特点,本文将从时空关系对两者进行探讨。  关键词:室内设计;建筑设计;时空关系  建筑设计是运用各种建筑构件获取建筑空间的行为,其设计中既要满足建筑的技术性和功能性,也需要满足建筑的艺术性,是
期刊
深圳市利源水务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21世纪,随着大家对自身生活环境需求的不断进步,以及环保意识的增强,国家和社会对各种污染的管理越来越注重,由于水是有限的不可再生资源,所以对水污染的管理显得愈加重要,因此,针对污水提升站的项目,电气系统在整个污水站的运行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从污水处理流程、PLC 控制系统、监控及安防系统、设计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这几个方面谈谈污水
期刊
1身份证号码:330621196510170447;2身份证号码:330602196703120017 浙江绍兴 312000  摘要: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全球生态环境逐步恶化,资源危机愈演愈烈,在此前提下,世界各国都不约而同的选择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解决国家生态环境和资源危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效方法。那就是粗放的城市发展模式已经不再适合当前的世情国情,传统的城市建设理念亟需一次反思和完善。需要
期刊
华阳国际设计集团深圳公司 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21世纪,随着我国经济有了快速的发展,使得城市建设规模和建设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从而使得城市建设和人防建设在不断结合。由于人防地下室设计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设计,并且要保证人防地下室经济性和舒适性,因此,人防地下室要求战时可发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作用,所以地下室的人防设计应从多方面综合考虑,包括其区域位置、主要进入口、配套电站、通风井
期刊
广东名都设计有限公司东莞分公司 523000  摘要:房建结构的抗震性能对建筑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抗震性能不达标,一旦遇到强度较大的地震,就会使得建筑物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对居民生命财产产生巨大的威胁。  关键词:抗震设计特点;常见问题;对策  1、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向前推进,建设用地日趋紧张,促使建筑功能越来越多样化,高层建筑得的发展是大势所趋。高层建筑
期刊
机械工业第四设计研究院珠海分院 519000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重视工业厂房建筑设计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综合考虑建筑空间布置、群体组合,突出项目自身的功能空间及环境要素特质,以统一的空间建构、色彩构成等处理手法来强化其自身风格的整体性,增强工业厂房外部空间环境的可识别性和亲和力。  关键词:单层工业厂房;建筑设计;特点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时势的变革,隶属于各个行业的事物都
期刊
陕西省西北综合勘察设计研究院 陕西西安 710003  摘要:本文通过对古都西安的文化特征深入研究,从建筑与文化之间关系入手,分析西安这一深厚地域文化下建筑的特色,提出建筑设计应符合地域文化形成城市自身独特魅力。  关键词:西安;地域文化;建筑特色;建筑文化  过快的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了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交流,在外来文明的强势碰撞下,如何看待我国本是不自信的传统文化成为学者们争论的焦点。传统技法与表
期刊
广东远银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510000  摘要:交通是国家的命脉,而道路桥梁则是交通的重要枢纽。道路桥梁的质量安全关系到整个国家交通网络的正常运转,关系到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以及人们的正常出行。加强对道路桥梁质量安全控制工作是当前建设部门的工作重心之一,这需求建设部门从道路桥梁设计这个源头开始抓起,积极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严格把关;加强对设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培养,保证设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同时,还需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