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细胞损伤的体外模型研究新进展

来源 :中国中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ta8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血管疾病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其中伴随的心肌损伤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点关注.中药作为我国新药研发的天然宝贵资源,其多组分、多途径、多靶点的特征已在抗心肌损伤方面显示出独特的优势.近年来,随着离体心肌细胞培养技术的广泛应用,成本经济、环境可控、样本均一的心肌细胞损伤模型,逐渐成为研究心肌细胞药理损伤作用机制以及开发相关抗损伤药物的重要方法之一.一个合理的体外模型不仅能减少经济投入、有效防止人力耗散,又能准确反映实验机制,更理想地模拟临床变化过程,故筛选和构建损伤模型是研究的关键和核心.该文根据临床病症的不同将模型分类,总结了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肥大损伤、氧化应激损伤、炎症损伤、内环境紊乱以及毒性损伤等十余种模型的建模原理、评价指标和应用案例,并分析归纳其相应的优点与技术难点,以期为心肌损伤机制深入研究,及相应的药物研发提供有益的参考.
其他文献
在生活中由于时差、轮班工作、睡眠中断和食物消耗的变化,导致了昼夜节律失调的现象在社会中非常普遍.光是影响昼夜节律系统的最主要因素,昼夜节律系统的破坏会对机体造成损
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34岁,因“突发左侧肢体、口舌麻木2小时余”于2021年2月22日至本院急诊就诊。患者就诊当日晨起出现左侧肢体及口舌麻木症状,无言语不清、肢体无力、头痛、恶心、呕吐、肢体抽搐等不适。急诊头颅CT检查(09∶32)结果示右侧额叶稍高密度影,出血性病变可能(图1A~D);头颅CT复查(18∶04)结果示右侧额叶脑出血(图1E~H)。遂后患者以脑出血收入神经内科。
探究疏肝理脾类方通过调控色氨酸代谢的抗抑郁作用机制,并找出其共性的药效物质.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建立疏肝理脾类方的指纹图谱,鉴定出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