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移动学习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_cle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移动学习技术是指以移动通讯网络和移动通讯工具的技术为教学手段,拓展数字化学习渠道,随时随地获取教育信息、教育资源和教育服务的学习方式,是任何人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学习任何你感兴趣的知识的技术,并且通过移动计算机设备教育者与学习者、学习者与学习者可以同时进行多向交流。移动学习技术有多方面的优势,提高学习者兴趣,实现学习的方便快捷,与资源的共享。在此,从移动学习的技术支撑、学习模式、发展现状以及发展趋势简要进行了概述。
  【关键词】移动学习技术 网络 学习模式 学习者
  一、引言
  在上个世纪90年代,移动学习技术就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应运而生。随着5G网络和无线网络的发展与普及,文字、图片、视频资源的传播效率大大提高,同时不同程度的促进了教育的变革,移动学习技术也才开始真正的普及在到大众的生活之中。通过视频的实时对话功能提供了较强的交互能力,使得不同地方的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可以顺畅的交流与沟通,甚至教师也可以与不同地方的学习者进行实时互动。这种学习方式与时俱进,并且能提高学习者兴趣的同时提高学习效率。叶成林和徐福荫教授认为,从宏观角度看,学习就是生活;从微观角度看,学习就是对话与通信交流。
  二、移动学习技术的概念
  学术界对移动学习技术的认识,大概有三种解读:(1)移动学习技术是远程教育的分支技术;(2)移动学习技术就是将数字化教育进行深化,是泛在学习的一种具体表现;(3)移动学习技术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与学习方式。通过多角度阅读文献,我比较认同的观点是移动学习技术是一种在移动计算机设备的帮助下,任何人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学习任何你感兴趣的知识的技术,并且通过网络移动计算机设备教育者与学习者、学习者与学习者可以同时进行多向交流。
  三、移动学习技术的优势
  1.可移动性
  利用移动学习技术可以随时随地的利用空闲的时间自主学习,没有固定的场所限制,可以是早上的公交车,也可以是睡前的床头,从而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
  2.方便快捷
  利用移动学习技术可以是智能手机、PDA、电脑,这些设备简单方便,易于操作,易于携带,可以把碎片化的时间利用起来,节约学习时间。
  3.个性化教育
  学习者可以按照本身的喜好和实际学习状况,合情合理的安排学习进度,选择自身更愿意学习的内容,扩大自身的知识广度与深度。
  4.资源共享
  移动学习技术的普遍可以实现教育资源的高效利用,更多的人接受高质量的教学,一定程度上达到教育公平、资源共享。
  5.终身学习
  移动学习技术可以借助云计算、大数据技术手段,将一个个体一段学习时间内的学习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与此同时,提供有利于自身未来发展建议;最好的是可以记录一生学习的内容及情况,分析有利于教学的数据资源,为全民教学质量提高提供数据基础。
  四、移动学习技术的学习模式
  1.身临其境体验学习内容
  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出现,满足了“沉浸式学习”需要。虚拟现实技术能够创造一个真实的学习环境,有助于理解一些抽象的概念。
  2.充分利用移动学习技术的资源
  教育部十三·五信息化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目标是“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实现‘一生一空间、生生有特色’”,这显而易见的也是针对学习者而言的。在这个大环境中教师不再永远是教师,也可能是一个学习者。全体社会成员都要学会用网络现有的学习资源,充实完善自我。
  3.游戏化的移动学习技术
  凯文·韦巴赫的《游戏化思维》中讲到的提高游戏者的参与度,再通过多种可能性的实验过程获得结果。而一些正向的成果正是游戏乐趣所在,也恰恰激励了游戏者的再次参与。在学习过程中,练习的环节与这个形式恰好近似。目前出现了很多通过闯关或者其他游戏模式的知识练习的学习平台。
  4.通过移动学习技术协作分享来交流拓展
  移动学习技术可以将分散的学习个体整体化一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达到协同学习的目的。“有道云笔记·协作”是不折不扣的协作式学习方式,可以支持多类型文档提供团队成员共享与协同编辑,并支持多终端同时使用。
  五、移动学习技术支撑
  1.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经过十几年飞跃式的发展,互联网技术已经成为家家户户必备的居家用品,移动学习技术就是在互联网技术成熟后出现的,随着微课、翻转课堂等新颖的不同形式的出现,真正的大规模线上教育进入人们的生活,改变着学习者的学习模式。
  2.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发展
  最近几年来,大数据和云计算成为信息技术中的新宠,大数据技术就是对大量的、碎片化、多维化的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并且建立相应的数据模型,进一步推断预测的人的行为并且提供相应的个性服务。通过大数据可以分析学习者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特点,推送个性学习资源,而云计算技术为大数据技术提供技术支撑,利用互联网将计算机的信息收集、互动、分布计算、网络存储功能整合到一起形成资源共享池,实现资源共享。
  3.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
  现在的人工智能是通过数据分析预测人在各种现实情况的处理方式,进而采取类似的方式处理。应用在移动学习技术的方面的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对学习者的学习评价有一个客观的分析。通过利用互联网将分散的个体学习者,教学者组成一个学习网络,同时利用大数据技术记录学习者的学习数据,进而进行模型的建立,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分析学习数据,反馈学习效果,提供合理的学习建议的学习模式。
  六、移动学习技术的发展趋势
  1.智能化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成为现代人的必备品,同时与PC网络学习不同的是移动设备对信息推送的即时性有了很大的改变。伴随智能手机的出现,不同学习的APP出现,使得学习用户的信息可以进行记录,体现了移动学习技术的智能化、个性化的特点。
  2.微小化
  移动学习技术必须要实现的特征之一就是“微小化”。自2013年,微课程开发在掀起国内热潮,伴随着微课开发的产物还有翻转课堂等等,微课同微信、微博一道迎来了微时代,同时使得让教育更加生动活泼、短小精悍。
  3.立體化
  传统教学资源与数字媒体资源的的充分融合和统一构成了立体化教学资源。正式因为移动学习技术的发展从而使立体化教学资源更加普遍,学生随手可以接触移动设备,通过利用移动设备的使学生的学习也更加有乐趣。学习者可以通过“书本+移动终端”的这种更接近生活的学习模式,满足自身的个性化需要和个体需求,提高用户体验,增强学习效果。
  七、总结
  在当今这个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离不开移动化的生活,而移动化学习对于每位教师和学生依然是一个挑战,但也是一个必然的结果。技术虽然推动着移动学习工具的快速发展,但究其根本始终还是看人类如何去运用。作为教师,反复思考、反复尝试、反复实践,才能充分的把握技术,而不被技术所牵制。作为技术研发人员,要学会换角度思考问题,提高用户交互性,解决实际问题。我们应该坚信,信息化是改变教育的利器,只有寻找到适合自己的信息化运用方式,将技术真正落实到课堂的实际操作中去,才能实现教师自身学习方式的变革。在一定程度上,教师的教学方式的改变才能引导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参考文献:
  [1]张燕,南旭光,熊为松.移动学习的内涵阐释及发展途径[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4) : 11.
  [2]王颖.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系统设计与开发[D].天津师范大学,2009.
  [3]叶成林,徐福荫,许骏.移动学习研究综述[J].电化教育研究,2004,(3) :12.
其他文献
目的:找出胫骨平台骨折中不同类型的骨折手术应对方法。方法:65例胫骨平台骨折治疗资料的统计分析。结果:对所有65例进行1~4年随访,优良率达到93.8%。结论:内固定和关节中稳定性的
炼制硫磺时,每生产1t硫磺要产生7~8t废渣,如此庞大的硫磺废渣亟待处理。为了把该废渣应用到外墙砖的生产中,我们对其作了全面测试,取得了满意的结果。硫磺废渣系硫铁矿在焙烧窑中
1病历摘要1.1例1:患者,男,47岁。主因左侧肢体偏瘫,偏身感觉障碍,中枢性面舌瘫,言语含糊2 d,于2007年1月20日人院。患者在发病前有发热史,否认高血压及糖尿病病史。入院后查体
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掺加自养护剂高性能混凝土在标准养护和自然环境养护下的28d抗压强度,分析了配制自养护高性能混凝土的可行性. 根据试验所得最优配比验证了结论可靠性.
平板网架结构上设置悬挂吊车乃工程一大创举。悬挂吊车产生反复载荷可能引起网架结构发生疲劳破坏,而网架结构的疲劳关键是节点的疲劳。钢管-焊接空心球节点(简称“管-球”节点)作为设置悬挂吊车平板网架结构常见吊点形式之一,深入研究其疲劳性能非常必要。本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578357)和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5011062)的联合资助下,基于数值模拟软件ABAQUS中扩展有限单元法(XF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粉煤灰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会议于2007年8月26日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粉煤灰综合利用相关的政府管理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共计40多人参加了会议。
2009年5月~2012年1月,对黑龙江兴凯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鱼类资源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兴凯湖保护区共有鱼类7目15科49属67种,其中土著鱼类7目13科42属60种;鱼类组成
【摘要】 在小 学英语教学中,课外作业是巩固和加强学生课堂所学知识的载体,是师生沟通的主要形式,更是提升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以现行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为中心,对设计多层次、多样化的课外作业类型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 英语教学 课外作业 作业设计 作业类型  英语学习是一个着眼听说读写、突出交际能力的心智活动过程。随着英语学习的深入,课外作业除了必要的书写单词、句子等作业外,还要精心布置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