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应用统计学》教学实施与教学管理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论文对《应用统计学》教学过程中树立教学质量观的必要性进行了论述,并对教学管理与教学过程中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八项原则的必要性和实施的方式方法进行了阐述。全面质量管理八项原则在《应用统计学》教学中的实施和应用,将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显著提高,有助于提高学员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全面提高教员和教学管理人員的教学管理水平。
关键词:应用统计学 质量管理 八项原则 教学管理 教学实施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9(b)-0162-02
根据质量管理中关于“过程”与“服务”的概念,过程是“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服务是“在供方和顾客接口处完成的至少一项活动的结果”[1]。从质量管理的角度而言,对进行《应用统计学》课程学习的学员而言,学员是顾客,教员是服务的提供者,教员为学员进行教学、管理的过程就是教学服务的提供过程。教员的教学过程是《应用统计学》教学质量的形成过程,而学员对《应用统计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则是评价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
基于质量管理的方法和质量管理体系,提高教学质量,一直是教员和教学管理人员重点关注的问题。在这方面国内外的相关单位和专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许多有建设性的教学实施和教学管理方法。如肖化柱等[2]对大学教学管理,提出了构建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实现从应试教学质量管理模式向素质教学质量管理模式转化的教学管理的观点。刘华涛[3]对高校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价值和思路进行了阐述。郑小伟[4]以全面质量管理为导向,对提升高校教学质量的方式方法进行了论述。周彩云[5]对全面质量管理在我国高校教学管理中的应用方法进行了研究。陈晔等[6]对现代大学教学质量管理的理论与运行机制进行了研究。郑家斌[7]指出教学质量形成于教学的全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教学过程的质量管理。从现有的研究情况看,在高校教学中,引入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体系,进行教学的管理和教学的实施,是提升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因此,在《应用统计学》的教学中,引入质量管理方法,进行教学的质量控制,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为了切实提高《应用统计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在《应用统计学》的教学过程中树立全面质量管理的教学质量观,是提高教学质量,确保学员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的前提和基础。在《应用统计学》的教学过程中树立全面质量管理的教学理念,就是要求教员将自身作为服务的提供方,将学员作为服务的顾客,将教学过程作为服务的提供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以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为基础,完成《应用统计学》的教学。
1 基于质量管理八项原则的《应用统计学》教学实施
将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对应到《应用统计学》的教学过程管理,即是按照如下的原则进行教学的管理与实施:
1.1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应用统计学》教学的目的是使学员掌握教学大纲或者课程标准要求的教学内容,使学员通过学习能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因此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教学即是以学员为关注焦点进行教学的实施,在教学的过程中,全面关注学员对相关基本概念、理论、方法的理解,关注学员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存在的问题,然后从学员的特点出发,进行教学的安排和实施。
1.2 领导作用
对一所大学而言,教学工作是大学的首要和基础工作,教学质量的高低决定了大学人才培养的质量,决定了大学科研的水平。因此,大学的各级领导,尤其是各级主官要将教学作为大学的首要工作来抓,时刻注重对教学管理与过程的控制,确保教学的核心地位。
1.3 全员参与
要高质量的完成《应用统计学》的教学工作,仅依靠从事课堂教学的一线教员时非常困难的。教学工作的实施和管理涉及到一线教学工作人员、教学保障人员(包括教员的班车保障、教学设备的保障、教学场所卫生保障等)、教学管理人员(各级教务部门)、教学实验人员等。只有各部门各从事教学相关工作的人员协调工作、共同努力,才能确保教学工作的顺利完成,确保学员有充足的时间完成教学训练工作,为高质量的教学提供必备的基础条件。
1.4 过程方法
对《应用统计学》课程而言,仅靠考试前的短期复习是难以掌握课程的精髓的,是难以准确地将所学的理论方法应用到对应的工程实践中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员以及教学管理人员要注重对《应用统计学》教学的过程控制,适当的通过课堂测验、案例分析、问卷调查等方式及时收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过程方法可以有效地避免问题的积累,避免由于问题比较多而导致学员对学习丧失信心,从而确保教学的质量。
1.5 管理的系统方法
教学工作的管理由于涉及到教员、学员、教学督导专家、教学保障人员等,涉及到多方面人员的协调。而《应用统计学》仅是大学课程教学上百门课程中一门,《应用统计学》的教学还涉及到与其它课程之间的协调,如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理统计》等在教学内容、教学侧重点上的协调。这就要求教学管理人员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进行教学的管理,制定出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案,确保教学的实施。如在教学内容上,不同课程要做到在知识点上相对独立、侧重点明确;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督导专家的督导目的与学员的学习目的一致,侧重于学员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不是侧重于教学的形式;在教学保障上,教学保障人员要确保教学场所的干净整洁、教学设备的正常运转,确保教员和学员能够专心进行教学和学习工作;另外,还需要系统规划学员的学习时间,确保学员有充足的时间完成课后作业以及案例分析,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课程的预习、复习等。
1.6 持续改进
《应用统计学》的教学重点应落实于统计方法的工程和管理上的应用,而随着教学的实施,随着学员对象的变化,随着国家经济形势以及管理问题的变化,《应用统计学》的教学方法以及案例的分析应不断的变化,才能确保教学工作与时俱进,确保学员能正确应用统计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持续改进即要求教员和教学管理人员根据教学对象的需求,工程与管理中统计分析需求的变化及时改进教学方法、调整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使《应用统计学》的教学的教学工作适应社会经济和管理的发展,适应学员的教学需求。在适当的条件下,应用统计学大纲的编写和课程标准的制定可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先进性,使得学员毕业后正好可以运用相关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7 基于事实的决策
“有效的决策是建立在数据和信息分析的基础之上的”,对于《应用统计学》的教学而言,高质量的统计学教学是建立在教学实施之前和教学实施过程中,对教学的精心策划和认真准备的基础之上的。《应用统计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的使用学科,在教学之前分析不同教学对象的知识结构、学习特点,分析统计学教学需求,收集适当的教学案例,完成统计学教学日历和教学实施方案的制定,在教学过程中,根據学员的课堂反应情况、调查问卷的分析情况以及课后作业和案例分析情况,掌握学员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而进行下一步课堂教学的决策以及适当的课后答疑和适当的教学补充资料的学习,是高质量地完成《应用统计学》课堂教学的必备和基础工作。
2.8 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课堂教学和课程建设质量的高低,一方面取决于教员和教学管理人员的重视程度和工作质量,另一方面取决于学员对课程的反馈和教学要求。可以说学员的教学需求和经济与管理的统计分析需求是《应用统计学》课程建设不断前进和发展的原动力。尤其是学员对教员知识传授方式、案例分析方式的需求,是学员快速、准确理解、掌握应用统计学知识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创新教学艺术的智慧来源。
3 结语
提高《应用统计学》的教学质量水平,使学员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准确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统计学知识,是长期以来困惑《应用统计学》教员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问题。本文从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出发,对《应用统计学》的课堂教学提出了建设性的课程教学和课程建设方法,希望该方法的应用,能够对广大《应用统计学》的教学工作者和教学管理者有所裨益,并且能够为《应用统计学》的课程建设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 宋明顺.质量管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 肖化柱,周治淼,尹红,等.构建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护航高校教学质量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1(9):119-121.
[3] 刘华涛.论高校教学全面质量管理[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7):221-221.
[4] 郑小伟.以全面质量管理为导向提升高等学校教学质量[J].中国轻工教育,2010(2):50-52.
[5] 周彩云.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教学管理改革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6):77-79.
[6] 陈晔,孙忠梅.现代大学教学质量管理的理论与运行机制研究[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2):148-152.
[7] 郑家斌.新时期本科教学过程质量管理创新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0(4):63-64.
关键词:应用统计学 质量管理 八项原则 教学管理 教学实施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9(b)-0162-02
根据质量管理中关于“过程”与“服务”的概念,过程是“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服务是“在供方和顾客接口处完成的至少一项活动的结果”[1]。从质量管理的角度而言,对进行《应用统计学》课程学习的学员而言,学员是顾客,教员是服务的提供者,教员为学员进行教学、管理的过程就是教学服务的提供过程。教员的教学过程是《应用统计学》教学质量的形成过程,而学员对《应用统计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则是评价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
基于质量管理的方法和质量管理体系,提高教学质量,一直是教员和教学管理人员重点关注的问题。在这方面国内外的相关单位和专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许多有建设性的教学实施和教学管理方法。如肖化柱等[2]对大学教学管理,提出了构建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实现从应试教学质量管理模式向素质教学质量管理模式转化的教学管理的观点。刘华涛[3]对高校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价值和思路进行了阐述。郑小伟[4]以全面质量管理为导向,对提升高校教学质量的方式方法进行了论述。周彩云[5]对全面质量管理在我国高校教学管理中的应用方法进行了研究。陈晔等[6]对现代大学教学质量管理的理论与运行机制进行了研究。郑家斌[7]指出教学质量形成于教学的全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教学过程的质量管理。从现有的研究情况看,在高校教学中,引入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体系,进行教学的管理和教学的实施,是提升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因此,在《应用统计学》的教学中,引入质量管理方法,进行教学的质量控制,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为了切实提高《应用统计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在《应用统计学》的教学过程中树立全面质量管理的教学质量观,是提高教学质量,确保学员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的前提和基础。在《应用统计学》的教学过程中树立全面质量管理的教学理念,就是要求教员将自身作为服务的提供方,将学员作为服务的顾客,将教学过程作为服务的提供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以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为基础,完成《应用统计学》的教学。
1 基于质量管理八项原则的《应用统计学》教学实施
将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对应到《应用统计学》的教学过程管理,即是按照如下的原则进行教学的管理与实施:
1.1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应用统计学》教学的目的是使学员掌握教学大纲或者课程标准要求的教学内容,使学员通过学习能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因此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教学即是以学员为关注焦点进行教学的实施,在教学的过程中,全面关注学员对相关基本概念、理论、方法的理解,关注学员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存在的问题,然后从学员的特点出发,进行教学的安排和实施。
1.2 领导作用
对一所大学而言,教学工作是大学的首要和基础工作,教学质量的高低决定了大学人才培养的质量,决定了大学科研的水平。因此,大学的各级领导,尤其是各级主官要将教学作为大学的首要工作来抓,时刻注重对教学管理与过程的控制,确保教学的核心地位。
1.3 全员参与
要高质量的完成《应用统计学》的教学工作,仅依靠从事课堂教学的一线教员时非常困难的。教学工作的实施和管理涉及到一线教学工作人员、教学保障人员(包括教员的班车保障、教学设备的保障、教学场所卫生保障等)、教学管理人员(各级教务部门)、教学实验人员等。只有各部门各从事教学相关工作的人员协调工作、共同努力,才能确保教学工作的顺利完成,确保学员有充足的时间完成教学训练工作,为高质量的教学提供必备的基础条件。
1.4 过程方法
对《应用统计学》课程而言,仅靠考试前的短期复习是难以掌握课程的精髓的,是难以准确地将所学的理论方法应用到对应的工程实践中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员以及教学管理人员要注重对《应用统计学》教学的过程控制,适当的通过课堂测验、案例分析、问卷调查等方式及时收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过程方法可以有效地避免问题的积累,避免由于问题比较多而导致学员对学习丧失信心,从而确保教学的质量。
1.5 管理的系统方法
教学工作的管理由于涉及到教员、学员、教学督导专家、教学保障人员等,涉及到多方面人员的协调。而《应用统计学》仅是大学课程教学上百门课程中一门,《应用统计学》的教学还涉及到与其它课程之间的协调,如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理统计》等在教学内容、教学侧重点上的协调。这就要求教学管理人员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进行教学的管理,制定出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案,确保教学的实施。如在教学内容上,不同课程要做到在知识点上相对独立、侧重点明确;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督导专家的督导目的与学员的学习目的一致,侧重于学员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不是侧重于教学的形式;在教学保障上,教学保障人员要确保教学场所的干净整洁、教学设备的正常运转,确保教员和学员能够专心进行教学和学习工作;另外,还需要系统规划学员的学习时间,确保学员有充足的时间完成课后作业以及案例分析,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课程的预习、复习等。
1.6 持续改进
《应用统计学》的教学重点应落实于统计方法的工程和管理上的应用,而随着教学的实施,随着学员对象的变化,随着国家经济形势以及管理问题的变化,《应用统计学》的教学方法以及案例的分析应不断的变化,才能确保教学工作与时俱进,确保学员能正确应用统计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持续改进即要求教员和教学管理人员根据教学对象的需求,工程与管理中统计分析需求的变化及时改进教学方法、调整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使《应用统计学》的教学的教学工作适应社会经济和管理的发展,适应学员的教学需求。在适当的条件下,应用统计学大纲的编写和课程标准的制定可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先进性,使得学员毕业后正好可以运用相关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7 基于事实的决策
“有效的决策是建立在数据和信息分析的基础之上的”,对于《应用统计学》的教学而言,高质量的统计学教学是建立在教学实施之前和教学实施过程中,对教学的精心策划和认真准备的基础之上的。《应用统计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的使用学科,在教学之前分析不同教学对象的知识结构、学习特点,分析统计学教学需求,收集适当的教学案例,完成统计学教学日历和教学实施方案的制定,在教学过程中,根據学员的课堂反应情况、调查问卷的分析情况以及课后作业和案例分析情况,掌握学员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而进行下一步课堂教学的决策以及适当的课后答疑和适当的教学补充资料的学习,是高质量地完成《应用统计学》课堂教学的必备和基础工作。
2.8 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课堂教学和课程建设质量的高低,一方面取决于教员和教学管理人员的重视程度和工作质量,另一方面取决于学员对课程的反馈和教学要求。可以说学员的教学需求和经济与管理的统计分析需求是《应用统计学》课程建设不断前进和发展的原动力。尤其是学员对教员知识传授方式、案例分析方式的需求,是学员快速、准确理解、掌握应用统计学知识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创新教学艺术的智慧来源。
3 结语
提高《应用统计学》的教学质量水平,使学员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准确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统计学知识,是长期以来困惑《应用统计学》教员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问题。本文从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出发,对《应用统计学》的课堂教学提出了建设性的课程教学和课程建设方法,希望该方法的应用,能够对广大《应用统计学》的教学工作者和教学管理者有所裨益,并且能够为《应用统计学》的课程建设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 宋明顺.质量管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 肖化柱,周治淼,尹红,等.构建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护航高校教学质量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1(9):119-121.
[3] 刘华涛.论高校教学全面质量管理[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7):221-221.
[4] 郑小伟.以全面质量管理为导向提升高等学校教学质量[J].中国轻工教育,2010(2):50-52.
[5] 周彩云.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教学管理改革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6):77-79.
[6] 陈晔,孙忠梅.现代大学教学质量管理的理论与运行机制研究[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2):148-152.
[7] 郑家斌.新时期本科教学过程质量管理创新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0(4):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