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坚持王宏新局长所说的"每所学校都是一所潜在的特色学校"的先进理念,在"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的办学思想和校训"求实"的指引下,结合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遵循农村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基于"让学校成为孩子心中向往的乐园"的教育理想,致力让农村孩子从"土气"走向"洋气",学校运用"整合"的策略,在规范办学行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的背景下,使学校管理走向有效、规范、智慧,努力实施智慧管理,体现管理智慧。近三年来用我们的良心、责任和本领使学校发生了喜人的变化,学校有多项工作取得历史性突破,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初步形成了孝敬教育、校本化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和阳光体育活动的办学特色,实现了学校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一、因地制宜,创造开展阳光体育活动,让孩子外表健康高雅
品德教育首先要从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着手。农村的小学生从外表上就不难看出他们的脏、乱、差,他们受教育程度远远比不上城里面的孩子,而思想品德教育这一方面更是比不上城里面的孩子,为了改变农村学生的外表,我们深入实施"333"工程,创造开展各项体育活动。严格执行课程计划,一二年级每周4节体育课,三至六年级每周3节体育课,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安排1节体育课外活动。我校阳光体育活动由于具有本土性、创新性和实效性,江苏教育電视台专程到校采风,予以高度评价。
(一)开展好阳光长跑活动。学校没有操场,为了把"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落到实处,我们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自主与规定相结合,贯彻安全第一原则,跑前带领学生做准备活动,跑完带领学生做整理放松,多采用自然地形跑,螺旋形跑,往返接力跑等形式,校长、分管校长带头跑,中层干部分到各级部,师生参与率达100%,使"健康第一"落实处。
(二)开展好大课间和体育课外活动。深入挖掘传统的民间体育内容,如:滚铁环、胶圈、掷沙包等,充实和丰富大课间活动。大课间活动每天安排两次,分别是上午第二节课后30分钟,下午两节课后30分钟,合计60分钟。上午的大课间活动采用先集中做广播操(希望风帆),再按项目分块活动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在活动项目设置上,既安排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项目有关的内容,也安排学生喜欢的、活泼多样的游戏.下午的大课间先做一套自编特色绳操,动作富有童趣,旋律轻松活泼,成为学校一道亮丽风景线。
二、立足农村,扎实开展"五好"活动,让孩子言行文明礼貌。
学校是一个学知识,讲文明,树新风的地方,应该具备有十分优良的品德教育环境,在深入贯彻落实《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的过程中,坚持以"八荣八耻"为做人标准。从细节入手,狠抓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从"五好"入手加强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要求学生要做"五好学生"即写好字、唱好歌、走好路、做好操、扫好地。
(一)"走好路"带动"做好操"。我校学生原来做操进退场都是便步走,进场地的队列也不统一,看上去学生没精神,也不整齐。本学期刚开学,学校先从"走好路"入手,用了四周时间专项练习踏步进退场,要求学生做到正确的踏步走路姿势,并将走路姿势编成童谣,让学生熟记。经过两周时间的练习,学生的进退场路队便有了很大的改善,学生精神振奋,队列整齐。在"走好路"的基础上,学校开始教授新广播操。校长和体育老师先学,再教其他老师,最后教学生,所有老师参与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每每遇到看图解有争议的时候,还要看录像。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学校的新操教学任务便顺利完成。同学们的广播体操做得整齐、规范、到位,同时一排女教师站在队前领操成了学校又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唱好歌"规范升旗仪式。我校学生由于之前未能接受正规的音乐教育,国歌唱得既不整齐也不雄壮。升国旗唱国歌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契机,唱好国歌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特别是国歌中的附点音符节奏学生不容易唱准确。学校请音乐教师先分班级教,然后集体练习,要求唱准节奏、音准。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同学们的唱国歌有很大的起色。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学生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思想教育。以此为突破口学校进一步规范了每周的升旗仪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
三、基于校情,有序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孩子情感纯洁高尚
教育向来是以关注学生人文主义精神,加大人文主义关怀的一项重大前提就是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而习惯的培养就要从活动入手,而不是空洞的说教。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特殊的课程,几乎要求教师人人参与,这就对学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确立一个实施模式。为了便于课程的有效实施,确立"长线为主,短线穿插,长短结合,促进发展"的实施模式,遵循"集中安排和分散安排相结合"的原则,学校将两节综合实践课连排在周二下午,另外一节灵活安排在其他时间。从课程实施的实际情况思考,学校上、下学期分别以"种大蒜"和"孝敬教育"长线活动为主,同时穿插"叶贴画、制作书签、手工制作、编织、十字绣"几个短线活动,通过长短结合的形式推动课程向常态化发展。
(二)建立一种实施制度。为了帮助教师们克服畏难情绪和解决课程实施中的疑难困惑,学校建立"教师帮扶激励制度",对综合实践老师进行定期培训、定期学习,引导教师熟悉课程性质,提高教师驾驭课程的能力。并通过专家引领、同伴互助、教师自学等手段提高老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组建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良性实施提供有力的保证。
(三)搭建一个成长平台。每学期学校组织两次阶段性汇报交流活动,让学生交流实践经验和体会并提出实践中的疑难困惑,同时展示各班的实践成果,为学生搭建一个交流、合作、发展的平台。教师在指导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同时,多学习,多研究,多笔耕,每个月写一篇综合实践活动心得体会,每学期写一篇综合实践活动论文或高质量的活动案例。今年我校的赵士凤和姜洪琴老师的论文就分别获区综合实践活动论文一、二等奖。 四、追求实效,用心开展"孝敬教育"活动,让孩子道德高尚文明。
"孝"是人的一切道德的根本与起点,孝敬文化是学校德育的根基,孝敬文化建设要与时俱进。孝敬文化贯穿孝敬教育,孝敬教育依托孝敬文化。孝敬教育实践操作旨在知行统一,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挖掘古代、现代身边的"孝敬"教育资源,确立教育目标及行为规范准则,不断实践,营造良好的"孝敬"文化氛围和育人环境。从小培养具有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关心他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良好道德情操的新一代。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凸显实效性和针对性,寓教育于活动开展之中。2009年9月29日我校以"孝行天下,爱满校园"为题成功举办了新浦区中小学生"成长体验"暨"三养成教育"系列主题活动,连云港市教育局基教处杨庆真处长、新浦区政协副主席区教育局王宏新局长亲临会场并作重要讲话,现场以"真实、鲜活、有特色"受到与会代表一致好评;2009年10月22日,我校以"孝敬教育"为载体为抓手,成功创建"新浦区廉政文化进校园示范校",顺利通过验收,受到乔月亮书记、陈忠燕书记等领导充分肯定。继而又成功创建"连云港市廉政文化进校园示范校",作为新浦区唯一学校推荐参加省级验收。"孝敬教育"逐渐成为林场小学的德育特色。
除了平时,我们特别利用寒暑假,以"孝敬教育,从身边小事做起"为主题,要求孩子们在假期中,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请家长督促和指导孩子写下了事情发生的经过,记录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并请家长协助填写"家长感言"。家长非常支持。学校发放的表格在开学报名时如数收回,并在开学典礼上作了全面的总结,达成预期目标。
活动成效:
1.学生方面,由传承孝心走向播洒愛心取得初步成效。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了明显的进步,具体表现在学习态度的转变,尤其是毕业年级的孩子更是自觉勤奋,对知识如饥似渴。因为他们已经意识到在学校听老师的话、取得好成绩,就是孝敬父母这个朴素的道理。孩子遵章守纪,以前那种追打皮闹、满口脏话,做操、跑操嘈杂无序的现象得到根本好转。劳动的时候更能表现出农村孩子的那种不怕脏不怕苦的淳朴。
2.教师方面,由学生的孝敬教育走向教师自觉地敬业爱岗取得初步成效。我们不仅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同时也抓住师德建设不放松,要求老师时刻注意自己的师德修养,由教育学生孝敬父母转化为自身的爱岗敬业。
3.家长方面,由家长的"被动抵抗"走向家长的"主动配合"取得初步成效。我们这里有些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关心得不够全面,对学校的工作不够关心,甚至冷漠,比如开家长会的时候都来不了几个人,通过开展孝敬教育,看到自己的孩子变了,家长对学校的看法也变了。
没有农村学校的现代化,就决没有整个教育的现代化;没有农村孩子的高尚和文明,就没有全体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让农村的孩子和城里孩子一样"洋气",是一种追求,任重而道远!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吾将上下而求索!
一、因地制宜,创造开展阳光体育活动,让孩子外表健康高雅
品德教育首先要从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着手。农村的小学生从外表上就不难看出他们的脏、乱、差,他们受教育程度远远比不上城里面的孩子,而思想品德教育这一方面更是比不上城里面的孩子,为了改变农村学生的外表,我们深入实施"333"工程,创造开展各项体育活动。严格执行课程计划,一二年级每周4节体育课,三至六年级每周3节体育课,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安排1节体育课外活动。我校阳光体育活动由于具有本土性、创新性和实效性,江苏教育電视台专程到校采风,予以高度评价。
(一)开展好阳光长跑活动。学校没有操场,为了把"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落到实处,我们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自主与规定相结合,贯彻安全第一原则,跑前带领学生做准备活动,跑完带领学生做整理放松,多采用自然地形跑,螺旋形跑,往返接力跑等形式,校长、分管校长带头跑,中层干部分到各级部,师生参与率达100%,使"健康第一"落实处。
(二)开展好大课间和体育课外活动。深入挖掘传统的民间体育内容,如:滚铁环、胶圈、掷沙包等,充实和丰富大课间活动。大课间活动每天安排两次,分别是上午第二节课后30分钟,下午两节课后30分钟,合计60分钟。上午的大课间活动采用先集中做广播操(希望风帆),再按项目分块活动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在活动项目设置上,既安排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项目有关的内容,也安排学生喜欢的、活泼多样的游戏.下午的大课间先做一套自编特色绳操,动作富有童趣,旋律轻松活泼,成为学校一道亮丽风景线。
二、立足农村,扎实开展"五好"活动,让孩子言行文明礼貌。
学校是一个学知识,讲文明,树新风的地方,应该具备有十分优良的品德教育环境,在深入贯彻落实《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的过程中,坚持以"八荣八耻"为做人标准。从细节入手,狠抓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从"五好"入手加强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要求学生要做"五好学生"即写好字、唱好歌、走好路、做好操、扫好地。
(一)"走好路"带动"做好操"。我校学生原来做操进退场都是便步走,进场地的队列也不统一,看上去学生没精神,也不整齐。本学期刚开学,学校先从"走好路"入手,用了四周时间专项练习踏步进退场,要求学生做到正确的踏步走路姿势,并将走路姿势编成童谣,让学生熟记。经过两周时间的练习,学生的进退场路队便有了很大的改善,学生精神振奋,队列整齐。在"走好路"的基础上,学校开始教授新广播操。校长和体育老师先学,再教其他老师,最后教学生,所有老师参与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每每遇到看图解有争议的时候,还要看录像。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学校的新操教学任务便顺利完成。同学们的广播体操做得整齐、规范、到位,同时一排女教师站在队前领操成了学校又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唱好歌"规范升旗仪式。我校学生由于之前未能接受正规的音乐教育,国歌唱得既不整齐也不雄壮。升国旗唱国歌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契机,唱好国歌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特别是国歌中的附点音符节奏学生不容易唱准确。学校请音乐教师先分班级教,然后集体练习,要求唱准节奏、音准。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同学们的唱国歌有很大的起色。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学生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思想教育。以此为突破口学校进一步规范了每周的升旗仪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
三、基于校情,有序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孩子情感纯洁高尚
教育向来是以关注学生人文主义精神,加大人文主义关怀的一项重大前提就是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而习惯的培养就要从活动入手,而不是空洞的说教。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特殊的课程,几乎要求教师人人参与,这就对学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确立一个实施模式。为了便于课程的有效实施,确立"长线为主,短线穿插,长短结合,促进发展"的实施模式,遵循"集中安排和分散安排相结合"的原则,学校将两节综合实践课连排在周二下午,另外一节灵活安排在其他时间。从课程实施的实际情况思考,学校上、下学期分别以"种大蒜"和"孝敬教育"长线活动为主,同时穿插"叶贴画、制作书签、手工制作、编织、十字绣"几个短线活动,通过长短结合的形式推动课程向常态化发展。
(二)建立一种实施制度。为了帮助教师们克服畏难情绪和解决课程实施中的疑难困惑,学校建立"教师帮扶激励制度",对综合实践老师进行定期培训、定期学习,引导教师熟悉课程性质,提高教师驾驭课程的能力。并通过专家引领、同伴互助、教师自学等手段提高老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组建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良性实施提供有力的保证。
(三)搭建一个成长平台。每学期学校组织两次阶段性汇报交流活动,让学生交流实践经验和体会并提出实践中的疑难困惑,同时展示各班的实践成果,为学生搭建一个交流、合作、发展的平台。教师在指导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同时,多学习,多研究,多笔耕,每个月写一篇综合实践活动心得体会,每学期写一篇综合实践活动论文或高质量的活动案例。今年我校的赵士凤和姜洪琴老师的论文就分别获区综合实践活动论文一、二等奖。 四、追求实效,用心开展"孝敬教育"活动,让孩子道德高尚文明。
"孝"是人的一切道德的根本与起点,孝敬文化是学校德育的根基,孝敬文化建设要与时俱进。孝敬文化贯穿孝敬教育,孝敬教育依托孝敬文化。孝敬教育实践操作旨在知行统一,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挖掘古代、现代身边的"孝敬"教育资源,确立教育目标及行为规范准则,不断实践,营造良好的"孝敬"文化氛围和育人环境。从小培养具有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关心他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良好道德情操的新一代。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凸显实效性和针对性,寓教育于活动开展之中。2009年9月29日我校以"孝行天下,爱满校园"为题成功举办了新浦区中小学生"成长体验"暨"三养成教育"系列主题活动,连云港市教育局基教处杨庆真处长、新浦区政协副主席区教育局王宏新局长亲临会场并作重要讲话,现场以"真实、鲜活、有特色"受到与会代表一致好评;2009年10月22日,我校以"孝敬教育"为载体为抓手,成功创建"新浦区廉政文化进校园示范校",顺利通过验收,受到乔月亮书记、陈忠燕书记等领导充分肯定。继而又成功创建"连云港市廉政文化进校园示范校",作为新浦区唯一学校推荐参加省级验收。"孝敬教育"逐渐成为林场小学的德育特色。
除了平时,我们特别利用寒暑假,以"孝敬教育,从身边小事做起"为主题,要求孩子们在假期中,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请家长督促和指导孩子写下了事情发生的经过,记录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并请家长协助填写"家长感言"。家长非常支持。学校发放的表格在开学报名时如数收回,并在开学典礼上作了全面的总结,达成预期目标。
活动成效:
1.学生方面,由传承孝心走向播洒愛心取得初步成效。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了明显的进步,具体表现在学习态度的转变,尤其是毕业年级的孩子更是自觉勤奋,对知识如饥似渴。因为他们已经意识到在学校听老师的话、取得好成绩,就是孝敬父母这个朴素的道理。孩子遵章守纪,以前那种追打皮闹、满口脏话,做操、跑操嘈杂无序的现象得到根本好转。劳动的时候更能表现出农村孩子的那种不怕脏不怕苦的淳朴。
2.教师方面,由学生的孝敬教育走向教师自觉地敬业爱岗取得初步成效。我们不仅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同时也抓住师德建设不放松,要求老师时刻注意自己的师德修养,由教育学生孝敬父母转化为自身的爱岗敬业。
3.家长方面,由家长的"被动抵抗"走向家长的"主动配合"取得初步成效。我们这里有些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关心得不够全面,对学校的工作不够关心,甚至冷漠,比如开家长会的时候都来不了几个人,通过开展孝敬教育,看到自己的孩子变了,家长对学校的看法也变了。
没有农村学校的现代化,就决没有整个教育的现代化;没有农村孩子的高尚和文明,就没有全体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让农村的孩子和城里孩子一样"洋气",是一种追求,任重而道远!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