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山山翡翠盤,岭岭果花园。 来岁邀春日,杜鹃红欲燃。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山翡翠盤,岭岭果花园。
来岁邀春日,杜鹃红欲燃。
其他文献
摘 要:电影《一次别离》讲述了一个发生在伊朗普通中产阶级家庭的事件。影片的成功之处在于其循序渐进地向观者展现了试图化解故事核心矛盾而进行的种种社会制度和人性的探索,最终让观者看清故事中这个无解的困境并陷入深深的思考。 关键词:《一次别离》;困境;矛盾化解;故事架构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03--02 伊朗电影《一次别离》用3
作者简介: 高发奎,80后,青年文学家作家理事会邹城分会主席、山东省作协会员、邹城市作协理事。作品散见《青年文学家》《诗选刊》《诗潮》《延河》《岁月》《作家天地》等刊物,出版诗集《我从孟子故里来》《左手孟子右手梦》《高家胡同》、散文集《孟里梦外》。 那诗人仰起头来 目光 落在桧柏的突起处 像乌龟爬行 像灵蛇出洞 那圣人仰卧起坐 背影 落在碑刻的凹凸处 像月光漫步 像松针耳语 诗人
莫名地爱上了玫瑰 捡一颗玛瑙来栽培 忘却了世间所有的花卉 只浇灌她的盛开 我向往捕捉花的一段灵魂 来填补失落多年的虚空 我向往搜寻花的一段幽情 来温暖冰凉已久的心胸 花是我唯一的爱物 扎根在我的心中 在我的身上蔓延 哪里有瓊浆玉液 来教她玉骨冰心 哪里有洁净土壤 来教她温婉清纯 抚之以典雅, 教之以文静, 育之以温存 花已经开了, 花已经开了 世间最明亮的那双眼睛
风和日丽鹤城游,美景盈眸眼底收。 画栋雕梁楼宇秀,飞檐翘角古风稠。 桃红柳绿荷塘碧,燕舞莺歌百鸟啾。 屹立望江楼近水,风光锦绣诱人留。 题残红断句 残枝未向东风泣,抖落春氤半点神。 香斷红消归故土,可怜愁煞葬花人。
摘 要:复仇,是文学作品中经典的题材之一。中国古有赵氏孤儿劫后余生为家族复仇,西方有唐代斯和希斯克利夫蛰伏多年归来报复仇人。西方复仇小说就是复仇题材和小说体裁的充满火花的碰撞的产物。本文以西方十九世纪经典复仇小说《基督山伯爵》和《呼啸山庄》为例,通过对两者复仇的主题和关键情节的分析对比,对十九世纪西方复仇小说进行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十九世纪;西方复仇小说;《基督山伯爵》;《呼啸山庄》 作者简
摘 要:“批评家”是“知音”的现代话语转换,也是最贴近于《文心雕龙·知音》原旨本意的概念指称。《文心雕龙·知音》对“批评家”的资质水准、审美路径、责任使命作出了界定性探讨,并通过与一般读者对比突出了“批评家精神”,其内在合理的精英主义倾向对大众化的读者中心主义进行了适度驳反。将“知音”和“批评家”两种称谓对应比合时,表层是想要打破古代文论与当代文论的语言壁垒,深层次的是要寻求不同时代同一身份间的精
指尖上的光阴 春色萦绕 馥郁且香馨 是谁将酥雨唤醒 注定让季节 与思念结伴而行 轻柔的音乐 浪漫柔情 在心灵深处跌宕回旋 踏着林荫小径 与春天一样怡情 逝去的过往 渐渐凝成最美的风景 是偶然 还是缘分 引你翩翩而来 在我的生命中烙印出 那沾满柔情的爱意 留下永不凋零的诗句 你的温暖 透着花儿的芬芳 始终与魂魄伴舞 随着岁月长河流淌 沉積浓郁花香的美好 一转
摘 要:在各种复杂的社会现象中,女性爱情观念的变化总是处于一个特别显眼的位置,受到广泛关注和讨论,并体现在文学作品创作之中。虽然中日两国在不同社会时代背景下,国情、社会环境等因素有所不同,但在两国的社会发展史中,女性的思考方式、价值观念、心理因素的变化和对突破社会常规、封建礼教的反抗也有着共通之处。本文通过对中国晚唐时期唐传奇小说《莺莺传》和日本平安时代《源氏物语》这两部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分析,探讨
文学的发展与繁荣,离不开文学批评的助力。文学批评能折射出方方面面的信息,是帮助读者进入深层精神空间的重要一环,也是作家把握其文字是否抵达预设场域的参照。文学批评的理念众说纷纭,有共通的质素,也总有不尽之言。文学批评需要温度、沉潜与思辨,有效推动文学创作质的提升和文学的社会影响力。 一、文学批评与“温度” 什么是文学批评?韦勒克认为“狭义的文学批评是指对具体文学作品的研究,重点是对它们的评价上”
摘 要:本论文以朱生豪和曹禺两个人的汉译本《罗密欧与朱丽叶》为研究对象,从语言和文化两个层面总结二者处理不可译性的方式,继而为文学作品汉译中的不可译性给出一些补偿策略的建议。语言层面将具体从语音层面、语义层面、修辞层面进行研究。文化层面将具体从生态文化、宗教文化、物质文化、社会文化四个方面进行研究,最后探讨不可译性的补偿策略。 关键词:不可译性;补偿策略;对比分析;《罗密欧与朱丽叶》;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