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国内外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入,教师专业发展备受人们关注。小学语文教学是最基础的教学,教师的教学能力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我们必须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本文主要对小学语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师 实践教学 探讨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204-01
一、小学语文教师实践性教学的实行
实践性教学的关键是怎样很好的把语文教学的内容与我们的现实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例如写作文,文从心生,心有所感,感从生活中来,这就是小学语文教学与现实生活的中心。当教师在进行语文实践性教学的时候,就可以围绕中心展开思想。例如:作文题目为《我心中的xx》。如果在学生们的心中对xx有印象还行,但是如果没有印象,那就必须让学生们到现实生活中去亲身观察和体验,以致增加学生们对xx的印象,而不能让学生们单调的学习那些基础知识,等到头来再问他们为什么学习这些基础知识,他们的回答却是不知道。所以,在实践性教学的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们积极地去观察和体验身边任何的人、事、物,留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并把所有的感触记录下来,养成这样的好习惯,学生就会发现,原来我们学习的所有知识都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这样他们就会对写作感兴趣,从而提高写作质量,也提高了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质量。
二、小学语文教师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1.小学语文的学习是最基础的
小学语文教师注重语文学习的实践性,能够从不同角度,如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等方面对小学生进行培养与训练。
2.教学的真正目的在于学以致用
当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小学生古诗的时候,大部分小学生都在问,学习这么古老的知识对我们学习有什么帮助吗?这时候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白学以致用的学习观。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告诉学生们课文以及诗词的学习是为了能够让我们运用到写作中去,通过写作就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现实的生活,这样就能把学习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了,从而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
3.实践教学的融会贯通
实践教学是让我们把语文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能够满足社会未来的需求。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告诉学生们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们知道语文的学习能够让他们增加自身的素质和涵养,还能够用我们学习的语文知识来赞扬和批评社会上的一些现象,例如最近的“切糕”事件。如果我们能够用我们自己的语言去批判这些丑恶现象,为国家和社会尽一点微薄之力,让我们的语文教学更加贴近生活与社会,让语文教学的意义在我们的生活中真正得以体现。
三、提高小學语文教师实践教学技能的方法
1.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所谓整体把握课文就是指老师应该对课文创设的语境、作者的观点以及任务或事物的属性进行全面的把握,缺少了这些,老师也就根本不能对课文中一个词语的使用,一个句式的应用,一个细节的描绘进行正确的理解、判断、赏析。如果只是简单的对词语、句式、修辞、写作等进行学习,那么只是停留在一些基本知识的学习上,根本不是真正的阅读学习。如何才能够更好的处理好课文整体把握与分段、概括、分析课文之间的关系呢?对于一些较为重点的课文,应该建立在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基础上,然后进行相关的分段、概括段意。需要说明的是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应该将学生的需要、体验以及理解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老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指导学生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课文,分段、概括的方法,比方说常见的按照时间、情节、空间以及人物出场顺序进行分段的方法,这些方法进行的分段,结果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只要可以说出其中的道理,任何的分段方式都是正确的。
2.小学语文老师应该重视语文学科的自身特点
语文这一学科应该是一种最基本的交际工具,同时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语文学科最基本的特点,所以,语文学科的教学过程也应该是一个文化知识和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过程。小学是学生学习生涯的开始,语文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学生其他学科未来的学习过程。语文的工具性主要表现在,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培养学生相应的听、说、读、写能力,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发掘学生的智力、创新等能力。语文的人文性主要表现在,老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教材的德育功能,使学生从小学就养成优秀的思想品质。
3.教学模拟训练
案例评析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活动,但是这种方法仍然只是简单地停留在理解的层面上,如果不能亲身参与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来,也就无法形成真正的技能,而模拟教学训练就是为老师提供这样一种亲身参与的机会,并通过这种训练来考察老师是否真正形成了自身的技能,能否真正在教学中灵活合理的应用。所谓模拟教学训练就是指,老师在掌握基本的教学理论和方法后,利用模拟的方法,创造出一个教学环境,并在这一环境中进行教学的过程,这种方法对于提高老师的备课水平、教案编写、板书设计以及各种施教能力都有非常明显的帮助作用。老师之间可以将自己的教学设计在小组说课中进行相互间的交流学习,并通过之间的讨论,对这些设计进行必要的修改,然后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实施。各位老师不单单是执教者,而且是相互的学生,必须配合老师教学并认真听讲,老师还是彼此的评议员,除了自己的教学设计外,应该对其他老师的教学设计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意见,最终实现相互之间的补充和学习。
总之,在小学语文实践教学中,教师是一名“指挥家”。为了学生的成长,不断去学习和探究,这样才能创造有活力的教学,很好地驾驭教学活动。通过多方面去整合教学因素,让自己的课堂教学高效、和谐,提高教学效果,体现教师的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志刚,小学语文教师如何体现教学能力,学周刊:C,2012(2)
2.王娟,小学语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训练,魅力中国,2011(3)
3.邢胜月,关于小学语文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分析,学周刊:C,2012(9)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师 实践教学 探讨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204-01
一、小学语文教师实践性教学的实行
实践性教学的关键是怎样很好的把语文教学的内容与我们的现实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例如写作文,文从心生,心有所感,感从生活中来,这就是小学语文教学与现实生活的中心。当教师在进行语文实践性教学的时候,就可以围绕中心展开思想。例如:作文题目为《我心中的xx》。如果在学生们的心中对xx有印象还行,但是如果没有印象,那就必须让学生们到现实生活中去亲身观察和体验,以致增加学生们对xx的印象,而不能让学生们单调的学习那些基础知识,等到头来再问他们为什么学习这些基础知识,他们的回答却是不知道。所以,在实践性教学的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们积极地去观察和体验身边任何的人、事、物,留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并把所有的感触记录下来,养成这样的好习惯,学生就会发现,原来我们学习的所有知识都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这样他们就会对写作感兴趣,从而提高写作质量,也提高了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质量。
二、小学语文教师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1.小学语文的学习是最基础的
小学语文教师注重语文学习的实践性,能够从不同角度,如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等方面对小学生进行培养与训练。
2.教学的真正目的在于学以致用
当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小学生古诗的时候,大部分小学生都在问,学习这么古老的知识对我们学习有什么帮助吗?这时候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白学以致用的学习观。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告诉学生们课文以及诗词的学习是为了能够让我们运用到写作中去,通过写作就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现实的生活,这样就能把学习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了,从而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
3.实践教学的融会贯通
实践教学是让我们把语文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能够满足社会未来的需求。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告诉学生们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们知道语文的学习能够让他们增加自身的素质和涵养,还能够用我们学习的语文知识来赞扬和批评社会上的一些现象,例如最近的“切糕”事件。如果我们能够用我们自己的语言去批判这些丑恶现象,为国家和社会尽一点微薄之力,让我们的语文教学更加贴近生活与社会,让语文教学的意义在我们的生活中真正得以体现。
三、提高小學语文教师实践教学技能的方法
1.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所谓整体把握课文就是指老师应该对课文创设的语境、作者的观点以及任务或事物的属性进行全面的把握,缺少了这些,老师也就根本不能对课文中一个词语的使用,一个句式的应用,一个细节的描绘进行正确的理解、判断、赏析。如果只是简单的对词语、句式、修辞、写作等进行学习,那么只是停留在一些基本知识的学习上,根本不是真正的阅读学习。如何才能够更好的处理好课文整体把握与分段、概括、分析课文之间的关系呢?对于一些较为重点的课文,应该建立在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基础上,然后进行相关的分段、概括段意。需要说明的是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应该将学生的需要、体验以及理解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老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指导学生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课文,分段、概括的方法,比方说常见的按照时间、情节、空间以及人物出场顺序进行分段的方法,这些方法进行的分段,结果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只要可以说出其中的道理,任何的分段方式都是正确的。
2.小学语文老师应该重视语文学科的自身特点
语文这一学科应该是一种最基本的交际工具,同时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语文学科最基本的特点,所以,语文学科的教学过程也应该是一个文化知识和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过程。小学是学生学习生涯的开始,语文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学生其他学科未来的学习过程。语文的工具性主要表现在,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培养学生相应的听、说、读、写能力,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发掘学生的智力、创新等能力。语文的人文性主要表现在,老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教材的德育功能,使学生从小学就养成优秀的思想品质。
3.教学模拟训练
案例评析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活动,但是这种方法仍然只是简单地停留在理解的层面上,如果不能亲身参与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来,也就无法形成真正的技能,而模拟教学训练就是为老师提供这样一种亲身参与的机会,并通过这种训练来考察老师是否真正形成了自身的技能,能否真正在教学中灵活合理的应用。所谓模拟教学训练就是指,老师在掌握基本的教学理论和方法后,利用模拟的方法,创造出一个教学环境,并在这一环境中进行教学的过程,这种方法对于提高老师的备课水平、教案编写、板书设计以及各种施教能力都有非常明显的帮助作用。老师之间可以将自己的教学设计在小组说课中进行相互间的交流学习,并通过之间的讨论,对这些设计进行必要的修改,然后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实施。各位老师不单单是执教者,而且是相互的学生,必须配合老师教学并认真听讲,老师还是彼此的评议员,除了自己的教学设计外,应该对其他老师的教学设计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意见,最终实现相互之间的补充和学习。
总之,在小学语文实践教学中,教师是一名“指挥家”。为了学生的成长,不断去学习和探究,这样才能创造有活力的教学,很好地驾驭教学活动。通过多方面去整合教学因素,让自己的课堂教学高效、和谐,提高教学效果,体现教师的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志刚,小学语文教师如何体现教学能力,学周刊:C,2012(2)
2.王娟,小学语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训练,魅力中国,2011(3)
3.邢胜月,关于小学语文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分析,学周刊:C,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