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婴幼儿伤寒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治疗水平。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2例误诊为呼吸道感染的婴幼儿伤寒的临床、实验室检查资料及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全部病例于门诊均以呼吸道感染收治,其中5例误诊为支气管肺炎,9例急性支气管炎,5例化脓性扁桃体炎,3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结论 婴幼儿伤寒早期临床特征不典型,误诊率高。
[关键词]伤寒;婴幼儿;误诊;呼吸道感染
[中图分类号] R725.159???[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20-171-02
伤寒是伤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消化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持续高热、全身中毒症状、肝脾肿大、白细胞减少、相对缓脉和玫瑰疹等,严重者可出现肠出血、肠穿孔等并发症。近年来伤寒的临床表现不典型,尤其儿童伤寒的临床表现极不典型,部分患儿以并发症为主要表现,易误诊、漏诊。现将笔者所在科室2006~2011年间以呼吸道感染收治,最终确诊为伤寒的22例患儿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男12例,女10例,≤1岁者4例;>1岁,≤2岁者11例;>2岁,≤3岁者7例。均否认伤寒接触史。
1.2?临床表现
全部患儿均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入院前病程2~8 d,其中不规则热16例,弛张热6例。咳嗽17例,其中气促6例,咽部充血22例,扁桃体表面脓性分泌物6例,肺部听诊呼吸音粗糙及痰鸣音9例,肺部固定湿啰音5例。19例有不同程度的食欲下降,恶心、呕吐6例,腹泻9例(均为黄绿色稀便,无粘液脓血便),腹痛5例,肝肿大6例。
1.3?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血培养均阳性,其中伤寒杆菌生长18例,副伤寒杆菌生长4例。血肥达试验阳性17例。血白细胞<5×109/L 者3例,(5~10)×109/L者5例,(10~20)×109/L者10例,>20×109/L者4例。嗜酸性粒细胞分类计数为0者3例,绝对值计数<50×106/L者6例。尿常规异常4例(为蛋白尿和镜下血尿),全部病例肾功能均正常。肝功能、心肌酶检查:血浆总蛋白降低者2例,转氨酶升高8例,乳酸脱氢酶(LDH)升高10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升高5例。胸片示双肺内小片状阴影5例。心电图异常4例,表现为ST-T波改变。
1.4?误诊情况
全部病例于门诊均以呼吸道感染收治,其中5例误诊为支气管肺炎,9例急性支气管炎,5例化脓性扁桃体炎,3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2?结果
所有患儿最终确诊后,予以隔离,结合血培养药敏情况,选用1或2种有效抗生素治疗,发热及相关症状均很快被控制,3~5 d内体温恢复正常,1例出现严重合并症者转传染病院治疗,全部治愈。
3?讨论
3.1?婴幼儿伤寒特点
典型伤寒病例以持续高热:稽留热为主要热型、全身中毒症状、相对缓脉、玫瑰疹、肝脾肿大及白细胞减少为特征,而婴幼儿伤寒临床表现极不典型:(1)几乎所有病例均有发热,以不规则热为主,稽留热比例<25%[1-2]。(2)在发热的基础上出现恶心、呕吐、腹胀等消化道症状和/或出现咳嗽为主的呼吸道症状,常是伤寒的早期表现,余荣华等[2]报道儿童伤寒表现为呼吸道症状者占56.8%。(3)相对缓脉、表情淡漠及玫瑰疹很少出现或不出现。(4)肝脾肿大比例低于年长儿及成年人,且多为轻中度肿大。(5)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多不降低,多在正常范围或高于正常,部分病例甚至明显升高[2-3];肥达反应阳性率不高[4];细菌培养是伤寒诊断的金标准,其阳性率在病程的第1周最高,第2周后逐步下降[5]。
3.2?婴幼儿伤寒误诊为呼吸道感染的原因
(1)由于婴幼儿解剖生理特点,呼吸道抵抗力差,易继发病毒或其他细菌的感染,伤寒杆菌易经口咽部淋巴组织扁桃腺侵入到达全身,造成多脏器损害,导致并发症增多。婴幼儿患者因反应性高,伤寒仍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病程中上呼吸道症状出现早而快,一些患儿入院时已并发支气管炎或支气管肺炎,咳嗽较明显,此期伤寒的特征性临床表现往往还不明显,因而早期误诊率很高,常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2)近年由于抗生素的滥用,大部分患儿在就诊及入院前早期及不规则使用抗生素,使其临床表现不典型,加之伤寒菌株的自然变异,体内形成L型细菌,致病性发生改变, 这是导致临床误漏诊的另一个重要原因[6]。
3.3?减少误诊的对策
(1)强化临床医师对婴幼儿伤寒的不典型性、复杂性的认识,详细询问病史及查体是避免误诊的重要措施。(2)对不明原因的发热患儿,病程超过5 d者,要及时行血培养或肥达氏反应,对可疑病例可检查。(3)临床上对热程较长,常规抗感染治疗疗效不佳的呼吸道感染患儿,应警惕伤寒的可能。
[参考文献]
[1]王伟.小儿伤寒108例临床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05,9,17(9):45.
[2] 余荣华,梁洁,许红梅.儿童伤寒125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0,7,25(7):539-542.
[3] 钟政武,周招美,严小荣.小儿伤寒46例临床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2,16(32):4817-4818.
[4] 赵国昌,王晓红.儿童伤寒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J].新医学,2006,37(8): 548-549.
[5] Bhutta ZA.Current concepts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yphoid fever[J].BMJ,2006,333(7558):78-82.
[6] 刘小兵.临床表现不典型伤寒误诊三例原因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09,22(7):25-26.
(收稿日期:2012-07-16)
[关键词]伤寒;婴幼儿;误诊;呼吸道感染
[中图分类号] R725.159???[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20-171-02
伤寒是伤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消化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持续高热、全身中毒症状、肝脾肿大、白细胞减少、相对缓脉和玫瑰疹等,严重者可出现肠出血、肠穿孔等并发症。近年来伤寒的临床表现不典型,尤其儿童伤寒的临床表现极不典型,部分患儿以并发症为主要表现,易误诊、漏诊。现将笔者所在科室2006~2011年间以呼吸道感染收治,最终确诊为伤寒的22例患儿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男12例,女10例,≤1岁者4例;>1岁,≤2岁者11例;>2岁,≤3岁者7例。均否认伤寒接触史。
1.2?临床表现
全部患儿均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入院前病程2~8 d,其中不规则热16例,弛张热6例。咳嗽17例,其中气促6例,咽部充血22例,扁桃体表面脓性分泌物6例,肺部听诊呼吸音粗糙及痰鸣音9例,肺部固定湿啰音5例。19例有不同程度的食欲下降,恶心、呕吐6例,腹泻9例(均为黄绿色稀便,无粘液脓血便),腹痛5例,肝肿大6例。
1.3?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血培养均阳性,其中伤寒杆菌生长18例,副伤寒杆菌生长4例。血肥达试验阳性17例。血白细胞<5×109/L 者3例,(5~10)×109/L者5例,(10~20)×109/L者10例,>20×109/L者4例。嗜酸性粒细胞分类计数为0者3例,绝对值计数<50×106/L者6例。尿常规异常4例(为蛋白尿和镜下血尿),全部病例肾功能均正常。肝功能、心肌酶检查:血浆总蛋白降低者2例,转氨酶升高8例,乳酸脱氢酶(LDH)升高10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升高5例。胸片示双肺内小片状阴影5例。心电图异常4例,表现为ST-T波改变。
1.4?误诊情况
全部病例于门诊均以呼吸道感染收治,其中5例误诊为支气管肺炎,9例急性支气管炎,5例化脓性扁桃体炎,3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2?结果
所有患儿最终确诊后,予以隔离,结合血培养药敏情况,选用1或2种有效抗生素治疗,发热及相关症状均很快被控制,3~5 d内体温恢复正常,1例出现严重合并症者转传染病院治疗,全部治愈。
3?讨论
3.1?婴幼儿伤寒特点
典型伤寒病例以持续高热:稽留热为主要热型、全身中毒症状、相对缓脉、玫瑰疹、肝脾肿大及白细胞减少为特征,而婴幼儿伤寒临床表现极不典型:(1)几乎所有病例均有发热,以不规则热为主,稽留热比例<25%[1-2]。(2)在发热的基础上出现恶心、呕吐、腹胀等消化道症状和/或出现咳嗽为主的呼吸道症状,常是伤寒的早期表现,余荣华等[2]报道儿童伤寒表现为呼吸道症状者占56.8%。(3)相对缓脉、表情淡漠及玫瑰疹很少出现或不出现。(4)肝脾肿大比例低于年长儿及成年人,且多为轻中度肿大。(5)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多不降低,多在正常范围或高于正常,部分病例甚至明显升高[2-3];肥达反应阳性率不高[4];细菌培养是伤寒诊断的金标准,其阳性率在病程的第1周最高,第2周后逐步下降[5]。
3.2?婴幼儿伤寒误诊为呼吸道感染的原因
(1)由于婴幼儿解剖生理特点,呼吸道抵抗力差,易继发病毒或其他细菌的感染,伤寒杆菌易经口咽部淋巴组织扁桃腺侵入到达全身,造成多脏器损害,导致并发症增多。婴幼儿患者因反应性高,伤寒仍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病程中上呼吸道症状出现早而快,一些患儿入院时已并发支气管炎或支气管肺炎,咳嗽较明显,此期伤寒的特征性临床表现往往还不明显,因而早期误诊率很高,常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2)近年由于抗生素的滥用,大部分患儿在就诊及入院前早期及不规则使用抗生素,使其临床表现不典型,加之伤寒菌株的自然变异,体内形成L型细菌,致病性发生改变, 这是导致临床误漏诊的另一个重要原因[6]。
3.3?减少误诊的对策
(1)强化临床医师对婴幼儿伤寒的不典型性、复杂性的认识,详细询问病史及查体是避免误诊的重要措施。(2)对不明原因的发热患儿,病程超过5 d者,要及时行血培养或肥达氏反应,对可疑病例可检查。(3)临床上对热程较长,常规抗感染治疗疗效不佳的呼吸道感染患儿,应警惕伤寒的可能。
[参考文献]
[1]王伟.小儿伤寒108例临床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05,9,17(9):45.
[2] 余荣华,梁洁,许红梅.儿童伤寒125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0,7,25(7):539-542.
[3] 钟政武,周招美,严小荣.小儿伤寒46例临床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2,16(32):4817-4818.
[4] 赵国昌,王晓红.儿童伤寒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J].新医学,2006,37(8): 548-549.
[5] Bhutta ZA.Current concepts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yphoid fever[J].BMJ,2006,333(7558):78-82.
[6] 刘小兵.临床表现不典型伤寒误诊三例原因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09,22(7):25-26.
(收稿日期:2012-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