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喂养不耐受的疗效及其对胃动素(MOT)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9月~2012年8月华北石油总医院收治的窒息后喂养不耐受患儿58例,随机分成双歧杆菌治疗组和全胃肠外营养对照组,每组各29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洗胃及防治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静脉营养、对症支持治疗,双歧杆菌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或经鼻饲微生态制剂双歧杆菌;观察两组患儿呕吐、腹胀症状消失时间、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达全胃肠喂养时间,监测患儿血浆MOT的变化。结果双歧杆菌治疗组呕吐、腹胀症状消失时间[(3.03±1.14)d]优于全胃肠外营养对照组[(4.65±1.1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歧杆菌治疗组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7.68±1.73)d]优于全胃肠外营养对照组[(9.72±2.7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歧杆菌治疗组达全量肠内营养时间[(9.03±1.84)d]优于全胃肠外营养对照[(10.79±2.19)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歧杆菌治疗组总有效率(93.11%)显著高于全胃肠外营养对照组(7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 d双歧杆菌治疗组血MOT水平[(259.20±23.35)ng/L]高于全胃肠外营养对照组血MOT水平[(221.37±18.51)ng/L],治疗后4 d治疗组血MOT水平[(324.72±14.53)ng/L]高于对照组血浆MOT水平[(298.10±15.55)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新生儿窒息喂养不耐受后,采用微生态制剂恢复微生态平衡,缩短全胃肠喂营养时间,同时对胃肠道激索分泌水平恢复正常起到促进作用,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