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邓小平外交思想中的国际主义

来源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art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邓小平外交思想的核心是国家利益至上原则,但也有其国际主义的一面。其主要特点是提倡非中心主义,践行消极的国际主义,强调国际责任;其主要表现包括国际政治新秩序主张、反对霸权主义原则和“搁置主权、共同开发”国际合作观念。
其他文献
2008年12月2日,由中国外交学院欧洲研究中心与法国战略学会(Societede Strategie de France)联合举办的“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与后现代的欧洲”中欧关系国际研讨会在外交学院国际
尊敬的成思危副委员长,吴建民院长,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很高兴出席本届东亚投资论坛。东亚投资论坛通过加强东亚地区官、产、学对话,为推进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美关系是中国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冷战结束后,中美关系出现了很多新变化,很多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分析和探讨。
一、危机十年后的东亚金融形势今年是东亚金融危机10周年。如果要对危机10年后的东亚金融形势进行总体评估,我想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那就是:老问题依然存在,新风险更难应对。
由于受到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的影响,墨西哥外交政策的基石是不干涉原则和民族自决。但墨西哥作为发展中国家,其外交政策不得不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而调整。冷战结束前,墨西
中国在21世纪的经济、文化重要性已得到世界公认。当前,法中关系发展良好,双方在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框架下不断推进经济、文化、科技的交流与合作,超越单一的经济思维,建立了文化
先概括一下我所认为的中国外交的进步和不足,然后谈两个相关的问题。总体观察,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年间,我们的外交工作及其体制像国内各个领域的情况一样,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和了不
美国“伊拉克改造战略”的缘起十分复杂,既有历史远因,也有现实动因和石油诱因。伊拉克战败后,美国在中东具有了绝对的地缘优势地位,战后的伊拉克就是美国插在阿拉伯世界的“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