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阅读的教学方式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L11111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求教师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广泛进行课外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领会语言规律,提高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从如下几个方面作适当探究。
  一、设置问题情境,培养自主阅读能力
  当我们读一篇文章时,如果是毫无目的地阅读,那么我们有时会感到茫然,而我们阅读教学的目的最终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所以在阅读是带着问题去阅读,一边阅读一边思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阅读思考的习惯,积极、努力地学习提高阅读能力。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课前都应该让学生进行预习,把文章读一遍,让学生对文章所叙述的内容大致有个了解,如果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读得多了,说不定就可以与作者心意相同,可以感受到作者写这篇文章时的那分或悲或喜的情绪。很多的时候学生对于文章不够理解,这并不是说明文章有多么的晦涩难懂,而是学生没有静下心来,细细地品味文章的意蕴。当学生对于通篇文章有了大体的把握后,我们就要让学生对文章的重点部分进行精雕细琢地分析,细致到对于每一个字,每一句话在此处有什么独特意味,以此达到对文章所要表达的内容思想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掌握,把文章分析得细致入微,不差丝毫。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在讲授一篇课文前,老师可以事先针对文章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在预习时思考,去理解文章的含义。学生通过这样的情景设置,自己自主地去阅读、思考、理解课文,阅读能力会有很大的提高。
  二、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由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句话针对“讲读”模式的流弊,提醒我们:阅读虽然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群体阅读,但群体阅读必须以个体阅读为基础,以发展学生个性为归宿,把阅读还给阅读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独立发挥,读出个性来。由于学生的个人经历、认知水平、心理素质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学生阅读同一文本的感受也会出现差异,这就是阅读的个性化。它受到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和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影响。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这种差异性区别对待,个别处理。“语言是人的个性赖以形成的最基本的因素”,阅读教学的个性化,不能简单理解为使学生的阅读水平整齐划一,让所有的学生都变为优等生,而是使优等生与后进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最大的提高和发展,提倡自由选择。在实践中,让不同水平不同爱好的学生都能发挥特长。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以学生的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来加深其理解和体验,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人的性格是不同的,人的情感爱好,人的能力也是有差异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破除框框,让其在自由的心境中感悟语文的美,去张扬个性的善,去探求人格的真,让他们各自独特的个性与阅读文本得到融合。
  三、注重学生的思考提问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主动探寻就涉及到思考、提问,问题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知识只有围绕问题展现出来,才能很好地被学生理解和接受,进而成为学生内在精神世界的有机组成部分。问题又是教学活动的归宿。教学的最终结果绝不是用传授知识去完全消灭问题,而是在初步解决已有问题的基础上引发更多、更广泛的问题,从而促使学生的认识向纵深发展。要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就一定要加强方法的指导,而不能纯粹地由学生信马由缰地发散思维,教师在这里就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从各个方面去思考。首先是对重点词句或者优美语段提问。阅读文章总是从词语到句子,从句子到段落,一边阅读,一边把文章的各个词语、各个句子、各个段落的内容联系起来,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遇到语言优美、辞藻华丽的语段,学生往往首先是惊叹,然后暗自神伤,接下来一步很重要,可能会有少部分学生把它抄下来,经常翻看,进而试着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去,这方面主要是就阅读的实用性而言的。就阅读教学而言,如果对部分语句、段落不理解或理解不透,自然影响对文章整体的理解。因此,对重要语句、优美段落的理解或质疑,无疑是阅读的基础。转对语句、段落的隐含义的理解,一不能离开特定的语境,二不能忽略写作的背景,切不可断章取义、望文生义。因此,在品读课文重点句段时,尤其要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遇到和日常生活、日常概念、科学观念等不一致的情形,产生疑问;让学生面临需要加以解释的事实,产生疑问;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提出新设想,并检验设想,进而产生疑问;引导学生在比较、对照事物和现象的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
  四、提升教师的自身素养
  语文教师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如果老师缺乏人文意识以及审美意识,那么其教学就会缺乏激情,就不能深刻理解教材,教学就会枯燥无味。比如说,在听莫泊桑《项链》(苏教版高一)这节阅读时,这位新老师为了减少出错,大多数时间是在自己分析课文,告诉学生各种阅读的技巧和方法,只是少部分时间让学生自己进行阅读和分组讨论。尽管使用了一定的教学手段,但是由于学生的学识和经验毕竟是有限的,只总结出来玛蒂尔德的虚荣和她的坚毅与果敢,以及人性的复杂性和多重性,但老师并没有进行深一步的引导,没有引导出更为深层的当时社会根源,也没有引导学生客观地看待资本主义社会;更没有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审美体验,也没有对学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产生影响,才智枯竭、思维钝滞,也就更提不到发展和创新了。虽然该讲的确实都讲了,但是学生听进去的又有多少?再加上高中阶段的学生都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老师一味地讲,不去了解学生的看法,又只注重技巧的讲解,不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学生的情感世界又怎么会丰富起来呢?
  现在我国的教育正在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为了让学生有更好的自我发展的机会。在实施《新课标》所倡导的课内向课外延伸的教学思想的过程中,我们应端正我们的观念,走出误区,以学生为主体,找到更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给学生更多的指导,解答他们的困惑,适应新的教学评价。让他们扬起兴趣的翅膀,翱翔在语文浩瀚的海洋里,到达成功的彼岸。
  (作者单位:内蒙古包头市北方重工集团第三中学)
其他文献
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2000—2008年出版的36期总计695篇论文的内容、第一作者性别、年龄、职称、单位、地区等进行统计与分析,揭示了该刊载文内
中国移动江苏公司南京分公司以4G技术为依托,创新打造汇聚医疗、交通、旅游、农业等领域的一系列4G信息化应用产品,在加快4G应用产业化进程的同时,推进广大用户走入“4G时代新生
目前,世界各国的保障性住房建设模式主要分为欧美建设模式及亚洲的新加坡和我国香港的建设模式。新加坡和我国香港的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和发展模式值得我们借鉴。分析了我国保
以东华大学2008—2009学年选修文献检索课的198名学生为对象,就文献检索课的认识、开课的阶段与方式、教学内容与方式、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结合教
山西省经济的快速增长、社会物流需求大幅增加、物流利好政策相继出台、公路路网规模不断扩大,为山西省道路物流业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难得的发展机遇,但山西省道
分析了现阶段我国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指出要实现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就必须转变思想观念,优化资源配置,提高馆员素质,完善激励机制。
哈金森在世界橡胶工业领域处于领导地位,有着150多年设计、研发和生产经验,其产品广泛应用于国防、航空、铁路、船舶和汽车等工业市场.哈金森工业橡胶制品(苏州)有限公司(以下简
结合高职院校图书馆工作的实际状况,对高职院校图书馆聘用在校大学生馆员的必要性、可行性及效果进行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