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介绍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外国人埃德加·斯诺,可谓家喻户晓。但鲜为人知的是,早于英国伦敦戈兰茨公司1937年10月首次出版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优秀作品《红星照耀中国》(译名《西行漫记》)之前的一年,即1936年12月,英国伦敦哈德尔和斯托顿公司就出版发行了一本最早向全世界介绍中国红军长征的书:《中国一千英里的奇迹》(“One Thousand Miles of Miracle in China”),全书共12章,约10余万字。作者系法国籍瑞士传教士阿尔弗雷德·勃沙特。因中译名为《神灵之手》,带有宗教色彩,故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一直被人们误认为是宗教类书,致使其影响不大。
勃沙特生于1897年,父母是瑞士人,住英国曼彻斯特,经常上一所常派传教士去中国的教堂。1922年,勃沙特毕业于伦敦教会神学院,受基督教浸礼会委派作为传教士来到中国贵州省,在那里恰逢一位瑞士女传教士,他俩一见钟情,坠入爱河。两人情投意合,遂于1931年成婚。该年,他在贵州镇远基督教堂当牧师。
1934年10月的一天,勃沙特在步行去省会赴会的路上,途经黄平老城旧州遭遇我红军长征先遣队红六军团,被误认为“帝国主义间谍”而扣留。嗣后,他被迫随红六军团长征,享受与红军一样的伙食待遇,但晚上有人看管。有一晚,年仅26岁的红军首长肖克特召他到指挥所,要他将一张红军在黄平天主教堂内获得的法文版贵州省地图逐一译出地名。他几乎译了一个通宵,相互之间都留下了良好的印象。他觉得肖克是一个聪慧过人、忠诚事业、不畏艰苦的共产党人。肖克也感谢他在红军迷路时使红军找到了预定的行军路线。更难能可贵的是他随红军一走就是560天。由于蒋介石军队出动飞机滥炸,大炮轰击,红军日夜兼程行军,他也不例外,且还利用休息时间用细竹筷作钩针为贺龙的新生婴儿结毛线衣,虽最终未完成。1936年4月11日,红六军团到达云南富民,将北上长江与红一方面军会合,肖克设告别晚餐款待勃沙特,嘱他要为红军作宣传。第二天清晨,勃沙特醒来,发现红军已远去。
勃沙特继而前往云南昆明,不料因患脚气病而病倒在床上。妻子闻讯从上海赶来照料。勃沙特继而花五个月的时间,在病床上口授,由他人执笔完成一本详述他于1934年10月至1936年4月跟随中国工农红军的所见所闻及红军纵横一千英里所创下的奇迹的书,即《神灵之手》。在这本书中,勃沙特介绍了自己对中国工农红军认识的转变过程,以及他对红军的坦诚相助。
勃沙特在以后的三年去了欧美;1940年他又重返中国贵州省工作11年,继而赴老挝传教13年,就再没来过中国。他晚年独居于英国曼彻斯特一幢楼上楼下各两间的房子,在拥有大量书籍的书房里撰写宗教小册子。曾有两位来自中国的大学留学生房客帮助照料他的生活。
现已寿登期颐的肖克将军每逢会见写长征的外国友人时,总深情地回忆起勃沙特在红军迷路时热情地为红军指路,使他终身难忘。
(作者为上海译文出版社编审)
勃沙特生于1897年,父母是瑞士人,住英国曼彻斯特,经常上一所常派传教士去中国的教堂。1922年,勃沙特毕业于伦敦教会神学院,受基督教浸礼会委派作为传教士来到中国贵州省,在那里恰逢一位瑞士女传教士,他俩一见钟情,坠入爱河。两人情投意合,遂于1931年成婚。该年,他在贵州镇远基督教堂当牧师。
1934年10月的一天,勃沙特在步行去省会赴会的路上,途经黄平老城旧州遭遇我红军长征先遣队红六军团,被误认为“帝国主义间谍”而扣留。嗣后,他被迫随红六军团长征,享受与红军一样的伙食待遇,但晚上有人看管。有一晚,年仅26岁的红军首长肖克特召他到指挥所,要他将一张红军在黄平天主教堂内获得的法文版贵州省地图逐一译出地名。他几乎译了一个通宵,相互之间都留下了良好的印象。他觉得肖克是一个聪慧过人、忠诚事业、不畏艰苦的共产党人。肖克也感谢他在红军迷路时使红军找到了预定的行军路线。更难能可贵的是他随红军一走就是560天。由于蒋介石军队出动飞机滥炸,大炮轰击,红军日夜兼程行军,他也不例外,且还利用休息时间用细竹筷作钩针为贺龙的新生婴儿结毛线衣,虽最终未完成。1936年4月11日,红六军团到达云南富民,将北上长江与红一方面军会合,肖克设告别晚餐款待勃沙特,嘱他要为红军作宣传。第二天清晨,勃沙特醒来,发现红军已远去。
勃沙特继而前往云南昆明,不料因患脚气病而病倒在床上。妻子闻讯从上海赶来照料。勃沙特继而花五个月的时间,在病床上口授,由他人执笔完成一本详述他于1934年10月至1936年4月跟随中国工农红军的所见所闻及红军纵横一千英里所创下的奇迹的书,即《神灵之手》。在这本书中,勃沙特介绍了自己对中国工农红军认识的转变过程,以及他对红军的坦诚相助。
勃沙特在以后的三年去了欧美;1940年他又重返中国贵州省工作11年,继而赴老挝传教13年,就再没来过中国。他晚年独居于英国曼彻斯特一幢楼上楼下各两间的房子,在拥有大量书籍的书房里撰写宗教小册子。曾有两位来自中国的大学留学生房客帮助照料他的生活。
现已寿登期颐的肖克将军每逢会见写长征的外国友人时,总深情地回忆起勃沙特在红军迷路时热情地为红军指路,使他终身难忘。
(作者为上海译文出版社编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