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职前职后专业一体化发展的个案研究

来源 :现代特殊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li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个案研究法,选取G省Z市D老师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度访谈,剖析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职前职后专业一体化发展历程,并探讨其发展路径。研究发现,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应形成职前职后专业一体化发展的路径;专业态度发展不仅需要积累实践经验和调整工作状态,还要树立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并付诸行动;专业知识、技能发展需要进行系统的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以及职后学历提升、开展教育研究活动和师徒培养模式下的公开课和赛课活动等。
其他文献
残疾人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是高校内涵发展的重要内容。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更应重视残疾人高等教育的质量问题。目前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师资标准缺乏及专业设置不合理,研究成果数量不足、关注度不够,教育提供者及教育消费者职能发挥不充分,文化建设薄弱,国际交流合作单一,这些问题也影响着各高校的“双一流”建设。因此,各高校应以拓展融合教育视野为基础,积极完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职能,在“双一流”建设中促进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
考夫曼儿童成套评估系统(Kaufman Assessment Battery for Children,KABC)是以神经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为基础编制的儿童认知能力测验,在修订过程中其理论基础与结构也在不断发展,目前广泛应用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学习困难及其他特殊儿童的研究之中。研究对KABC的发展及实际应用进行了介绍,同时分析了KABC在我国的应用状况及出现的特殊儿童动态评估新趋向,对KABC在我国的未来研究做了展望。
当前,我国现代职业教育标准体系建设既与世界职业教育实践同步发展,镜鉴着发达国家和地区职业教育标准体系建设的先发经验,也在我国经济社会复杂结构规制下探索前行并遵循着
近年来,我校通过“静阅读”和“动课间”两个维度构建起“三维T型”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兼顾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打破了各学科相互孤立的状态,使学生置身于多元而豐富的“学习场”中,提升了学校教育质量。  一、“T型”模式的实施与反思  我校借鉴“T型”人才培养模式,围绕“静阅读”与“动课间”两条主线建构学生培养路径。“静阅读”指学科阅读,通过广泛阅读,学习并掌握学科知识和技能,是“T型”模式的水平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