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职业学校机械制图课堂教学中,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应是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对新问题进行积极探索、主动建构的过程。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呢?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思考,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握好机械制图的学习规律,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从而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
一、猜想——建立空间思维的方式
科学史上的许多伟大的发现和发明都源于人们的大胆猜想。由于猜想,人们产生了创新动力,许多神话变成了现实。科学家曾言:人们不可能做的事,往往不是由于缺乏金钱和力量,而是由于缺乏想象。而且没有良好的空间思维能力是学不好机械制图的。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异想天开”,提出形体的多种表达方法,然后再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验证,把猜想变为现实,使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如在讲解“组合体组合形式这一章节”时,形体的类别多且变化很丰富,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进行猜想已知平面图形是由哪些基本几何体(棱柱、圆柱等)以何种方式(切割、叠加)组合而成的,而对于不同三视图表达的形体其切割或叠加都有可能产生那些形式和结果呢?这样通过引导学生作多方面的猜想,最终寻求出解题的方法。
二、实践——发现理解完成的方式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掌握了知识并不等于有能力,能力只有在不断实践中才能形成,通过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经验,才能进行正确的概括,形成概念和法则,最后达到灵活运用知识,使能力有所提高。实践画图课堂化就是将画图作为课堂教学的颂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学生到具有优化环境的制图室去面对实物进行实际画图。教师仅提出要求,作一些必要的指导。学生可讨论,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三视图、剖视、剖面、零件图、标准件等章节都可进行。画图是《机械制图》特有的实践教学。通过画图不仅可以检查学生所学理论知识,更是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的应用过程。学生只有经常不断地画图,在画图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后解决问题,这样不仅巩固了知识,促进知识的获取,提高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还可促进知识的发展,发生飞跃的认识,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以及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三、讨论——集中归纳的方式
要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活动,教师就要给学生提供讨论的机会。必须使每一位学生有言可发,有事可议,促使学生归纳新知识,形成新概念,从而使学生把具体形象的感知过程内化为学生脑中的智力活动。从心理的角度说,学生在分组讨论的活动中,投入程度要比听老师讲课的投入程度高得多。
机械制图的教学是由投影作图入手的,投影作图是机械制图的基础,了解将空间几何体展现为以三视图为主的平面图形的过程是学好机械制图的重要环节。在此环节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就可以小组为单位,让同学们自己先预习然后去讨论投影面体系是如何建立的?然后同学们讨论现实中那些可以想象为三投影而体系及其投影轴,如教室的黑板平面、墙壁平面、地板平面就可以分别想象为V、H、W,而它们的交线就形成了X、Y、Z轴。学生弄清了这个问题后,再紧接着将教室内的同学或某些设施作为物体去讨论如何进行投影,得到投影图形,又如何展开的,进一步探究三视图的形成,使学生自己弄清楚视图的概念,主视图、俯视图及左视图的形成及特点,从而使学生对空间几何体展现为以三视图为主的平面图形的过程能够有了很深的理解和印象,最后再集中讨论物体在三投影面体系中三视图的关系,这样就水到渠成地讨论出“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投影规律了。
四、培养——严谨、规范的方式
图样作为工程界的技术语言,在生产实际和技术交流中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只有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制图,才不会影响图样的通用性。如何严格要求学生,逐步养成严谨、规范的工作态度和作风呢?
(1)需要经常说明不规范的危害性,并举出生产中因为制图问题而造成的巨大危害,使学生领会制图规范的重要性;
(2)通过作业对比,让学生从清楚、线条流畅、美感等方面自己体会规范所带来的好处;
(3)老师在教学中自己应以身作则,在板书图画时认真严格,指导学生作业时,重视图面质量,杜绝画图马虎以及符号文字、数字书写欠规范等不良制图,同时不断加以引导、强调,培养起他们对待制图的严谨、规范的作风。
五、方法——领悟的方式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进行制图思想方法的渗透,引导学生体验、领悟。从“学会”走向“会学”。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是机械制图课程中常用的基本分析法,在讲组合体视图这节课中,教师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也就是在正投影原理和三视图的对应关系基础上,渗透“这两种基本分析方法”,去探索问题,去多看图、多想象。使学生逐步锻炼由图到物的形象思维,获得广泛的识图活动经验,就能不断地增强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猜想——建立空间思维的方式
科学史上的许多伟大的发现和发明都源于人们的大胆猜想。由于猜想,人们产生了创新动力,许多神话变成了现实。科学家曾言:人们不可能做的事,往往不是由于缺乏金钱和力量,而是由于缺乏想象。而且没有良好的空间思维能力是学不好机械制图的。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异想天开”,提出形体的多种表达方法,然后再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验证,把猜想变为现实,使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如在讲解“组合体组合形式这一章节”时,形体的类别多且变化很丰富,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进行猜想已知平面图形是由哪些基本几何体(棱柱、圆柱等)以何种方式(切割、叠加)组合而成的,而对于不同三视图表达的形体其切割或叠加都有可能产生那些形式和结果呢?这样通过引导学生作多方面的猜想,最终寻求出解题的方法。
二、实践——发现理解完成的方式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掌握了知识并不等于有能力,能力只有在不断实践中才能形成,通过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经验,才能进行正确的概括,形成概念和法则,最后达到灵活运用知识,使能力有所提高。实践画图课堂化就是将画图作为课堂教学的颂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学生到具有优化环境的制图室去面对实物进行实际画图。教师仅提出要求,作一些必要的指导。学生可讨论,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三视图、剖视、剖面、零件图、标准件等章节都可进行。画图是《机械制图》特有的实践教学。通过画图不仅可以检查学生所学理论知识,更是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的应用过程。学生只有经常不断地画图,在画图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后解决问题,这样不仅巩固了知识,促进知识的获取,提高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还可促进知识的发展,发生飞跃的认识,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以及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三、讨论——集中归纳的方式
要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活动,教师就要给学生提供讨论的机会。必须使每一位学生有言可发,有事可议,促使学生归纳新知识,形成新概念,从而使学生把具体形象的感知过程内化为学生脑中的智力活动。从心理的角度说,学生在分组讨论的活动中,投入程度要比听老师讲课的投入程度高得多。
机械制图的教学是由投影作图入手的,投影作图是机械制图的基础,了解将空间几何体展现为以三视图为主的平面图形的过程是学好机械制图的重要环节。在此环节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就可以小组为单位,让同学们自己先预习然后去讨论投影面体系是如何建立的?然后同学们讨论现实中那些可以想象为三投影而体系及其投影轴,如教室的黑板平面、墙壁平面、地板平面就可以分别想象为V、H、W,而它们的交线就形成了X、Y、Z轴。学生弄清了这个问题后,再紧接着将教室内的同学或某些设施作为物体去讨论如何进行投影,得到投影图形,又如何展开的,进一步探究三视图的形成,使学生自己弄清楚视图的概念,主视图、俯视图及左视图的形成及特点,从而使学生对空间几何体展现为以三视图为主的平面图形的过程能够有了很深的理解和印象,最后再集中讨论物体在三投影面体系中三视图的关系,这样就水到渠成地讨论出“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投影规律了。
四、培养——严谨、规范的方式
图样作为工程界的技术语言,在生产实际和技术交流中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只有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制图,才不会影响图样的通用性。如何严格要求学生,逐步养成严谨、规范的工作态度和作风呢?
(1)需要经常说明不规范的危害性,并举出生产中因为制图问题而造成的巨大危害,使学生领会制图规范的重要性;
(2)通过作业对比,让学生从清楚、线条流畅、美感等方面自己体会规范所带来的好处;
(3)老师在教学中自己应以身作则,在板书图画时认真严格,指导学生作业时,重视图面质量,杜绝画图马虎以及符号文字、数字书写欠规范等不良制图,同时不断加以引导、强调,培养起他们对待制图的严谨、规范的作风。
五、方法——领悟的方式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进行制图思想方法的渗透,引导学生体验、领悟。从“学会”走向“会学”。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是机械制图课程中常用的基本分析法,在讲组合体视图这节课中,教师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也就是在正投影原理和三视图的对应关系基础上,渗透“这两种基本分析方法”,去探索问题,去多看图、多想象。使学生逐步锻炼由图到物的形象思维,获得广泛的识图活动经验,就能不断地增强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