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我国的一项重大战略,新型城镇化建设能够推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核心就是城镇金融。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住房、农民权益保障和公共基础建设都离不开资金支持。然而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建设面临着金融困境,本文对新型城镇化建设面临的金融困境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突破金融困境、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建设;银行信贷;金融困境
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指的全面提高我国的城镇化质量和水平,推动城镇向生态化和现代化发展,以工业化为动力、坚持以人为本,搞好大中小城市和谐发展、走友好和谐、城乡一体、功能全面、集约经营、健康发展的道路,解决二元经济,推动国民经济的平稳发展。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因此金融问题,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核心问题。当前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面临着一些金融困境,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打破金融困境,推动新型城镇化的建设。
1.当前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面临的金融困境
1.1单一的建设资金来源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建设大量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这就离不开财政的投资。然而由于新建的融资渠道具有较高的融资门槛,很多民间资本难以得到融资的机会,造成了城镇中大量的民间资本不能得到有效的利用,对金融市场造成了限制[1]。
与此同时由于收益期较长,农村金融机构对城建项目的兴趣不大,没有创新产品的积极性,造成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资金需求难以得到有效的满足。
1.2没有规范的利用资金
在建设新型城镇的过程中,由于缺少统一机构的整体规划,一些城镇化项目建设在条件困难群众的安置、居民拆迁补助等方面缺乏统一的资金决算和预算。这也造成了新型城镇建设过程中的很多问题,例如缺乏对资金发放和使用的有效监管、财务管理混乱、没有对款项实行专项管理、核算不规范。特别是在资金的计划执行过程中,没有按照公正、透明和公开的原则向社会进行公示,导致了一些违规使用资金的情况出现。很多新城镇化建设中使用普通收据来代替费用报销的票据,特别是一些大笔支出都采用收据入账的方式,工程项目结算和购买原材料等,缺少规范的票据证明。
1.3社会保障机制建设的落后
在城镇化推进的过程中,离不开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二者相辅相成,呈良性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必须相应地提高所在地区的社会保障程度。而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社会保障机制的建设却比较落后,存在着区域划分严格、管理分散、城乡二元化等问题。我国很多城镇社会保险的保额过少、商业保险覆盖率都比较低,存在着养老保险支付极度不足的问题[2]。
1.4地方金融服务水平较低
城镇化的资金借贷、农村信用社的三种功能定位,受到了国有商业银行的借贷限制,造成了其资金流向不符合城镇化建设的需要。我国大部分农村金融机构都存在着金融缺乏创新、金融服务水平较低、服务意识淡薄、服务手段单一等情况。这也对新型城镇化的资金流动和供给造成了严重的限制,制约了当地地方金融服务的发展。
2.造成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金融困境的主要原因
2.1金融工具的创新较少
当前由于农村金融的排斥,只有很少的金融工具能够为农村城镇化服务,服务的领域也仅限于资金借贷,提供非常有限的资金。随着农民市民化的过程不断推进,在理财、消费、居住、就业等领域都需要更高层次的金融服务。然而当前的金融机构却没有积极有效地调整,难以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和产品。当前我国信贷之外的金融手段量很少,例如保险、信托、基金等,具有单一的融资体系,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不高[3]。
2.2资金滥用现象屡禁不止,监管执行不力不足
在新型城镇化的建设中,必须保障财政拨款的专款专用,才能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杜绝资金滥用的现象。而由于很多城镇建设资金的用款单位的投资意识不足,没有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资金进行有效的监管,导致了城建资金多部门投放,甚至被滥用和挪用。监管部门也没有实行有力的监管工作验收、项目效率和资金下拨等环节。往往只是将款项下拨出去,没有对款项的实际用途进行有效的监管。这也导致了资金的投入无重点、无规划,没有形成合力,具有较低的使用效率,资金滥用的现象屡禁不止[3]。
2.3滞后的社保体系
虽然我国已经基本在全社会范围内实现了城镇养老保险覆盖,将国家、企业和个人共同承担的统筹模式建立了起来。然而在农村地区,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仅在有条件的区域进行改革试点,其保障水平在整个生活保障、医疗保障和养老保障中也处于最低水平。很多经济落后的农村地区的社保体系非常落后,对新型城镇化建设造成了制约。政府必须投入更多的资金,建设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将更适合于城镇化居民的失业、养老和医疗保障方式设计出来,避免城镇化过程中造成的社会不稳定。
2.4商业银行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在新型城镇化的建设中,商业银行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仅限于地方政府的资金借贷。商业银行没有认识到随着城镇化建设,当地的金融需求也会发生变化,必须提供新的金融衍生产品。当前的商业银行多地将资金贷放给了工程项目和工商企业,导致城镇化建设的资金供给得不到满足。
3.打破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金融困境的对策
3.1对多元化的融资渠道进行探索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不仅要依靠银行贷款融资和政府财政,还要积极使用多种金融工具,例如债券、基金和信托等。在风险控制的基础上,对各种民间资金进行有效的利用,当地政府还可以根据需要发行政府债券,推动融资渠道的多元化和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满足城镇化建设中的资金需求[4]。
3.2加强资金监管,杜绝资金滥用的行为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杜绝资金滥用的行为,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首先,必须确保资金的专款专用,将项目资金专用账户建立起来,并做到款项清楚、定期审核、信息透明,一旦发现滥用、挪用项目资金的情况要坚决查处。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成立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项目监管委员会,由项目监管委员会负责监督项目建设的各个环节,从而提高监督的有效性。
3.3对城镇化建设中的社会保障体系进行完善
在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有一些与群众利益和公共安全息息相关要保障必须首先得到落实,比如意外事故、食品安全、食品保险和安全生产等等,以应对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社会纠纷,避免其影响社会和谐和稳定。与此同时要大力建设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当地政府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对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进行完善。以城镇化的发展水平和进程为依据,以居民收入的变化为基础,对政府投入保障金的比例进行及时的调整,促进城乡保险一体化的进程。
3.4对金融机构的定位进行调整
先建立一批在于城镇化的骨干金融机构,例如中国信合、农村银行和中国农行等,并对项目资金的投放、筹集和使用进行严格的监管和规范,确保资金的使用公开透明。同时要以城镇化的进程开发为依据,不断推出新的金融衍生工具,促进城镇化过程中的资金流动。例如银行贷款的证券化,可以有效地实现资金的高效运作、转嫁资金风险。随着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金融机构应该不断开发新的理财产品,活跃农村金融市场。
4.结语
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金融困境是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也是当前新型城镇化建设必须解决的问题。城镇主体、金融机构、地方财政和当地政府要形成合力,采取有效的对策对新型城镇居民的金融服务问题和城镇化中的金融问题进行解决,突破金融困境,推动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陈一非.广东新型城镇化的成本测算及金融支持[J].广东科技,2013(18)
[2]张晖,张超.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安徽省农村金融发展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0)
[3]蔡书凯.新型城镇化下地方政府融资可持续机制构建[J].当代经济管理,2013(12)
[4]曹进冬.特色金融服务新城镇化建设[J].青海科技,2013(03)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建设;银行信贷;金融困境
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指的全面提高我国的城镇化质量和水平,推动城镇向生态化和现代化发展,以工业化为动力、坚持以人为本,搞好大中小城市和谐发展、走友好和谐、城乡一体、功能全面、集约经营、健康发展的道路,解决二元经济,推动国民经济的平稳发展。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因此金融问题,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核心问题。当前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面临着一些金融困境,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打破金融困境,推动新型城镇化的建设。
1.当前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面临的金融困境
1.1单一的建设资金来源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建设大量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这就离不开财政的投资。然而由于新建的融资渠道具有较高的融资门槛,很多民间资本难以得到融资的机会,造成了城镇中大量的民间资本不能得到有效的利用,对金融市场造成了限制[1]。
与此同时由于收益期较长,农村金融机构对城建项目的兴趣不大,没有创新产品的积极性,造成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资金需求难以得到有效的满足。
1.2没有规范的利用资金
在建设新型城镇的过程中,由于缺少统一机构的整体规划,一些城镇化项目建设在条件困难群众的安置、居民拆迁补助等方面缺乏统一的资金决算和预算。这也造成了新型城镇建设过程中的很多问题,例如缺乏对资金发放和使用的有效监管、财务管理混乱、没有对款项实行专项管理、核算不规范。特别是在资金的计划执行过程中,没有按照公正、透明和公开的原则向社会进行公示,导致了一些违规使用资金的情况出现。很多新城镇化建设中使用普通收据来代替费用报销的票据,特别是一些大笔支出都采用收据入账的方式,工程项目结算和购买原材料等,缺少规范的票据证明。
1.3社会保障机制建设的落后
在城镇化推进的过程中,离不开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二者相辅相成,呈良性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必须相应地提高所在地区的社会保障程度。而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社会保障机制的建设却比较落后,存在着区域划分严格、管理分散、城乡二元化等问题。我国很多城镇社会保险的保额过少、商业保险覆盖率都比较低,存在着养老保险支付极度不足的问题[2]。
1.4地方金融服务水平较低
城镇化的资金借贷、农村信用社的三种功能定位,受到了国有商业银行的借贷限制,造成了其资金流向不符合城镇化建设的需要。我国大部分农村金融机构都存在着金融缺乏创新、金融服务水平较低、服务意识淡薄、服务手段单一等情况。这也对新型城镇化的资金流动和供给造成了严重的限制,制约了当地地方金融服务的发展。
2.造成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金融困境的主要原因
2.1金融工具的创新较少
当前由于农村金融的排斥,只有很少的金融工具能够为农村城镇化服务,服务的领域也仅限于资金借贷,提供非常有限的资金。随着农民市民化的过程不断推进,在理财、消费、居住、就业等领域都需要更高层次的金融服务。然而当前的金融机构却没有积极有效地调整,难以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和产品。当前我国信贷之外的金融手段量很少,例如保险、信托、基金等,具有单一的融资体系,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不高[3]。
2.2资金滥用现象屡禁不止,监管执行不力不足
在新型城镇化的建设中,必须保障财政拨款的专款专用,才能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杜绝资金滥用的现象。而由于很多城镇建设资金的用款单位的投资意识不足,没有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资金进行有效的监管,导致了城建资金多部门投放,甚至被滥用和挪用。监管部门也没有实行有力的监管工作验收、项目效率和资金下拨等环节。往往只是将款项下拨出去,没有对款项的实际用途进行有效的监管。这也导致了资金的投入无重点、无规划,没有形成合力,具有较低的使用效率,资金滥用的现象屡禁不止[3]。
2.3滞后的社保体系
虽然我国已经基本在全社会范围内实现了城镇养老保险覆盖,将国家、企业和个人共同承担的统筹模式建立了起来。然而在农村地区,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仅在有条件的区域进行改革试点,其保障水平在整个生活保障、医疗保障和养老保障中也处于最低水平。很多经济落后的农村地区的社保体系非常落后,对新型城镇化建设造成了制约。政府必须投入更多的资金,建设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将更适合于城镇化居民的失业、养老和医疗保障方式设计出来,避免城镇化过程中造成的社会不稳定。
2.4商业银行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在新型城镇化的建设中,商业银行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仅限于地方政府的资金借贷。商业银行没有认识到随着城镇化建设,当地的金融需求也会发生变化,必须提供新的金融衍生产品。当前的商业银行多地将资金贷放给了工程项目和工商企业,导致城镇化建设的资金供给得不到满足。
3.打破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金融困境的对策
3.1对多元化的融资渠道进行探索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不仅要依靠银行贷款融资和政府财政,还要积极使用多种金融工具,例如债券、基金和信托等。在风险控制的基础上,对各种民间资金进行有效的利用,当地政府还可以根据需要发行政府债券,推动融资渠道的多元化和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满足城镇化建设中的资金需求[4]。
3.2加强资金监管,杜绝资金滥用的行为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杜绝资金滥用的行为,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首先,必须确保资金的专款专用,将项目资金专用账户建立起来,并做到款项清楚、定期审核、信息透明,一旦发现滥用、挪用项目资金的情况要坚决查处。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成立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项目监管委员会,由项目监管委员会负责监督项目建设的各个环节,从而提高监督的有效性。
3.3对城镇化建设中的社会保障体系进行完善
在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有一些与群众利益和公共安全息息相关要保障必须首先得到落实,比如意外事故、食品安全、食品保险和安全生产等等,以应对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社会纠纷,避免其影响社会和谐和稳定。与此同时要大力建设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当地政府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对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进行完善。以城镇化的发展水平和进程为依据,以居民收入的变化为基础,对政府投入保障金的比例进行及时的调整,促进城乡保险一体化的进程。
3.4对金融机构的定位进行调整
先建立一批在于城镇化的骨干金融机构,例如中国信合、农村银行和中国农行等,并对项目资金的投放、筹集和使用进行严格的监管和规范,确保资金的使用公开透明。同时要以城镇化的进程开发为依据,不断推出新的金融衍生工具,促进城镇化过程中的资金流动。例如银行贷款的证券化,可以有效地实现资金的高效运作、转嫁资金风险。随着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金融机构应该不断开发新的理财产品,活跃农村金融市场。
4.结语
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金融困境是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也是当前新型城镇化建设必须解决的问题。城镇主体、金融机构、地方财政和当地政府要形成合力,采取有效的对策对新型城镇居民的金融服务问题和城镇化中的金融问题进行解决,突破金融困境,推动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陈一非.广东新型城镇化的成本测算及金融支持[J].广东科技,2013(18)
[2]张晖,张超.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安徽省农村金融发展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0)
[3]蔡书凯.新型城镇化下地方政府融资可持续机制构建[J].当代经济管理,2013(12)
[4]曹进冬.特色金融服务新城镇化建设[J].青海科技,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