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手治疗现状

来源 :河北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he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matous polyposis,FAP)是一种长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大肠息肉多发,一般在100颗以上,甚至成百上千布满结肠黏膜,具有高度恶性倾向,如不及时治疗,其癌变率近100%,该病常在40岁左右癌变,系多中心癌。临床上将FAP分为3期:临床前期、腺瘤期和癌肿期。腺瘤期又可分为隐匿期与有症状期,出现最初肠道症状的中位年龄为29岁,诊断FAP的中位年龄为33岁;癌肿期是指从诊断结直肠癌至死于结直肠癌的阶段,
其他文献
Rh血型系统的抗原至今已发现40多个,但涉及临床的主要有D、C、c、E、e 5个抗原,其中以D抗原最为重要,是临床上引起新生儿溶血病、溶血性输血反应的最重要的血型抗原[1],具有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并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浆Obestatin水平变化,探讨Obestatin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26例2型糖尿病并发糖尿
[摘要]师幼关系在新时代呈现“后喻”转向,幼儿成为时代的主角,在师幼“对话”中“倾听幼儿生活语言”“读懂幼儿行为语言”是对话的开始;能力是发展的核心,在“美味教育”中激发幼儿自主探究的本能,在“创意教育”中锻炼幼儿计划和应对问题的能力;“多元”是显性的特征,在“幼儿有意愿”的教学情景设计中,在“幼儿不完美”的学习方式设计中发展。  [关键词]后喻文化 幼儿主体 能力发展 多元设计    美国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