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Q:我是一名正在准备高考的学生。在考虑调整作息时间。以前是回家就开始复习,一直到晚上10点半左右睡觉。但是读了一天的书。外加吃饭后的消化。实在困得不行。所以改到现在回家吃完饭从晚上大概6点半。睡到凌晨2点起床再复习。那时候已经不累了。但会不会分泌褪黑激素从而影响复习?
A:在夜间,褪黑激素的大量分泌会促进睡眠(通常,分泌高峰在夜间11点到凌晨2点):令人犯困,犯困了当然记不住学习内容,这是掰着脚趾都能想出来的,不用求助最新的科学论文。你的问题是,褪黑激素的分泌还没达到峰值,你却已经困了,要不要不管三七二十一,先睡了再说?
我的意见是,睡吧睡吧,即使没有褪黑激素,你的大脑也早已进入“困状态”,学习记忆的本领,比起清醒时大打折扣,强撑下去,休息与学习两败俱伤,落不到一点好处。
睡到什么时候,倒是个新问题,不过我准备动用古老答案,据一位历史学家,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的Roger Ekirch的研究,在人工照明还未普及的时候,很多人是一晚睡两次的。太阳落了,天黑了。没有夜生活的人们就上床睡了。睡上4个小时。不免就醒来,他们开始安静地思考和做事——跟家人聊聊啦,出去串串门啦,诸如此类。Ekirch说:“他们什么都做。”领会了没有?你当然可以用来学习。
“什么都做”会持续到凌晨2点左右,这个时候人们重新上床,把剩下的睡眠补足。
这种睡眠方式叫做“两段式睡眠”。事实上,许多白天活动的动物都在晚上睡两次,比如黑猩猩和长颈鹿。
当然,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两段式睡眠”是很难想象的:夜间的起初几个小时,是用来聚会、聊天、看片、上网的。不过,你至少了解了,除了“褪黑激素式睡眠”以外,还有别的睡眠方式。跟睡眠有关的并不只有褪黑激素。
一个折中的方案是,晚饭后活动片刻。待消化系统在人体大舞台不再活跃后。就去打个盹。像很多人在中午所做的那样,睡上1~2个小时。然后起来学习,到午夜再好好睡一觉。这种方式比较接近现代人的规律,也不容易被周围人影响。
A:在夜间,褪黑激素的大量分泌会促进睡眠(通常,分泌高峰在夜间11点到凌晨2点):令人犯困,犯困了当然记不住学习内容,这是掰着脚趾都能想出来的,不用求助最新的科学论文。你的问题是,褪黑激素的分泌还没达到峰值,你却已经困了,要不要不管三七二十一,先睡了再说?
我的意见是,睡吧睡吧,即使没有褪黑激素,你的大脑也早已进入“困状态”,学习记忆的本领,比起清醒时大打折扣,强撑下去,休息与学习两败俱伤,落不到一点好处。
睡到什么时候,倒是个新问题,不过我准备动用古老答案,据一位历史学家,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的Roger Ekirch的研究,在人工照明还未普及的时候,很多人是一晚睡两次的。太阳落了,天黑了。没有夜生活的人们就上床睡了。睡上4个小时。不免就醒来,他们开始安静地思考和做事——跟家人聊聊啦,出去串串门啦,诸如此类。Ekirch说:“他们什么都做。”领会了没有?你当然可以用来学习。
“什么都做”会持续到凌晨2点左右,这个时候人们重新上床,把剩下的睡眠补足。
这种睡眠方式叫做“两段式睡眠”。事实上,许多白天活动的动物都在晚上睡两次,比如黑猩猩和长颈鹿。
当然,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两段式睡眠”是很难想象的:夜间的起初几个小时,是用来聚会、聊天、看片、上网的。不过,你至少了解了,除了“褪黑激素式睡眠”以外,还有别的睡眠方式。跟睡眠有关的并不只有褪黑激素。
一个折中的方案是,晚饭后活动片刻。待消化系统在人体大舞台不再活跃后。就去打个盹。像很多人在中午所做的那样,睡上1~2个小时。然后起来学习,到午夜再好好睡一觉。这种方式比较接近现代人的规律,也不容易被周围人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