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源性酶制剂在家禽生产中的作用(续完)

来源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jfhmt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S8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769(2015)04-0076-02
  3 家禽利用不同酶制剂的效果
  家禽日粮中添加酶的效果取决于许多因素,包括日粮中谷物类型和含量、谷物中抗营养因子的水平(同一谷物中的水平也不一致)、所用酶的种类和浓度、家禽品种和年龄(酶对幼雏的效果往往优于老龄家禽)。一般而言,水溶性阿拉伯木聚糖和β-葡聚糖含量、相应的粘度与家禽性能密切相关。酶制剂还可以减少水的摄入和排泄物的水分含量,这可能与部分水解的水溶性非淀粉多糖(WSNSPS)吸水能力下降有关。降低排泄物水分含量非常重要,因为高水分的排泄物会导致肛门被粘住、弄脏鸡和蛋;微生物持续发酵也会导致氨的形成和真菌孢子增加。
  3.1 家禽日粮中添加酶制剂可减少排放
  近年来,在单胃动物中酶制剂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以增加养分消化率,降低养分排出。在世界人口密集的地区,如亚洲和欧洲产生大量有机排泄物,特别是高浓度的氮和磷排泄,对环境产生严重威胁,并导致生长性能下降。动物的干物质消化率(DMD)为50 %~80 %,剩余部分经由排泄物排出,每年每百万家禽排出约9 000~22 000 t的高氮排泄物。据报道,添加酶制剂使得家禽DMD提高0.9 %~17 %,表观代谢能提高24 %,饲料转化率改善31 %。家禽利用植酸酶可减少肉鸡磷排放达40 %。蛋鸡日粮中加入植酸酶,可提高产蛋量,对蛋重和胫骨灰分也有积极的效果。米糠等谷类副产物是亚洲的重要饲料原料,但由于存在高水平的非淀粉多糖和植酸,不能得到有效地利用。鸭日粮添加微生物植酸酶,可以利用高水平的米糠(高达60 %)而不会产生不利影响,磷排出减少了9.6 %,锰、铜和锌排出显著下降。
  3.2 外源酶制剂对家禽生长性能的影响
  外源酶能够降解小麦和大麦等粘性谷物型肉鸡饲料中的非淀粉多糖。在玉米豆粕型日粮中添加葡聚糖酶和木聚糖酶,饲料转化率和回肠营养成分消化率改善。同时添加两种酶具有协同效果,合并使用木聚糖酶(16 000 BXU/kg)和葡聚糖酶(30 000 BU/kg)可提高生产性能。添加酶可显著降低食糜粘度、增加干物质,但不会改变食糜的pH值。研究表明,同时添加混合酶和植酸酶可改善生产性能,但是性能的提高似乎主要因植酸酶所致。有报道指出,饲料转化率对植酸酶的响应随时间推移而下降,这是由于肉鸡品种、饲料和管理技术同时改善所致。大量的蛋鸡研究表明,添加酶可降低饲料成本;改善FCR和成活率,在肉鸡和鸭中改善了FCR、体重、均匀度和营养成分的消化率。有研究发现,在低ME日粮中添加酶制剂,42日龄体重和FCR改善,49日龄死亡率显著改善。这些观察结果表明,谷类饲料中添加酶可以对性能和生理响应产生明显的影响。
  3.3 添加外源酶对家禽整体性能的影响
  已知许多酶制剂对家禽整体性能有积极的影响。有些酶可破坏抗营养因子,或提高不可消化营养物质的消化率,因此可帮助节约能量,提高氨基酸的消化率。此外,酶可有效减少食糜粘度,这对改善脂肪消化、增加脂溶性维生素利用率很重要。一些酶可提高重要的天然色素叶绿素和叶黄素的吸收效率。
  肉鸡日粮中添加复合酶制剂可提高除缬氨酸外所有氨基酸的真消化率,大大增强包括大多数限制性氨基酸(赖氨酸、蛋氨酸、胱氨酸和苏氨酸)在内的多数氨基酸生物利用率。雏鸡可利用高氨基酸日粮,促进生长性能和产肉量,但高氨基酸日粮不适合于快上市的肉鸡。因此,在发育后期可通过添加酶制剂来降低日粮高氨基酸水平,从而减少氮排放和排泄物中氨的生成,而不会对生产效率产生不利影响。有研究表明,谷物类型和外源酶制剂影响肉鸡盲肠的微生物菌群,并具有降低潜在致病肠杆菌群的效果。添加β-葡聚糖酶对雏鸡肠道健康具有重要影响,特别是盲肠腔回流及部分细菌可能迁移到胃肠道的上部。
  3.4 微生物植酸酶对氨基酸回肠消化率和磷排放的影响
  许多研究表明,在肉鸡日粮中添加植酸酶后,氨基酸表观回肠消化率(CAID)系数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在以酸不溶性灰分和二氧化钛作为标记物的测定中,添加植酸酶使必需氨基酸的平均消化系数提高4.4 %。
  在猪和家禽日粮中添加微生物植酸酶对谷物类日粮产生良好的影响。添加木聚糖酶可改善回肠蛋白质消化率,但一般对肉公鸡的整体性能没有大的影响。肉仔鸡饲料中添加木聚糖酶和植酸酶使17种氨基酸的平均表观消化率(AID)系数增加8.6 %,比单一添加木聚糖酶和植酸酶高出4.8 %和5.5 %。与负对照相比,植酸酶可提高回肠钙消化率32.2 %,回肠磷消化率28.0 %。在小麦型肉鸡日粮中同时添加木聚糖酶和植酸酶,要比单一添加酶产生更大的响应。植酸酶可提高玉米酒糟与可溶物(mDDGS)表观总消化道DM存留率,并有改善无mDDGS日粮表观磷存留率的倾向。有两项研究发现,家禽添加1 500 FTU/kg的植酸酶并降低日粮磷(7.5 g/kg~4.5 g/kg)和钙(9.0 g/kg ~ 6.0 g/kg)水平,平磷排放均下降61 %。
  有研究发现,在饲喂未添加植酸酶日粮的肉鸡排泄物中,植酸磷占总磷的0.57,在饲喂植酸酶日粮中占0.50。植酸磷相对排出水平可能是判断日粮磷水平过量、未消化无机磷、内源磷损失以及肠道中固有植酸酶活性的指标。添加植酸酶也可能会提高排泄物和垫料中磷的溶解度,加剧水体富营养化,造成生态问题,比如,有研究指出,虽然玉米豆粕型日粮中添加植酸酶可降低肉鸡垫料中的总磷,但是可溶性磷却增加了(从2.17 g/kg增加到2.85 g/kg)。
  4 结论及未来方向
  饲料酶制剂在提高营养成分利用率,减轻饲料组分中抗营养因子的不利营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这是未来需要更多关注的研究领域。作为新型饲料酶,应选用安全菌株来源的酶制剂,确保具有足够高的安全边际。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胎儿颈项透明层(Nuchal translucency,NT)厚度在妊娠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测量595名孕11-14周胎儿NT厚度,追踪随访至胎儿围生期流产、引产或孕妇分娩,分析不同
目的:分析四维超声时空关联成像(Spatio-tem-poralimagecorrelation,STIC)筛查胎儿心脏畸形的准确度,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二维超声及四维超声STIC对194例孕16~40周孕妇行心
目的 :分析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评价脑胶质瘤放化疗效果的参考价值。方法 :自2014年8月至2017年6月于我院接受脑胶质瘤全切术后接受放化疗综合治疗患者中抽取87例纳入此次前瞻性
目的:总结少量气胸的影像特征,并比较不同诊断方式的卫生经济学特点。方法:以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气胸待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并结合患者或监护人意见要求分为胸片
目的:比较分析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不同年龄段血小板和凝血参数的变化特点。方法:随机抽取GDM组孕妇395例和正常组孕妇471例,两组孕妇再分为三个年龄段组:≤29岁组,30~34岁
目的 :比较CT血管造影(CTA)、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对大脑后循环缺血的诊断价值,分析两种检查技术的优缺点。方法:对106例后循环缺血患者依次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M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