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兴智能交通系统(北京)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4月,是中国第一批从事智能交通产业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面向高速公路、轨道交通、城市交通、水运港口、民航和管道等交通领域,为用户提供完整的基于物联网的综合交通运输行业智能化系统解决方案和产品服务。
从代理向自主研发转型
智能交通的概念1995年才开始进入中国,谁都清楚智能交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但是在此之前中国还没有成功的应用案例。2000年,通信设备领先供应商中兴通讯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成立了自己的智能交通专业子公司,中兴智能交通系统公司由此成立。
公司成立之初,主要是代理中兴通讯的产品,刚成立两年的公司处于起步阶段,公司业务异常清淡。2002年至2005年我国高速公路的大发展给公司带来难得机遇,2003年之后,公司依靠代理产品,以每年翻番的速度超速发展。但是代理业务的迅速发展并没有让公司满足于仅仅作为一个产品代理商。
同时,随着业务规模和范围的迅速扩大,公司仅仅依靠代理产品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客户的多样需求,同时公司业务与母公司存在某种程度的竞争关系,长远发展受到母公司业务和客户多样化需求的双重限制,产品代理业务不容乐观。
2005年,公司开始积极从代理商向自主产品研发的转型,迅速凝聚了一大批在交通领域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和工程人才,建立了企业技术研究院,加大研发投入力度,致力于中国的智能交通事业发展。依靠强大的研发能力和系统集成能力,为高速公路机电系统、轨道交通电务系统提供大量的技术和服务,获得了广泛认可,并在智能公交、平安城市、弱电应用系统及民用服务系统等城市交通的多个项目取得突破。
自主创新加快企业持续成长
公司在业务规模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不断加快自主创新速度,并充分与物联网及互联网融合,实现规模化发展,在高速公路、轨道交通和城市交通等领域,先后推出了包括基于H.264视频编解码器、高速公路可视化综合信息平台、高速公路视频检测紧急救援系统、高速公路视频测速系统、轨道交通车地双向无线通信系统、RFID车辆定位、车号识别及传感系统、城市车牌识别系统、城市智能公交调度系统、车辆GPS定位监控系统、交通视频监控系统、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城市交通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等涵盖交通管理、交通信息、公共交通、应急处理、商用车辆管理等五大类产品和服务,极大丰富了公司产品线和业务范围。
公司在无线通信技术、射频识别(RFID)技术、传感技术、车牌识别技术、视频检测识别及编解码技术以及智能公交调度与信号控制技术等多项技术上的自主研发创新成果,使公司成为了具备国际领先技术水平并拥有自主核心知识产权的创新型智能交通物联网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公司多项核心技术和产品取得科技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软件产品登记等知识产权几十项,范围涵盖高速公路、轨道交通、城市交通三大智能交通应用领域。公司先后参与多项国家级重点科研项目,多项新产品已通过了国家权威机构的认证检测,公司新产品销售占公司收入的30%以上。自主创新为企业持续成长注入不竭动力。
资本强力推动企业成长
2000年公司成立时,注册资本仅为500万元,随着公司从代理产品向自主研发转型,为了实现从代理商向自主产品生产商转型,进行持续研发提升持续盈利能力,同时与控股股东之间的潜在的业务竞争也对未来发展产生了潜在的约束,公司开始积极进行股权结构调整,优化公司股东构成。
从2004年起,公司先后实施公司管理层和员工持股,增强员工归属感和工作积极性,并引入机构投资者作为战略合作伙伴。经过一系列股权结构优化调整,到2008年,公司注册资本增加到1500万元,同时股东结构也得到了优化,对公司未来发展有潜在制约的股东结构得到改变,公司未来资本运作的潜在障碍得以消除。
同时,在公司的发展过程中,公司还运用抵押贷款、担保贷款、专利质押贷款等债权方式进行融资,并申请贷款贴息、政府科研和创新资金等政府资金,多渠道为企业创新发展筹集资金。
从代理向自主研发转型
智能交通的概念1995年才开始进入中国,谁都清楚智能交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但是在此之前中国还没有成功的应用案例。2000年,通信设备领先供应商中兴通讯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成立了自己的智能交通专业子公司,中兴智能交通系统公司由此成立。
公司成立之初,主要是代理中兴通讯的产品,刚成立两年的公司处于起步阶段,公司业务异常清淡。2002年至2005年我国高速公路的大发展给公司带来难得机遇,2003年之后,公司依靠代理产品,以每年翻番的速度超速发展。但是代理业务的迅速发展并没有让公司满足于仅仅作为一个产品代理商。
同时,随着业务规模和范围的迅速扩大,公司仅仅依靠代理产品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客户的多样需求,同时公司业务与母公司存在某种程度的竞争关系,长远发展受到母公司业务和客户多样化需求的双重限制,产品代理业务不容乐观。
2005年,公司开始积极从代理商向自主产品研发的转型,迅速凝聚了一大批在交通领域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和工程人才,建立了企业技术研究院,加大研发投入力度,致力于中国的智能交通事业发展。依靠强大的研发能力和系统集成能力,为高速公路机电系统、轨道交通电务系统提供大量的技术和服务,获得了广泛认可,并在智能公交、平安城市、弱电应用系统及民用服务系统等城市交通的多个项目取得突破。
自主创新加快企业持续成长
公司在业务规模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不断加快自主创新速度,并充分与物联网及互联网融合,实现规模化发展,在高速公路、轨道交通和城市交通等领域,先后推出了包括基于H.264视频编解码器、高速公路可视化综合信息平台、高速公路视频检测紧急救援系统、高速公路视频测速系统、轨道交通车地双向无线通信系统、RFID车辆定位、车号识别及传感系统、城市车牌识别系统、城市智能公交调度系统、车辆GPS定位监控系统、交通视频监控系统、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城市交通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等涵盖交通管理、交通信息、公共交通、应急处理、商用车辆管理等五大类产品和服务,极大丰富了公司产品线和业务范围。
公司在无线通信技术、射频识别(RFID)技术、传感技术、车牌识别技术、视频检测识别及编解码技术以及智能公交调度与信号控制技术等多项技术上的自主研发创新成果,使公司成为了具备国际领先技术水平并拥有自主核心知识产权的创新型智能交通物联网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公司多项核心技术和产品取得科技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软件产品登记等知识产权几十项,范围涵盖高速公路、轨道交通、城市交通三大智能交通应用领域。公司先后参与多项国家级重点科研项目,多项新产品已通过了国家权威机构的认证检测,公司新产品销售占公司收入的30%以上。自主创新为企业持续成长注入不竭动力。
资本强力推动企业成长
2000年公司成立时,注册资本仅为500万元,随着公司从代理产品向自主研发转型,为了实现从代理商向自主产品生产商转型,进行持续研发提升持续盈利能力,同时与控股股东之间的潜在的业务竞争也对未来发展产生了潜在的约束,公司开始积极进行股权结构调整,优化公司股东构成。
从2004年起,公司先后实施公司管理层和员工持股,增强员工归属感和工作积极性,并引入机构投资者作为战略合作伙伴。经过一系列股权结构优化调整,到2008年,公司注册资本增加到1500万元,同时股东结构也得到了优化,对公司未来发展有潜在制约的股东结构得到改变,公司未来资本运作的潜在障碍得以消除。
同时,在公司的发展过程中,公司还运用抵押贷款、担保贷款、专利质押贷款等债权方式进行融资,并申请贷款贴息、政府科研和创新资金等政府资金,多渠道为企业创新发展筹集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