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历史观视域下历史虚无主义批判研究述评

来源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lor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虚无主义主要是对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历史进行颠覆性评价,危害极大.学界以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为指导,对历史虚无主义的生成根源、类型趋势、史论观点、理论面相等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批判,提出了治理之策,为识别、抵御历史虚无主义奠定了基础.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批判是一场长期较量.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研究与阐释,史学理论方法的研究与鉴别,宏观史学与微观史学的结合,优秀史学著述的通俗化以及跨学科研究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拓展深化.
其他文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高校党的建设高度重视,不断进行实践探索和制度创新,修订印发了《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为加强高校基层组织建设,更好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了制度依据.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新媒体的广泛应用,给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带了新机遇新挑战,科学利用网络新媒体,创新高校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是新媒体环境下党建工作的大势所趋.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这是中国共产党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得出的重要结论,是掌握历史主动确保未来继续成功作出的重要判断.深刻领会这一重要论断,对于我们更好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意义重大.
期刊
20世纪40年代的中国“国民所得”估算成果迄今在国内外有着广泛的学术影响.通过对“国民所得”成果的系统性爬梳发现:相较于1953年后规范化的国民账户体系中的相关指标,“国民所得”的涵义是宽泛的;14家估算者各异的估计目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估值结果;国民账户体系相关指标核算方法是“国民所得”估算方法规范化的结果;与国民账户体系利用统计资料核算不同,“国民所得”估值主要通过非统计资料间接地推算得到.这些特点不仅造成了 20世纪40年代围绕“国民所得”问题的估算争议,也使得当前学界在利用相关资料时形成了歧见.研
一rn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提出:“文艺批评要的就是批评.”[1]29这是一个重要的“判断”,也是一个重要的“命题”.说它是一个重要“判断”,比较好理解;说它是一个重要“命题”,就须加以解释.在文艺领域,何谓“命题”?我认为同“范畴”相比,“命题”是带有鲜明价值取向、在客观性基础上有着主观意向的短语.它既包含明显的判断性,也充满着问题意识.“命题”比“范畴”有更为复杂的语法结构,在建构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过程中,“命题”的功能要比“范畴”的功能更为强大,其结构的意义也更为突出.当我们说“文艺批评
期刊
1949年夏季,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新闻评论员劳威尔·托马斯与他的儿子小劳威尔·托马斯一同入藏,成为新中国成立前最后进入拉萨的两位美国人.自称为当时美国最有影响力新闻人的托马斯在拉萨与达赖喇嘛及噶厦官员会面,搜集有关西藏政治、地理、宗教、文化的一手情报,带回达赖及西藏噶厦给美国总统及国务院的信函,成为特殊历史时期美国政府与拉萨之间的重要信息通道.托马斯父子扮演了美国政府特使、情报官、谬误西藏话语制造者与传播者的角色,是美国新闻人与政府特殊关系的一个范例.
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研究在我国具有鲜明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学界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研究逐步进入更为系统全面的阶段,主要围绕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生成逻辑、基本内涵、认识维度、衡量标准、主要特征、价值意蕴、实践彰显、提升路径等论域形成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的梳理和分析可知,今后国内学界仍需在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生成逻辑、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比较、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实践效果以及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提升路径和效能转化等方面加强研究,进一步使新时代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研究向纵深推
尽管日本拥有一批极具影响力的智库,但是其智库在构成、业务内容、与政府关系等诸多方面都与标榜“独立、公益、客观”的西方智库大相径庭.在二战结束之后相当长的时期里,由于官僚体系控制着公共决策过程,加上相对保守的政治氛围,日本智库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具体政策制定与执行的辅助工作上,从而不仅形成了独特的智库发展生态,也影响了外界对于其社会贡献的认知.作为我国智库建设的一个参照系,日本智库的“独特性”反映了智库发展与经济社会体制之间的复杂互动关系,也提醒我们不能够脱离社会经济治理体系来单纯讨论智库模式及其社会绩效.
新世纪以来,我们的文艺生产总体呈现出气象多元的繁荣.然而,并不协调的情况则是:曾长期活跃的当代主流文艺批评,经由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偶尔失声不言,逐渐演变成为新20年里的普遍“失语”.主流批评的失语和很少作为,使得我们的文艺生活几乎处在了市场批评的“商业火力”全面覆盖之下.在跟帖、弹幕、各类“饭圈”群发和视频主播的各种翻炒下,文艺批评俨然成为各方市场批评竞相角逐的商业“新战场”.
期刊
党的领袖关于信仰的论述,在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征程中时刻阐释着“缺什么都不能缺信仰”的朴素道理.马克思、恩格斯在同旧的形而上学决裂和工人斗争的实践中,阐明了共产主义信仰的科学性.在此基础上,列宁破除了对共产主义信仰的教条式理解.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阐释了无产阶级信仰的真理性和人民性,不断推动中华民族的精神再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强调牢记初心使命不忘信仰、通过理论自觉强固信仰、进行自我革命坚定信仰,奏响了“缺什么都不能缺信仰”的时
在党史学习教育背景下,全国各地出现红色旅游热,带动了红色文旅产业发展热潮,推动了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热潮.在马克思主义矛盾论关照下不难发现,当下红色资源开发利用取得良好成效的进程中存在种种矛盾及不良现象,这些不良现象容易导致红色教育变色变味.要回归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的本来目的 ,即红色教育本位,就要从形神融合、软硬结合、条块协同、供需对接、量质并重等方面下大力气克服不良现象,解决种种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