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可真是找了一件难事来做。”提及筹备中的四川省文联纪念改革开放40年文艺特展,四川省文联党组书记、特展总策划平志英笑着说。
不论是全国首家摘掉人民公社牌子的广汉向阳公社,还是伤痕美术的开端之作《为什么》、首届茅盾文学奖获奖长篇小说《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从政治经济到文学艺术,四川的改革开放历程异彩纷呈,可圈可点。作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家乡,四川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更具特别的意义。
自2017年年底省文联就思考怎样用文艺的方式讲好四川改革开放的故事,突出省文联的优势,因此此事被提上议事日程,省文联党组多次召开研讨会,在广泛征求业内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最终确定举办文艺特展来纪念改革开放40年。
之所以称为特展,是它不同于以往的普通展览。主要包括文学作品、戏曲、舞蹈、音乐在内的10多种艺术门类。多种艺术门类的作品同台展出,这是前所未有的创新与突破。省文联全员发动,各个协会积极参与,运用创新思维群策群力,整个特展凝聚了文艺工作者们无数的心血和智慧。
视觉作品最能直观地反映出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变化,所以特展以摄影作品为主,美术、书法作品为重要支撑,其他艺术门类则以文献展和经典回顾的方式呈现。四川省摄影家协会承担着本次特展大部分图片工作。于此,四川省文联经过一年的筹备整理,2018年11月22日上午9时30分,由四川省文联主办,剧协、影协、音协、美协、曲协、舞协、民协、摄协、书协、杂协、视协、评协协办的《恢宏改革画卷·见证巴蜀巨变——四川省文联纪念改革开放40年文艺特展》在四川美术馆隆重揭幕。
出席本次特展开幕式的领导和嘉宾有:四川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甘霖,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文华,省文联主席郑晓幸,省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平志英,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柳军,《中国艺术报》总编辑康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周青,省政府参事室(省文史馆)党组书记、主任蔡竞,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姜怡,省文化厅副厅长赵红川,峨眉电影集团董事长韩梅,四川出版集团党组副书记唐雄兴,四川新闻网董事长张志跃,四川省党建期刊集团副总裁徐文礼,四川人民出版社总编辑刘周远,四川文艺出版社总编辑张庆宁,老艺术家代表戴卫、邱笑秋、何开四、沙拉马毅、林强,以及省文联党组和主席团成员、省级各文艺家协会主席团成员等。此次特展开幕式由省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兼秘书长李兵主持,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甘霖宣布开幕。
特展以改革开放40年来所涉及的内容为题材范围,重点展示四川的文化发展成果。把“视觉传达”和“影像见证”作为诉求的重点,强力聚合四川文联系统里的丰富资源,特别是摄影、美术、书法三大艺术门类的相关作品,依据展览预设的思想逻辑与话题单元,最终构成独特的内容矩阵,实现大众传播。
展览主要涵盖了“改革的力量、田野的希望、奋斗的足迹、文化的探索、生活的浪潮、城市的变奏、创造的气象、开放的姿态、光阴的故事”九大主题单元。
第一单元:改革的力量。 作为推动中国全面发展、重新构建世界格局的伟大革命,中国的改革开放从体制机制上入手,从根本上打破传统体制约束,为前所未有的伟大征程开山辟路。40年来,在中国改革开放舞台上,天府四川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之初,四川广汉向阳公社摘下人民公社的牌子,这一“敢为天下先”的惊人创举,引起全社会巨大反响,直接引发了后来的一系列改革举措。
第二单元:田野的希望。农村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兴起之地,也是改革成效最为生动的检验现场。40年来,中国农村以超乎想象的变革,一步一步地告别了沿袭数千年的传统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作为传统农业大省的天府之国,其乡村的改变更是震惊世人。随着城乡统筹、生态保护、脱贫攻坚等一系列涉農惠农政策的强力推进,巴蜀大地的美丽田野成为人们最为向往的地方。
第三单元:奋斗的足迹。“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40年改革开放就是一部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不忘初心、开拓进取的奋斗史。在这场改变历史进程的伟大事业里,千千万万劳动者奋战在各条战线,日日夜夜坚守,用汗水与智慧建设起美丽中国,滋养出幸福生活。
第四单元:文化的探索。如果说,改革开放势如破竹,那么,最先的雷鸣电闪无疑来自思想文化领域。伴随着思想的解放与文化的反省,一个复苏的春天降临大地,一个新的时代应运而生。在改革开放的宏大进程里,巴蜀文化每每以创新之举先声夺人,川派艺术常常因匠心独运而声名远播。
第五单元:生活的浪潮。 改革开放的初衷,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让人民群众有越来越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40年来,每个中国人最切身体会到的、最真实感受到的,是衣食住行的日新月异,是现代生活的扑面而来。
改革开放的四川传递给世界的鲜明形象,是这里的人民每日每时的幸福表情,是这片大地上有滋有味的生活气息。
第六单元:城市的变奏。纵览人类社会,没有哪一个地区,能够以同样40年的时光,彻底改变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面貌。回望中国40年,在所有的改变中,最为直观的改变,无疑是我们生活的家园,特别是大大小小的各地城市。城市的发展成为现代美好生活的有力说明,成为改革开放丰硕成果的最好见证。
第七单元:创造的气象。改革开放,推动着传统中国的现代转型,实现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不断升级,描绘出大国崛起的宏伟蓝图。
在中国创造的队伍里,天府之国依然走在前列。四川以其坚实的基础、创新的精神、拼搏的干劲、超越的姿态,让一个又一个“四川造”声名远扬。
第八单元:开放的姿态。对内改革、对外开放,一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主旋律。只有世界的风吹进来,沉睡的大地才会真正复苏,交流与合作才会真正实现。40年来,四川不断打破盆地意识,积极对外开放,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和热情好客的姿态,迎来越来越多的海内外朋友,成为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地方。
不论是全国首家摘掉人民公社牌子的广汉向阳公社,还是伤痕美术的开端之作《为什么》、首届茅盾文学奖获奖长篇小说《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从政治经济到文学艺术,四川的改革开放历程异彩纷呈,可圈可点。作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家乡,四川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更具特别的意义。
自2017年年底省文联就思考怎样用文艺的方式讲好四川改革开放的故事,突出省文联的优势,因此此事被提上议事日程,省文联党组多次召开研讨会,在广泛征求业内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最终确定举办文艺特展来纪念改革开放40年。
之所以称为特展,是它不同于以往的普通展览。主要包括文学作品、戏曲、舞蹈、音乐在内的10多种艺术门类。多种艺术门类的作品同台展出,这是前所未有的创新与突破。省文联全员发动,各个协会积极参与,运用创新思维群策群力,整个特展凝聚了文艺工作者们无数的心血和智慧。
视觉作品最能直观地反映出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变化,所以特展以摄影作品为主,美术、书法作品为重要支撑,其他艺术门类则以文献展和经典回顾的方式呈现。四川省摄影家协会承担着本次特展大部分图片工作。于此,四川省文联经过一年的筹备整理,2018年11月22日上午9时30分,由四川省文联主办,剧协、影协、音协、美协、曲协、舞协、民协、摄协、书协、杂协、视协、评协协办的《恢宏改革画卷·见证巴蜀巨变——四川省文联纪念改革开放40年文艺特展》在四川美术馆隆重揭幕。
出席本次特展开幕式的领导和嘉宾有:四川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甘霖,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文华,省文联主席郑晓幸,省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平志英,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柳军,《中国艺术报》总编辑康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周青,省政府参事室(省文史馆)党组书记、主任蔡竞,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姜怡,省文化厅副厅长赵红川,峨眉电影集团董事长韩梅,四川出版集团党组副书记唐雄兴,四川新闻网董事长张志跃,四川省党建期刊集团副总裁徐文礼,四川人民出版社总编辑刘周远,四川文艺出版社总编辑张庆宁,老艺术家代表戴卫、邱笑秋、何开四、沙拉马毅、林强,以及省文联党组和主席团成员、省级各文艺家协会主席团成员等。此次特展开幕式由省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兼秘书长李兵主持,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甘霖宣布开幕。
特展以改革开放40年来所涉及的内容为题材范围,重点展示四川的文化发展成果。把“视觉传达”和“影像见证”作为诉求的重点,强力聚合四川文联系统里的丰富资源,特别是摄影、美术、书法三大艺术门类的相关作品,依据展览预设的思想逻辑与话题单元,最终构成独特的内容矩阵,实现大众传播。
展览主要涵盖了“改革的力量、田野的希望、奋斗的足迹、文化的探索、生活的浪潮、城市的变奏、创造的气象、开放的姿态、光阴的故事”九大主题单元。
第一单元:改革的力量。 作为推动中国全面发展、重新构建世界格局的伟大革命,中国的改革开放从体制机制上入手,从根本上打破传统体制约束,为前所未有的伟大征程开山辟路。40年来,在中国改革开放舞台上,天府四川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之初,四川广汉向阳公社摘下人民公社的牌子,这一“敢为天下先”的惊人创举,引起全社会巨大反响,直接引发了后来的一系列改革举措。
第二单元:田野的希望。农村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兴起之地,也是改革成效最为生动的检验现场。40年来,中国农村以超乎想象的变革,一步一步地告别了沿袭数千年的传统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作为传统农业大省的天府之国,其乡村的改变更是震惊世人。随着城乡统筹、生态保护、脱贫攻坚等一系列涉農惠农政策的强力推进,巴蜀大地的美丽田野成为人们最为向往的地方。
第三单元:奋斗的足迹。“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40年改革开放就是一部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不忘初心、开拓进取的奋斗史。在这场改变历史进程的伟大事业里,千千万万劳动者奋战在各条战线,日日夜夜坚守,用汗水与智慧建设起美丽中国,滋养出幸福生活。
第四单元:文化的探索。如果说,改革开放势如破竹,那么,最先的雷鸣电闪无疑来自思想文化领域。伴随着思想的解放与文化的反省,一个复苏的春天降临大地,一个新的时代应运而生。在改革开放的宏大进程里,巴蜀文化每每以创新之举先声夺人,川派艺术常常因匠心独运而声名远播。
第五单元:生活的浪潮。 改革开放的初衷,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让人民群众有越来越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40年来,每个中国人最切身体会到的、最真实感受到的,是衣食住行的日新月异,是现代生活的扑面而来。
改革开放的四川传递给世界的鲜明形象,是这里的人民每日每时的幸福表情,是这片大地上有滋有味的生活气息。
第六单元:城市的变奏。纵览人类社会,没有哪一个地区,能够以同样40年的时光,彻底改变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面貌。回望中国40年,在所有的改变中,最为直观的改变,无疑是我们生活的家园,特别是大大小小的各地城市。城市的发展成为现代美好生活的有力说明,成为改革开放丰硕成果的最好见证。
第七单元:创造的气象。改革开放,推动着传统中国的现代转型,实现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不断升级,描绘出大国崛起的宏伟蓝图。
在中国创造的队伍里,天府之国依然走在前列。四川以其坚实的基础、创新的精神、拼搏的干劲、超越的姿态,让一个又一个“四川造”声名远扬。
第八单元:开放的姿态。对内改革、对外开放,一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主旋律。只有世界的风吹进来,沉睡的大地才会真正复苏,交流与合作才会真正实现。40年来,四川不断打破盆地意识,积极对外开放,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和热情好客的姿态,迎来越来越多的海内外朋友,成为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