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gxi2xjp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为今后科学有效的护理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年期间收治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临床护理方法。结果:护理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发生率偏低,明显优于护理前,p<0.05;护理前后患者的肌钙蛋白和肌酸激酶同工酶均有降低,护理后患者的肌钙蛋白和肌酸激酶同工酶降低明显优于护理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全面合理的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和病死率。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体会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内科常见急诊,该病发病迅速且病情变化快,常伴随心力衰竭、心率失常等症状,严重者会发生脑猝死。急性心肌梗死是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疾病,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心肌血流供给出现中断或者急剧减少,心肌因发生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而坏死是急性心肌梗死的病理基础[1]。正确的救治方法、合理的护理对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我院选取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诊断均符合WHO关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同时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电图以及心肌酶的动态变化确诊。其中男性27例,占54.0%,女性23例,46.0%,年龄为45~77岁,平均年龄为(59.1±3.1岁),病程2~9年,平均病程为(4.5±0.6)年。
  1.2护理方法
  1.2.1心理护理 由于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突然且迅速,患者在入院后很容易出现焦虑、恐惧、害怕等不良情绪。此时,护理人员应该主动和患者进行沟通,详细讲解临床治疗的目的和预后等情况,消除患者的顾虑,护理时医护人员要注意态度和蔼,对于患者表现出的一些行为反应给予理解,耐心安慰患者,采取合理的措施稳定患者及家属的情绪,从而和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1.2.2 疼痛护理 由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伴随剧烈胸痛,而心肌梗死的面积会由于疼痛引发的心肌氧量增加而不断扩大[2]。因此护理人员在护理时应密切观察患者疼痛性质、疼痛部位、面色变化、呼吸变化等。若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主治医生,在其指导下,给予患者药物治疗,减轻患者的疼痛。
  1.2.3基础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患病与自身的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劳累、吸烟、饮食不良、紧张焦虑等都会诱发疾病发生。所以在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指导其戒烟、戒酒。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治疗后的第二周,可以知道患者进行四肢被动运动或轻微运动,以预防形成静脉栓塞。2周以后,待患者的病情稳定后,协助患者离床走动,根据患者的身体恢复情况决定运动量和运动次数。在饮食方面,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的饮食,食用含脂量、含盐量以及热含量、胆固醇含量较低并且富含维生素纤维的易消化食物,少食多餐,多吃水果、蔬菜、豆类和薯类食品,急性期患者以流食或者半流食为主。利用针灸、推拿等帮组患者缓解便秘。
  1.2.4健康护理 根据患者的心理、生活环境、教育程度等因素进行不同形式的建康教育。开展包括心理教育、作业治疗、恢复工作、控制易患因素、防止复发及紧急情况下的临时心肺复苏术。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真正参与疾病的自我护理中。
  1.2.5 吸氧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早期的时候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状,可能是由于细支气管发生水肿,使小气道出现狭窄,造成气道阻力增加,局部换气量减少,致使患者呼吸困难[3]。因此,可在发病早期给予患者鼻塞吸氧24h~48h,减轻患者疼痛及焦虑等症状。
  1.3统计学处理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均由我院数据处理中心专门人员进行,保证数据真实性与科学性。初步数据录入EXCEL(2003版)进行逻辑校对与分析,得出清洁数据采用四方表格法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结果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指因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所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在临床上常表现为胸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以及反应心肌损伤、缺血和坏死等一系列特征性的心电图改变[4]。临床表现常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心律失常、心功能衰竭、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损伤标记酶的升高以及心肌急性损伤与坏死的心电图进行性演变。急性心梗为冠心病严重类型,基本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管腔严重狭窄和心肌供血不足,而侧支循环未充分建立。在此基础上,一旦血供进一步急剧减少或中断,使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达1小时以上,即可发生心肌梗死。以下情况可能出现心肌梗死[5]:①管腔内血栓形成,粥样斑块破溃,粥样斑块内或其下发生出血或血管持续痉挛,使冠状动脉完全闭塞;②休克、脱水、出血、外科手术或严重心律失常,致心排血量降低,冠状动脉灌流量锐减;③重体力活动,情绪过分激动或血压剧升,致左心室负荷明显加重,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心肌需氧需血量猛增,冠状动脉供血明显不足。
  心肌梗死往往在饱餐特别是进食多量脂肪后,晨6时至12时或用力大便时发生[6]。这与餐后血脂增高,血粘度增高,易于发生血栓,上午冠状动脉张力高,易使冠状动脉痉挛,用力大便时心脏负荷增加等有关。心梗后发生严重心律失常、休克、心衰,进一步使心肌坏死范围扩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变化较快,如果不及时抢救,患者很可能有生命危险。临床研究显示,通过给予心肌梗死患者全面合理的护理措施后,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加快患者病情的好转,可以有效降低病死率,并降低患者出院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急性心肌梗死的过程中,要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运用一系列的综合治疗手段加强临床护理,发病早期积极的心理护理措施,合理健康的饮食,健康指导等护理,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愈率,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发生率偏低,明显优于护理前;护理前后患者的肌钙蛋白和肌酸激酶同工酶均有降低,护理后患者的肌钙蛋白和肌酸激酶同工酶降低明显优于护理前。综上所述,通过对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全面合理的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和病死率。
  参考文献:
  [1] 李丽娥,欧阳芳.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的护理体会[J].重庆医学2010,39(10):1319-1320.
  [2]周丽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J].重庆医学,2006,35(3):282-282.
  [3]鲍春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体会[J].山东医药,2008,48(22):39-39.
  [4]牛巧云.急性心肌梗死193例护理体会[J].山东医药,2007,47(29):116-117.
  [5]于春玲,杜雪莲,赵艳红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31):3465-3466.
  [6]赵玉环,曲晶,刘迎新等.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体会[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5(6):936-937.
其他文献
摘 要: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资料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本院收治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30例,研究组予以护理干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改善情况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肺活量、用力肺活量及最大通气量相关的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活动能力以及
期刊
摘 要:目的:观察不同阿片类药物应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术后镇痛效果。 方法: 随机将30例行臂丛神经阻滞的病人分为三组,分别为S组, M组, D组,S组为0.375%罗哌卡因30ml+生理盐水2ml,M组为0.375%罗哌卡因30ml+吗啡4mg, D组为0.375%罗哌卡因30ml+地佐辛5mg;麻醉方式均选择肌间沟法(注药20ml)+腋路法(注药12ml)臂丛神经阻滞,于麻醉后4h,8h,12h
期刊
摘 要:目的: 探讨介入溶栓治疗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护理要点及治疗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36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在介入溶栓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其临床治疗和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患者血浆粘度、血细胞压积、血浆纤维蛋白比较明显优于护理前,p<0.05;护理后患者大腿腿围减少和小腿腿围减少明显高于护理前,p<0.05,差
期刊
摘 要:目的:探究来氟米特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及用药安全性,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50例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环磷酰胺+中等量激素治疗,观察组给予来氟米特+中等量激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总有效率比较、复发率比较、尿蛋白定量改善、
期刊
摘 要:目的:分析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对急腹症诊断的临床价值,为临床诊断急腹症的方式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年10月到2012年10月至我院就诊的138例全部行腹部平片、B超、多排螺旋CT重建检查的急腹症患者的病例资料,按检查方式,分为腹部平片组、B超组及多排螺旋CT重建组,并与最后的病理检查结果比较、分析。结果:行多排螺旋CT重建检查诊断的准确率明显高于腹部平片及B超检查的诊断准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诊断肠扭转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5例经肠系膜血管最大密度投影和平面重组处理确诊为肠扭转的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CT影像结果显示,15例患者均有腹水征、 肠系膜血管呈漩涡征,3例肠系膜动脉有血栓形成,6例呈鸟喙征,5例肠系膜上的静脉和动脉呈换位征,7例呈双晕征或靶环征,7例肠管呈漩涡征。结论:肠扭转的典型特征可以在多层螺旋CT中显示出来,对诊断肠扭转有很大
期刊
摘 要:目的: 探究分析膝关节镜治疗半月板损伤的有效临床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67例半月板损伤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膝关节镜下手术治疗,并对患者给予有效的护理对策。结果 :术后一周,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访一年,患者的临床症状显著消失,且关节功能恢复较良好,膝关节活动度达到110°~120°。结论: 对半月板损伤患者给予积极、有效的护理对策,能够有
期刊
摘 要:目的:对单纯尺骨冠状突骨折行肘前内侧入路手术的临床有效性进行分析。方法:临床选取我院在2013年1月-2014年1月实施治疗的37例单纯尺骨冠状突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实施肘前内侧入路手术,观察分析37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37例患者的手术均成功实施,手术成功率为100%。经过6个月随访,患者的HSS评分优良率达到94.59%,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肘前内侧入路手术治疗单纯尺骨冠状突
期刊
摘 要:目的:观察无张力补片修补法治疗疝气的临床疗效,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为今后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本研究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疝气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则给予无张力补片修补法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疼痛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
期刊
摘 要: 目的:总结分析光动力治疗鲜红斑痣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0例鲜红斑痣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光动力疗法治疗,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其治疗效果与护理措施。结果:110例患者中13例(11.82%)完全治愈,35例(31.82%)基本治愈,38例(34.55%)好转,18例(16.36%)改善,6例(5.45%)无改变,总有效率为94.55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