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8月22日,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决定,在以往工作基础上,再取消和调整314项部门行政审批项目,其中取消184项、下放117项、合并13项。这次重点对投资领域、社会事业和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特别是涉及实体经济、小微企业发展、民间投资等方面的审批项目进行了清理。
会议依据行政许可法的有关规定,批准广东省“十二五”时期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面“先行先试”,对行政法规、国务院及部门文件设定的部分行政审批项目在本行政区域内停止实施或进行调整。
广东省处于改革开放前沿,市场发育程度较高,经济社会发展正全面进入转型期,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十分紧迫。
据了解,广东省级财政专项扶持资金中,将对2011年年出口额在300万美元(含)以下的小微企业投保给予80%的财政扶持,对投保进口信用保险的企业给予50%的财政扶持;在此基础上,广州、珠海、东莞等多个地市也已出台政策,再进一步给予10%至20%的小微企业保费支持。
在当前的背景下,小微企业健康发展对带动民间投资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意义巨大。
小微企业的力量
改革开放初期,凭借政策的探索与宽松,以民间投资为主、以私营企业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小微企业快速发展,克服了政府财力不足、社会资金短缺的困难,不仅为市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更为打破单一公有制体系、实现多种经济成分协调发展做出了实际贡献。
我国小微企业大多数活跃在市场竞争激烈的领域,与国有企业和大中型企业相比,有改革探索低成本、操作便利、社会引导作用突出、新机制引入快的特点。因此,其发展成果为国内企业改革实践提供了丰富且宝贵的经验。
目前,全国范围内经工商注册登记的小微企业占全部注册企业总数的90%以上,小微企业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分别占总量的60%、57%和40%,流通领域小微企业占全国零售网点的90%以上,上缴税收比例已经达到50%,小微企业正在以其灵活的运行机制和市场适应能力成为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小微企业已经成为缓解就业压力、保持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目前,国内小微企业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小微企业创业及管理成本低、市場的应变能力强、就业弹性高,正在成为目前社会就业机会的主要提供者和地方财政的主要来源。
近年来,科技型小微企业悄然兴起并迅速发展,成为技术进步中最活跃的创新主体。发达国家小微企业迅速成长,进而影响国家及社会发展的示范作用显著。实践证明,实验室经济是科技创新的孵化器,而小微企业是主要承载主体;个人发明和科技成果转化多从小微企业开始(如微软、苹果、用友);一些国家的小微企业正在成为科技人员、管理人员转化为创业者的“摇篮”。
国外小微企业帮扶有“道”
美国通过立法专门设置美国小企业管理局,通过提供技术支持、扶持小企业投资公司、帮助完成商业计划书、获得政府采购等对小微企业进行帮扶的做法值得借鉴。
美国小企业管理局在美国各地设立上千个小企业技术辅导中心,负责无偿的技术咨询和举办收费很低的培训班;设技术开发经费用于对小企业的技术支持;对已退休的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再让这些人员去培训其他人;在全国设立若干个商业信息服务中心,无偿为小企业提供各种服务。
成立于1957年的美国小企业投资公司被称为联邦政府与小企业之间的重要纽带。小企业投资公司主要针对资金需求在30万至500万美元之间、银行难以做出决策的项目进行投资支持,它弥补了小企业投资活动的真空。
美国小企业管理局下还设有政府采购部,保证小企业在政府采购中占有一定比例。这一比例是用法律保障的,因为政府往往容易或者乐于和大企业打交道而忽略小企业。主要借助两种做法,一是搁置购买,让小企业投标;二是拆散购买,把一个大项目分解开,让小企业参与进来。
上述做法效果良好。美国现在约有小企业2700万个,占美国企业总数的99%。美国人口有近三亿,意味着每十个美国人中至少有一个是企业的创业者。如果将儿童和老人的比例去除,创业者在具有劳动能力人口中占据的比重更大。
欧美其他国家在财政补贴和税收减免方面的帮扶措施也很有特色。如德国为小微企业提供创业启动资金,对于创办中小企业的失业者一次性资助1.2万欧元,对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提供的补贴达总投资额的30%,免征营业税或流转税,在落后地区新建的小企业可免交五年营业税,期满后享受比其他地区小企业更高的营业税起征点,小微企业固定资产折旧率可以较其他企业高10%。法国对新建小企业免三年所得税,某些地区期满后仍享受50%的税收优惠,并实行8个月的纳税宽限期,对小微企业的固定资产折旧率较其他企业高20%。意大利政府对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提供的补贴分别达总投资额的50%,对落后地区的小企业一年提供比其他地区高得多的一般性资本项目补贴。
不少国家都对小微企业研发设立政府专项计划、专项基金资助。如美国的小企业创新研究计划、英国的小企业研究和技术奖励计划、德国的中小企业研究与技术专项基金等。
以改革促小微企业发展
对国内不同行业和不同规模的企业调研发现,企业当前在市场准入领域遭遇无形约束和各类负担或压力很大的现象依然突出,影响到民间投资的信心和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
小微企业的成长需要保护,目前遇到的问题有必要通过减免税负、宽松行政环境、深化制度改革来予以解决。
一是减负。减少会议,让企业做该做的事;减少评比负担;维护公平竞争环境。
二是减压。减少企业的公共服务压力;减少行政前端介入压力。
三是减税到位。大幅度降低税率,调整起征点;将税费合并计算,降低实际税负;通过对小微企业改革征收方式的做法减少实际税额。
四是宽松环境。建议政府部门在公布数据或文件规定过程中注意准确区分个体工商户与企业的界限,提高微型企业的人数限定,让更多实质上的小微企业感受政策的积极作用;通过大幅度减少行政审批事项,降低小微企业运营中的阻力;减少非常规稽查,加大违法经营事实的查处力度,切实为小微企业提供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 在我们社会經济发展中缺乏小微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整体环境营造。建议修订长期发展规划,从制度设计、项目引导、产业集聚、场所安排、专业人员培育等方面给予具体的扶持。
广东省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
数据显示,至2012年6月末,广东银监局辖内银行业发放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8341.88亿元,比年初新增623.25亿元,新增小微企业贷款占全部新增贷款的20%,实现了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的目标。
广东银监局7月23日向社会公布了《关于进一步改进辖内银行机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意见》,其中16条落地措施与上海、深圳等地不同,并没有统一规定小微贷款不良容忍度,只要求各家银行报备,同时鼓励省内银行发放百万以下小微企业贷款,进行“小额授信调查”。
9月5日,广东省外经贸厅、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广东分公司、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共同启动了广东贸易信贷服务平台。针对小微企业特点,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广东分公司和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联合开发了“小微企业信保易”、“进口贸易项下银行保单”等金融服务方案,计划年内服务中小微企业近2000家。
汪洋:改革有困难,不改革会更困难,许多困难不是因为改革造成,恰恰是因为改革不深入、不系统、不配套造成的。继续改革,将克服困难走向辉煌;而不改革,就会在困难面前走向衰落。
广东要努力成为全国“行政审批项目最少,行政效率最高,行政成本最低,行政过程最透明”的先行区。当务之急是,要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加快企业投资体制改革。政府只审批或核准关系经济安全和影响资源环境的项目,其他都由投资者自主决策、自担风险、自负盈亏,坚决杜绝对企业自主投资搞变相审批。
——9月13日《南方都市报》
坚定不移地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一要按照应减必减、该放就放的原则,进一步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二要积极推进行政审批规范化建设。三要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和社会组织管理改革。四要进一步健全行政审批服务体系。五要加强政府监管。六要深入推进行政审批领域防治腐败工作。七要把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与投资体制、财税金融体制、社会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结合起来。
——8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公认“难啃的硬骨头”。难就难在取消与调整依托行政权力而生的行政审批项目,意味着行政权力的转移与依托行政审批项目而生的利益的消失,从这个角度来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恰似一场“革命”,而且是“革自己的命”。由于牵扯广泛的既得利益,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但会遭遇阻力,更易于发生反复,常常表现为要么难推动,要么形同割韭菜,才割一茬,又长了一茬甚或更多。而勇于“革自己的命”的坚定信念,乃是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当意识到政府的某些构成、某些方面已不合时宜,成为束缚生产力和社会活力的障碍之时,不珍惜历史赐予的改革机遇,就有丧失主动改革的可能。
——8月24日《羊城晚报》
会议依据行政许可法的有关规定,批准广东省“十二五”时期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面“先行先试”,对行政法规、国务院及部门文件设定的部分行政审批项目在本行政区域内停止实施或进行调整。
广东省处于改革开放前沿,市场发育程度较高,经济社会发展正全面进入转型期,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十分紧迫。
据了解,广东省级财政专项扶持资金中,将对2011年年出口额在300万美元(含)以下的小微企业投保给予80%的财政扶持,对投保进口信用保险的企业给予50%的财政扶持;在此基础上,广州、珠海、东莞等多个地市也已出台政策,再进一步给予10%至20%的小微企业保费支持。
在当前的背景下,小微企业健康发展对带动民间投资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意义巨大。
小微企业的力量
改革开放初期,凭借政策的探索与宽松,以民间投资为主、以私营企业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小微企业快速发展,克服了政府财力不足、社会资金短缺的困难,不仅为市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更为打破单一公有制体系、实现多种经济成分协调发展做出了实际贡献。
我国小微企业大多数活跃在市场竞争激烈的领域,与国有企业和大中型企业相比,有改革探索低成本、操作便利、社会引导作用突出、新机制引入快的特点。因此,其发展成果为国内企业改革实践提供了丰富且宝贵的经验。
目前,全国范围内经工商注册登记的小微企业占全部注册企业总数的90%以上,小微企业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分别占总量的60%、57%和40%,流通领域小微企业占全国零售网点的90%以上,上缴税收比例已经达到50%,小微企业正在以其灵活的运行机制和市场适应能力成为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小微企业已经成为缓解就业压力、保持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目前,国内小微企业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小微企业创业及管理成本低、市場的应变能力强、就业弹性高,正在成为目前社会就业机会的主要提供者和地方财政的主要来源。
近年来,科技型小微企业悄然兴起并迅速发展,成为技术进步中最活跃的创新主体。发达国家小微企业迅速成长,进而影响国家及社会发展的示范作用显著。实践证明,实验室经济是科技创新的孵化器,而小微企业是主要承载主体;个人发明和科技成果转化多从小微企业开始(如微软、苹果、用友);一些国家的小微企业正在成为科技人员、管理人员转化为创业者的“摇篮”。
国外小微企业帮扶有“道”
美国通过立法专门设置美国小企业管理局,通过提供技术支持、扶持小企业投资公司、帮助完成商业计划书、获得政府采购等对小微企业进行帮扶的做法值得借鉴。
美国小企业管理局在美国各地设立上千个小企业技术辅导中心,负责无偿的技术咨询和举办收费很低的培训班;设技术开发经费用于对小企业的技术支持;对已退休的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再让这些人员去培训其他人;在全国设立若干个商业信息服务中心,无偿为小企业提供各种服务。
成立于1957年的美国小企业投资公司被称为联邦政府与小企业之间的重要纽带。小企业投资公司主要针对资金需求在30万至500万美元之间、银行难以做出决策的项目进行投资支持,它弥补了小企业投资活动的真空。
美国小企业管理局下还设有政府采购部,保证小企业在政府采购中占有一定比例。这一比例是用法律保障的,因为政府往往容易或者乐于和大企业打交道而忽略小企业。主要借助两种做法,一是搁置购买,让小企业投标;二是拆散购买,把一个大项目分解开,让小企业参与进来。
上述做法效果良好。美国现在约有小企业2700万个,占美国企业总数的99%。美国人口有近三亿,意味着每十个美国人中至少有一个是企业的创业者。如果将儿童和老人的比例去除,创业者在具有劳动能力人口中占据的比重更大。
欧美其他国家在财政补贴和税收减免方面的帮扶措施也很有特色。如德国为小微企业提供创业启动资金,对于创办中小企业的失业者一次性资助1.2万欧元,对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提供的补贴达总投资额的30%,免征营业税或流转税,在落后地区新建的小企业可免交五年营业税,期满后享受比其他地区小企业更高的营业税起征点,小微企业固定资产折旧率可以较其他企业高10%。法国对新建小企业免三年所得税,某些地区期满后仍享受50%的税收优惠,并实行8个月的纳税宽限期,对小微企业的固定资产折旧率较其他企业高20%。意大利政府对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提供的补贴分别达总投资额的50%,对落后地区的小企业一年提供比其他地区高得多的一般性资本项目补贴。
不少国家都对小微企业研发设立政府专项计划、专项基金资助。如美国的小企业创新研究计划、英国的小企业研究和技术奖励计划、德国的中小企业研究与技术专项基金等。
以改革促小微企业发展
对国内不同行业和不同规模的企业调研发现,企业当前在市场准入领域遭遇无形约束和各类负担或压力很大的现象依然突出,影响到民间投资的信心和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
小微企业的成长需要保护,目前遇到的问题有必要通过减免税负、宽松行政环境、深化制度改革来予以解决。
一是减负。减少会议,让企业做该做的事;减少评比负担;维护公平竞争环境。
二是减压。减少企业的公共服务压力;减少行政前端介入压力。
三是减税到位。大幅度降低税率,调整起征点;将税费合并计算,降低实际税负;通过对小微企业改革征收方式的做法减少实际税额。
四是宽松环境。建议政府部门在公布数据或文件规定过程中注意准确区分个体工商户与企业的界限,提高微型企业的人数限定,让更多实质上的小微企业感受政策的积极作用;通过大幅度减少行政审批事项,降低小微企业运营中的阻力;减少非常规稽查,加大违法经营事实的查处力度,切实为小微企业提供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 在我们社会經济发展中缺乏小微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整体环境营造。建议修订长期发展规划,从制度设计、项目引导、产业集聚、场所安排、专业人员培育等方面给予具体的扶持。
广东省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
数据显示,至2012年6月末,广东银监局辖内银行业发放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8341.88亿元,比年初新增623.25亿元,新增小微企业贷款占全部新增贷款的20%,实现了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的目标。
广东银监局7月23日向社会公布了《关于进一步改进辖内银行机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意见》,其中16条落地措施与上海、深圳等地不同,并没有统一规定小微贷款不良容忍度,只要求各家银行报备,同时鼓励省内银行发放百万以下小微企业贷款,进行“小额授信调查”。
9月5日,广东省外经贸厅、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广东分公司、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共同启动了广东贸易信贷服务平台。针对小微企业特点,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广东分公司和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联合开发了“小微企业信保易”、“进口贸易项下银行保单”等金融服务方案,计划年内服务中小微企业近2000家。
汪洋:改革有困难,不改革会更困难,许多困难不是因为改革造成,恰恰是因为改革不深入、不系统、不配套造成的。继续改革,将克服困难走向辉煌;而不改革,就会在困难面前走向衰落。
广东要努力成为全国“行政审批项目最少,行政效率最高,行政成本最低,行政过程最透明”的先行区。当务之急是,要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加快企业投资体制改革。政府只审批或核准关系经济安全和影响资源环境的项目,其他都由投资者自主决策、自担风险、自负盈亏,坚决杜绝对企业自主投资搞变相审批。
——9月13日《南方都市报》
坚定不移地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一要按照应减必减、该放就放的原则,进一步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二要积极推进行政审批规范化建设。三要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和社会组织管理改革。四要进一步健全行政审批服务体系。五要加强政府监管。六要深入推进行政审批领域防治腐败工作。七要把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与投资体制、财税金融体制、社会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结合起来。
——8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公认“难啃的硬骨头”。难就难在取消与调整依托行政权力而生的行政审批项目,意味着行政权力的转移与依托行政审批项目而生的利益的消失,从这个角度来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恰似一场“革命”,而且是“革自己的命”。由于牵扯广泛的既得利益,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但会遭遇阻力,更易于发生反复,常常表现为要么难推动,要么形同割韭菜,才割一茬,又长了一茬甚或更多。而勇于“革自己的命”的坚定信念,乃是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当意识到政府的某些构成、某些方面已不合时宜,成为束缚生产力和社会活力的障碍之时,不珍惜历史赐予的改革机遇,就有丧失主动改革的可能。
——8月24日《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