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导航
文档转换
企业服务
Action
Another action
Something else here
Separated link
One more separated link
vip购买
不 限
期刊论文
硕博论文
会议论文
报 纸
英文论文
全文
主题
作者
摘要
关键词
搜索
您的位置
首页
期刊论文
演生、帝籍与表征:南宋“进书仪”发覆
演生、帝籍与表征:南宋“进书仪”发覆
来源 :历史教学·高校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player2
【摘 要】
:
摘 要 南宋时期,与皇帝密切相关的皇家谱牒、皇帝御制书籍和帝王学书籍修毕,朝廷会拟定和举行盛大仪式向皇帝进呈,并奉安于特定殿阁。自北宋以降,进书仪注经过不断演变,于绍兴二十七年进呈玉牒、类谱时最终定型并固定化,成为南宋国家礼典的重要组成部分。借由制定和实施烦琐隆重的礼仪,宋高宗向天下臣民宣示,意欲遵循“祖宗之法”,恢复右文政策,崇尚文治;试图从文化建设上击败金人,寻求心理优越感,建立不朽功业,构建
【作 者】
:
他维宏
【出 处】
:
历史教学·高校版
【发表日期】
:
2021年4期
【关键词】
:
南宋
进书仪
玉牒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下载此文
赞助VIP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其他文献
由家书观御史品性——江春霖手札小考
摘 要 晚清御史江春霖因不畏强权、直言敢谏而名闻天下。宣统二年弃官归家后,仍胸怀天下、造福乡里。但过往之研究却鲜有从其品性入手者。南开大学图书馆现藏有江春霖书与其子江祖莼之手札十八通,本文即借助于这些珍贵家书,对一代御史的品性及为官之道进行探讨。 关键词 江春霖,手札,品性 中图分类号 K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457-6241(2021)08-0061-05 江春
期刊
江春霖
手札
品性
20世纪30年代辽宁地区离婚案的文化透视
摘 要 民国初年,在中国沿海及内陆发达地区出现了离婚潮。它的出现除了受到近代以来男女平等思想的浸染外,更受到民国成立后法律制度层面对男女平等意识的鼓励与强化的影响。辽宁地区出现离婚潮稍晚于内地,其兴盛于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并伴有自己的特点。本文以此时段辽宁地区的典型离婚案为切入点,对当时的离婚现象进行剖析,力图从文化角度说明离婚潮与时代进步之间的互动关系。广大渴望新生活的妇女们希冀通过离
期刊
民国
辽宁
离婚
文化透视
杜鲁门的胜利:1945年华盛顿会议与联合国管制原子能的缘起
摘 要 在英美尤其是英国推动下,1945年11月美国、英国、加拿大三国首脑在华盛顿举行会晤,就原子能国际管制及三国核合作进行会谈。会议发表的《华盛顿宣言》,奠定了联合国原子能委员会的成立基础,是原子能国际管制的重要一步;会议达成关于三国核合作的备忘录,因美英理解的不同导致执行时大打折扣。由于美国保持核技术优势,以及在谈判中缩短谈判时间、不设会议日程等策略,华盛顿会议最终的结果,更符合美国的利益。
期刊
哈里·杜鲁门
国际管制
华盛顿宣言
原子能
古罗马公共浴场的捐赠及其社会作用研究
摘 要 作为古罗马帝国时期人们生活中心之一的公共浴场受到了罗马各个阶层的关注,其建造和维护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国家财政上的支持、皇帝的捐赠以及其他富有公民个人的馈赠。这些捐赠行为不仅促进了古罗马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同时也推动了城市化运动的蓬勃发展和罗马文化向被征服地区的传播。 关键词 古罗马,公共浴场,资金,捐赠 中图分类号 K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457-6241(2021)0
期刊
古罗马
公共浴场
资金
捐赠
康熙雍正年间江苏私盐问题述论
摘 要 江苏是清王朝重要的食盐生产区和运销区,自清初起,私盐兴贩就十分猖獗,康雍年间,穷民以贩私谋生,商贾假私盐图利,回空漕船运丁等则私藏夹带,盐贩私枭活跃于淮扬、泰州、镇江等地。由于盐捕官兵查拿不力,灶户、窝家与私贩通同隐讳,禁私又不能清源,以至贩私愈演愈烈,私贩成群结伙,盐枭以武力捍卫,他们抗拒兵捕,骚扰百姓,甚至杀人越货,民间苦不堪言,盐徒勾结官府,贿通吏役,官役参与贩私,不仅使朝廷禁缉私制
期刊
江苏
私盐
缉查
地方社会
秦汉时期湔氐道地望及相关问题研究
摘 要 秦汉时期位于蜀郡的湔氐道是一个记载较少的秦汉政区,其地望问题在近代以来引起了争议,迄今为止共存在“茂州说”“松潘说”“灌县说”三种主要观点。本文认为,秦汉时期湔氐道所在的核心区域应该始终位于湔山、湔水等诸湔地附近,而在今都江堰市一带的可能性最大,其具体辖域在先秦时期应该较为广阔,尤其北境或可抵达今汶川、茂县、理县等地,至两汉时期则大幅缩小。湔氐道是秦汉道制中的一个典型案例,它的发展演变过程
期刊
湔氐道
道制
华夷
江源地理知识
乡土认同与德意志帝国时期政治社会矛盾的舒解
摘 要 德意志帝国时期的快速现代化转型导致传统与现代激烈碰撞,引发社会、政治、思想文化等诸多领域的剧烈矛盾。为此,需要寻找一种为社会普遍接受的公共因子,来舒解帝国内部的各种矛盾,以便巩固新统一的民族国家,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而作为人们记忆原点和情感落点的“乡土”即是这样一种公共因子。它不仅成为消弭因德国特殊历史发展而形成的地方忠诚意识与统一民族国家认同矛盾的最大公约数,而且成了舒解各类敌视德意志
期刊
德意志帝国
转型
乡土
民族认同
其他学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