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中学英语合作学习的优越性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早在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著名教育家David Koonts首先倡导并实施,即把班级分成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集体,在实施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用不同的合作学习方式展示自我,从而提高每个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我国英语课改推出《英语课程标准》,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要求“把英语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促使学生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增强合作意识”。这种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小组间的英语合作学习的方式,将彻底打破以往单一、呆板的传统英语教学方式,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智慧和潜能。
二、 合作学习在情感和认知活动上有独特的优势
(一) 激发兴趣,增强自信,升华情感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有兴趣就能满怀激情地完成学习任务,学习就会进步,自信心就会增强。课堂上要力争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根据教材内容,创设情境,充分利用电化教学设备,通过画面、图片、声音、视频等多种直观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课堂上还要多用表扬的语言,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二) 用爱心和微笑点燃学生的自尊心
自尊心是一个人要求得到别人肯定和重视以及自身存在价值的一种重要的积极的情感。一旦失去了自尊,就会丧失自我,失去自信。作为教师,一个真诚的微笑,一句关爱的问候,有时就能消除学生的恐惧和自卑心理,使他们的自尊心得到及时的保护。
三、 合作学习的应用策略
(一) 合理分组,明确分工,共同参与,共同进步
小组合作学习容易出现“争抢”和“搭顺车”等现象,这不利于增强小组团体意识和探究能力。老师要进行明确分工,明确到小组内每个人都有事可做。可以设置记录员、发言员、监督员、管理员等,这些角色是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的。小组长可以是发言员、操作员;记录员也可以是发言员、监督员,并定期轮换。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合作技能,小组成员共同进步。
(二) 合作学习,取得成功
课前活动:可围绕当日天气、学生出勤、班级记事、新闻报道和名人故事等话题,安排课前5分钟报告活动;也可以预习新课,让学生初步了解新课内容。培养主动学习英语的良好习惯,增强听课的针对性。
课中活动:现行英语教材内容丰富、题材多样,是进行合作学习的好素材。教师应有意识地围绕教学内容,创设便于小组交流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言语交际活动。
课后活动:课后不仅要纵观全班各组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缺点,进行及时表扬、鼓励与建议,还可以合作学唱英语歌曲,合作出英语墙报等。
(三) 教师调控能力,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关键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调控实现的。开展合作学习活动的方式很多,不同的课型可以采用不同的合作方式。具体方式如下:
1. 小组合作预习新课
教师把预习的内容及要求告诉学生,让学生按要求进行预习,经过对课文和语法难点要点的小组讨论,可以有的放矢地听老师在课堂上讲评,逐一解决疑点。
2. 小组合作口语
学生可以固定或变换搭档,采取坐着或站着等姿势,进行朗读对话、课文问答、句型操练或交际练习,提高口语能力。
3. 小组合作词汇
听写练习后可以分组交叉批改,并在合作小组之间进行竞赛。
4. 小组合作,开展对话或角色扮演活动
学生可在小组内分别扮演角色,进行情景口语练习,巩固需要掌握的语言点。
5. 小组合作语法
学生分小组对所需掌握的语法项目进行讨论,一定会记忆深刻,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6. 小组合作阅读或辩论
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或辩论,给学生一个发挥的舞台,既可提高教学质量,又可提高学生素质。
7. 小组合作讨论
小组合作讨论可以有以下一些主要内容: ① 对课文标题、插图等展开讨论,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② 对课文段落、细节、佳句、体裁、写作特点等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鉴赏和概括能力; ③ 对课文难句、长句、关键词语等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理解运用能力; ④ 对课文时代背景、作者的态度和观点等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
8. 小组合作写作
小组成员根据选定的题目进行实际创作,写完后组员互评、互改,并用红笔划出精彩的句段,最后由其中一位组员负责抄写定稿,署上小组成员的姓名。这样每个学生都会为自己和小组的荣誉认真写作,增加小组的凝聚力。
总之,应用小组合作教学英语,有利于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语言交际环境,大量增加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语言交际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竞争向上的精神。学生的心理素质、知识运用等各种能力也得到锻炼和提高。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早在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著名教育家David Koonts首先倡导并实施,即把班级分成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集体,在实施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用不同的合作学习方式展示自我,从而提高每个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我国英语课改推出《英语课程标准》,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要求“把英语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促使学生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增强合作意识”。这种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小组间的英语合作学习的方式,将彻底打破以往单一、呆板的传统英语教学方式,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智慧和潜能。
二、 合作学习在情感和认知活动上有独特的优势
(一) 激发兴趣,增强自信,升华情感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有兴趣就能满怀激情地完成学习任务,学习就会进步,自信心就会增强。课堂上要力争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根据教材内容,创设情境,充分利用电化教学设备,通过画面、图片、声音、视频等多种直观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课堂上还要多用表扬的语言,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二) 用爱心和微笑点燃学生的自尊心
自尊心是一个人要求得到别人肯定和重视以及自身存在价值的一种重要的积极的情感。一旦失去了自尊,就会丧失自我,失去自信。作为教师,一个真诚的微笑,一句关爱的问候,有时就能消除学生的恐惧和自卑心理,使他们的自尊心得到及时的保护。
三、 合作学习的应用策略
(一) 合理分组,明确分工,共同参与,共同进步
小组合作学习容易出现“争抢”和“搭顺车”等现象,这不利于增强小组团体意识和探究能力。老师要进行明确分工,明确到小组内每个人都有事可做。可以设置记录员、发言员、监督员、管理员等,这些角色是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的。小组长可以是发言员、操作员;记录员也可以是发言员、监督员,并定期轮换。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合作技能,小组成员共同进步。
(二) 合作学习,取得成功
课前活动:可围绕当日天气、学生出勤、班级记事、新闻报道和名人故事等话题,安排课前5分钟报告活动;也可以预习新课,让学生初步了解新课内容。培养主动学习英语的良好习惯,增强听课的针对性。
课中活动:现行英语教材内容丰富、题材多样,是进行合作学习的好素材。教师应有意识地围绕教学内容,创设便于小组交流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言语交际活动。
课后活动:课后不仅要纵观全班各组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缺点,进行及时表扬、鼓励与建议,还可以合作学唱英语歌曲,合作出英语墙报等。
(三) 教师调控能力,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关键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调控实现的。开展合作学习活动的方式很多,不同的课型可以采用不同的合作方式。具体方式如下:
1. 小组合作预习新课
教师把预习的内容及要求告诉学生,让学生按要求进行预习,经过对课文和语法难点要点的小组讨论,可以有的放矢地听老师在课堂上讲评,逐一解决疑点。
2. 小组合作口语
学生可以固定或变换搭档,采取坐着或站着等姿势,进行朗读对话、课文问答、句型操练或交际练习,提高口语能力。
3. 小组合作词汇
听写练习后可以分组交叉批改,并在合作小组之间进行竞赛。
4. 小组合作,开展对话或角色扮演活动
学生可在小组内分别扮演角色,进行情景口语练习,巩固需要掌握的语言点。
5. 小组合作语法
学生分小组对所需掌握的语法项目进行讨论,一定会记忆深刻,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6. 小组合作阅读或辩论
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或辩论,给学生一个发挥的舞台,既可提高教学质量,又可提高学生素质。
7. 小组合作讨论
小组合作讨论可以有以下一些主要内容: ① 对课文标题、插图等展开讨论,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② 对课文段落、细节、佳句、体裁、写作特点等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鉴赏和概括能力; ③ 对课文难句、长句、关键词语等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理解运用能力; ④ 对课文时代背景、作者的态度和观点等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
8. 小组合作写作
小组成员根据选定的题目进行实际创作,写完后组员互评、互改,并用红笔划出精彩的句段,最后由其中一位组员负责抄写定稿,署上小组成员的姓名。这样每个学生都会为自己和小组的荣誉认真写作,增加小组的凝聚力。
总之,应用小组合作教学英语,有利于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语言交际环境,大量增加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语言交际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竞争向上的精神。学生的心理素质、知识运用等各种能力也得到锻炼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