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语文学“9的乘法口诀”

来源 :小学数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013wy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乘法口诀是思维的浓缩,是简化的语言,也是数学文化的国粹。苏教版教材将乘法口诀安排在二年级上册。教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师都有体会,当学到"9的乘法口诀"时,面对相似的学习流程,相近的学习内容,学生已经失去往日的新鲜感。如何延续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9的乘法口诀"这节课时,我们从二年级语文课本中《数九歌》获得启发:何不让学生跟着语文学习乘法口诀呢?从这一想法出发,笔者摆脱教材例题的束缚,打破课堂常规样式,挖掘适合二年级学生的古诗、儿歌、故事中的学习素材,使单调的乘法口诀学习变得文理相融,既焕发了语文的灵动美丽,又彰显了数学的魅力。
其他文献
自Van Dyne和Le Pine把建言行为引入到组织行为学领域之后,这一话题便成为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基于建言的内涵特征,本文首先提出以往建言研究的三种范式,即人际风险视角、责任义务视角和价值信念视角,并根据三种视角对以往理论研究进行回顾。然后,基于控制论的视角,本文从建言内容产生、建言内容表达、建言采纳、建言效能整个过程进行展望,提出了未来建言研究的方向。
众所周知:这句俗语的意思是说,三个普通人的智慧合起来要顶一个诸葛亮.这句俗语从数学角度看有道理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