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骨平台合并胫腓骨干复杂骨折26例疗效分析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_be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胫骨平台合并胫腓骨干复杂骨折是一种临床常见的严重损伤,既要掌握关节部位需解剖复位的原则,又要贯彻减少剥离、不干扰骨折端生物内环境的BO原则,治疗难度大,单一内固定方法往往难以解决,需联合应用不同内固定方法。针对胫骨平台合并胫腓骨干复杂骨折选择趋于合理的内固定方法值得探讨。2008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26例,联合应用交锁髓内钉和锁定接骨板,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共26例患者,男17例,女9例;年龄18~62岁,平均40.2岁;均为闭合性骨折。致伤原因:车祸伤15例,坠落伤6例,煤矿、工地事故致伤5例,合并颅脑、胸腹等多发伤6例。受伤距手术时间为1~8天,平均4天。
   手术方法:手术采用止血带下劈开髌韧带的下行插针法,均采用扩髓型带锁髓内钉,先闭合复位胫骨干骨折后置入主钉,压棒后置入远端2枚锁定,胫骨平台骨折采用内或外侧切口,精确复位关节内骨折后打入近端锁定并放置锁定接骨板固定。
   术后处理:术后48小时开始在床上行踝、膝关节功能锻炼。1周后借助CPM被动功能活动,逐渐改为行主动关节功能锻炼。定期复查X线片,依据骨愈合情况决定负重训练的量。
   结 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6个月,平均14个月。1例伤口感染,经换药引流处理后愈合;无严重感染、骨髓炎病例;1例患者出现胫骨干部骨延迟愈合,该动力锁定后愈合。平均骨临床愈合时间为4.8个月。远期疗效评定,优28肢,良5肢,可2肢,差1肢,优良率为91.2%。
   讨 论
   胫骨平台骨折的处理关键是恢复胫骨关节面和关节的稳定性,一般需要手术重建和坚强内固定。关节面骨折后,关节功能的恢复通常与精确复位相对应。胫骨干中下段骨折,营养血管易受损伤,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发生率高,不破坏骨折端生物环境、减少剥离骨膜是防止骨不愈合的最好措施[1]。胫骨平台合并胫骨干骨折治疗上要兼顾关节面的解剖复位和保存血液供应,最大限度恢复关节功能和减少并发症发生。
   交锁髓内针是以间接复位,远离骨折端操作,中央夹板式髓内固定,骨折端加压,动力化等优点成为目前骨干骨折的首选,在多段骨干骨折时更具有优越性。锁定接骨板是以“内固定支架”的原理对骨折断端予以固定,避免了对骨皮质的压迫,更好地保护了钢板下外骨膜的血运,其角稳定作用和纵向稳定作用下也保证了骨折断端的稳定,对涉及干骺骨质疏松状态下,这种角度锁定的固定特点具有更好的骨质把持能力[2]。两种内固定方法结合,既兼顾平台骨折的解剖复位和坚强固定,有保证最大限度减少剥离、保护血运。坚强的固定使患者能早期功能锻炼,为恢复理想下肢功能创造条件。
   联合应用交锁髓内针和锁定接骨板技术操作要求熟练掌握胫骨髓内钉闭合置钉技术,避免切开复位对骨折端血运的破坏。注意近端锁定要在平台骨折复位后再打入,以免影响关节面复位。锁定螺钉采用单皮质技术。
   联合应用交锁髓内针和锁定接骨板不能治疗所有胫骨平台合并胫骨干骨折,适应证为平台的单髁骨折合并胫骨干骨折,不能应用于胫骨平台复杂C型骨折合并胫骨干骨折。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与母体血清标志物联合筛查胎儿染色体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6932例14~20周孕妇行母血筛查。13412例18~28周孕妇行超声检查。对筛查高风险、以往有异常胎儿分娩史孕妇及孕妇本人为染色体异常者行产前诊断。结果:母血筛查高风险452例,阳性率6.52%。超声筛查高风险511例,阳性率3.81%。经染色体核型分析529例,检出异常者15例,产后随访漏诊1例,其中母血筛查高
摘 要 目的:探讨宫颈环扎术治疗孕期宫颈机能不全的临床效果及影响宫颈环扎术成功因素。方法:收治宫颈环扎术患者1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宫颈环扎术能延长孕周,足月产8例,早产3例,流产1例,新生儿存活10例。结论:宫颈环扎术对治疗宫颈机能不全所致的晚期习惯性流产效果良好。选择适宜的手术时机,防治感染,及时治疗妊娠合并症,有利于提高宫颈环扎术成功率。  关键词 宫颈机能不全 宫颈环扎术 妊娠  宫
摘要目的:分别应用更昔洛韦眼用凝胶和阿昔洛韦滴眼液对于单疱性病毒性角膜炎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收治76例单疱性病毒性角膜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8例)采用阿昔洛韦滴眼液进行治疗,治疗组(38例)采用更昔洛韦眼用凝胶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12%和57.89%,治疗组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