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火星,一个表面覆满氧化铁的枯红色星球。这里是人类尚未涉足之地,无尽星海中离我们最近的岛屿。它的表面有太阳系中最高的山和最长的峡谷,这里的夕阳不是血红而是苍蓝。当你在夜晚抬头仰望,会发现一大一小两颗形状诡异的月亮。
自古以来,人类便对这颗红色星球充满了想象和神往。近百年来,人类更是钟情于火星题材创作,从文学、电影到动漫、游戏,火星承载了太多人类关于异域最美好的愿望与最恐怖的想象。随着人类开始派遣各种各样的探测器去火星探测,火星的神秘面纱被一点点揭开,移民火星的梦想也被一步步放大。
7月23日,中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发射,火星,这一古老的科幻话题再度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为此,《新民周刊》独家采访了小说《火星救援》的中文翻译陈灼。作为一名资深的游戏设计师,执着的太空迷,他眼中关于火星的小说、影视剧和游戏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
两个程序员的时空对话
说到火星题材的影视剧,由马特·达蒙主演的《火星救援》一定是其中不容错过的一部。这部2015年上映的火星题材电影和之前的火星求生电影有非常大的不同。之前的火星求生电影要不就是加入了大量的想象,如《鲁宾逊太空历险》,要不然就是几天时间内单纯的脱困,如《红色星球》。靠着人类当下掌握的科学技术,不掺入太多的艺术夸张在火星上生存这么多天,《火星救援》是第一个。
这当然和这部电影的原作者安迪·威尔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安迪·威尔是个天才少年,15岁开始给核试验基地当程序员。20岁从加州大学计算机专业退学工作,曾任职美国在线和暴雪娱乐公司,是个典型的理工男——不善交际,沉迷于相对论物理、轨道力学和载人飞船,业余时间写写小说。
2009年,安迪·威尔陆续将他的小说《火星救援》贴在自己的个人网站上,供人免费阅读,结果只有3000个读者。然后他把书放到了亚马逊上的自出版平台,标价0.99美元。结果不到3个月,小说卖掉35000份,比他之前網站上免费下载的次数还多。最终,小说销量好到一路冲上亚马逊和《纽约时报》的虚构类图书榜首。2013年3月,兰登书屋以六位数买下小说的版权。仅仅四天后,安迪·威尔又接到了来自20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的橄榄枝。2015年10月,根据安迪·威尔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火星救援》上映,再度引发全球观影狂潮。
虽然这是一部根据虚构小说改编的电影,背景是在人类尚未涉足的火星,但却没有让这颗星球显得神秘莫测,反而真实得就像新疆的戈壁荒滩。虽说主角被困在了异星,但他没有应有的恐惧与绝望,反而带着一股人定胜天乐观精神。
科学,正是这部电影或者说小说的风格基础。作为小说的中文翻译者,陈灼对此深有感触。“许多人怕看科幻小说,尤其是硬科幻小说,主要就是觉得科学术语太多,科学概念太高深,完全理解不能。但是,身为一个科技宅男,安迪·威尔却会根据火星现有的情况,真的提出一个个在火星上可能出现的问题,然后给每一个问题想方法。整个故事设定的时间点,以及火星探索所采用的科技手段,都是根据现实中各种版本的NASA火星计划来的。所有的解决方案,也都是安迪·威尔一步步算出来的。这种极度追求真实的态度,甚至影响到了他的作品结构。你会发现,马克·沃特尼每次遇到问题,基本上都是这样的发展套路——分析问题、做出假设、小规模求证、确定方案,展开实施……这种触手可及的工程步骤,不仅让我们这些理科男觉得每一个细节都真实到不可思议,也让千千万万个普通读者看得过瘾。”
实际上,为了让小说在科学上尽可能精确,安迪自学了轨道力学、植物学、天文学、航空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甚至还编了个软件,只为了精确计算从地球到火星的航行时间。此外,他还有三千个高手助阵。《火星救援》最开始,是在安迪·威尔的博客上连载的。科技宅男的博客读者,自然大部分也都是科技宅男。这些人中有很多专业化学家、物理学家、电子工程师等,他们真的会坐下来计算《火星救援》里的那些东西,指出其中某一处在科学上不准确。经过三千专家的挑错,作品的科学性无可置疑。以至于书出版后,NASA 一位负责人惊讶于这本书对于 NASA 和航空技术了解的准确性,跑过来问安迪:“你是不是写的时候认识 NASA 的人?
有了原著的扎实科学根基,电影的创作更是锦上添花。影片获得了美国国家航天局(NASA)的全力支持。剧本有50页的内容都是有关NASA的细节,力求呈现出的宇航员形象和行动符合实情。可以说,剧中的绝大多数场景和细节都在现实中有迹可循,只是剧组发现现实中的火星宇航服巨大而笨重,就像巴斯·光年的飞行服似的,而在最终的设计中在参考原版的基础上增加了更多实用性和美观性。
当然,小说也不是无懈可击的。为了推动情节发展,安迪设计了一场沙尘暴将男主角落在了火星。实际上,火星表面的气压平均为600帕,约为地球海平面气压100千帕的0.6%。因为气压太低,火星上的一个“猛烈风暴”实际上相当于清风拂面。陈灼说,安迪承认这是他的小说里最大的漏洞。
火星表面的气压平均为600帕,约为地球海平面气压100千帕的0.6%。
还有一点也是小说作者安迪没有料到的。那就是2015年9月28日,也就是影片在美国上映四天前,NASA宣布在火星表面发现了有液态水活动的证据。“小说的设定是火星没有水存在,所以才需要男主角费尽心思地去用氢和氧反应生成水,后来还发生了氢气爆炸的事故。”陈灼说,在安迪设定的故事背景里,出了事故的宇航员马克·沃特尼总是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如果知道火星地表有水,安迪一定会为男主角设计一套装置直接从土壤里提炼水的。反正,巧妙化解生存难题一直安迪在这部小说中的拿手好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