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条牵着的梦

来源 :东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yi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几何时,不经意间与“书法”结下了不解之缘,“黑白线条”中所蕴涵的那种特别的美,以及“书圣”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中所富有的东方文化的精神特质,将一颗朦朦胧胧的心深深地吸引。
  曲指十数载,“非人磨墨,墨磨人”,坚持不懈地“静守”中,极其虔诚地崇尚、尊重以及在诸多老师的指导下努力学习,业余时间变得十分充实,感受到其中枯燥的同时也获得不少快乐,书法上取得一点长进或一点点成绩,总会得到周围同事和领导的赞扬,顿觉力量倍增;他人的“索字”令人激动之余便是满心的感激!也逐步认识到书法那极其抽象的特性中集聚的丰厚的文化内涵正是由于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和几千年的历史沉积所致。
   曾经的迷恋变成了现在的梦中情人。多少次梦中就书法上不明白的问题向书家讨教,书家针对所提的问题似乎从理论和技法上讲了些什么,一点不留下印象,而书家那饱填笔墨,酣畅淋漓的示范是如此激荡人心,书家的手是那样的灵巧,笔在其手里变得异常舒贴,提、按、使转犹有神助,中锋与侧锋的变换恰似魔法,每一根点画线条都鲜灵活现,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在凝神屏气的静观中感受到自己的心情随书家运笔的急缓而起伏不已,本来的问题变得早已不是问题了,油然而生的是惊叹书家驾驭笔墨的能力:化腐朽为神奇!
  恍惚之间,笔转到自己手里,试图按书家示范的方式来体验一番,顿时感觉手和笔根本不听使唤,那种提不住、拖不动笔的感受令人十分沮丧,情急之下硬是将自己从梦中憋醒,醒后坐起身来直发愣!当似乎明白是什么事情的时候,赶紧倒下去竭力找回刚才梦中书家示范的情形,可本来就模糊的书家稍纵即逝的飘然而去……
  “好梦留人睡,忽醒成忆追”,有这种“线条梦”的伴随,生活也平添了许多乐趣,学习书法早已不再是人们所想象的那样枯燥乏味、没有意义,业余时间总惦记着摆弄摆弄笔墨,尽管水平不高,“书家”之梦是那样的遥远,但依然痴心不改、乐此不疲!正如人们休闲的方式多种多样,节假日,到风景名胜去游览一番,确是一件美事!不过,利用长假到图书馆去借一摞自己喜爱的书,躲到一个僻静的角落埋头苦读、细细品味,未免不也是一种情调。
  
  冷漠与无奈
  
  周末,到市中心的大商场去买东西,一下汽车,就看到一幕不愿意看到的情形:一个年岁不大的男人跪在地上不停地向路人磕头,也不管路人是否进行了施舍,旁边躺着一个用一些破烂衣服裹着的小孩。
  刚开始见到如此情形,不免震动恻隐之心施舍一些硬币,而且自己对没有几个路人施舍而感到很不平,站在十字路口的天桥上还回过头来看一看,不由地产生一种感慨:现在的社会真是!越来越少了点人情味多了一些冷漠!
  然而,见到的次数多了,自己又不由自主的对以前的想法产生了一些怀疑,因为现在的我也像其他路人一样视而不见了,难道我自己也出现了问题?不由地反问自己。
  后来读到一个东北记者通过在大庆市“卧底采访”乞丐和自己乞丐生涯的亲身经历所写的一篇调查报告,丐帮乞讨的种种“怪招”与自己所看到的一幕是多么惊人的相似,其中讲到有的乞丐竟然“租用”或者“拐买”来的小孩作“道具”以便赢得他人的同情,如果是真的,如此想一想,心里不由地打起寒颤!
  也许是心理作用,再路过的时候不免认真观察一番:那男人也不缺胳膊少腿的,看他磕头的样式给人的感觉非常“专业”,一分钟的频次估计快赶上交流电的频率,旁边的小孩也不知怎地总是一个姿势在那里一动不动,也不见其哭泣……
  普通百姓共同的行为方式和心理应该值得去探究,其本身的合理性是不容质疑的,怪罪他们只能说明自己比较幼稚,社会问题中的真真假假令人眼花缭乱,社会现象背后的复杂性已让人们无所适从……
  正如以前刚开始运行“希望工程”一样,在我的记忆中人们参与的情形并不积极,因为人们担心的是自己捐献出去的钱根本就到不了需要捐献者的手里……而当推出“一帮一”结对子的方式之后,捐献的钱能够真正到你希望帮助的人的手里的时候,人们参与的兴趣才逐渐踊跃起来:多少失学的小孩和考上大学而没钱上学的大学生正是在诸多热心人的帮助之下得以走进校园……此类故事不胜枚举!
  面对诸多社会现象,仅凭直觉和善良的愿望来作出判断未免欠妥,要是能够获得足够的透明度,了解事情的真相,同时配于合理的制度或运行方式,百姓的同情之心、怜悯之意是不会吝啬的,“济贫扶弱”本来就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一些事情看上去似乎给人以冷漠、无情的感觉,其实是人们有些无奈而已!
其他文献
结晶于浩渺苍穹  舞蹈于漠漠长空  以柔弱之躯  演绎生命之凄美  以晶莹之情  完成对大地的绝世之吻     冷热相交  孕育生命的原色  羽化鹅毛  轻盈如絮  绝地的飞舞镌刻  变命运之剪影  熙熙攘攘的漂泊  掩映旅途之凄凉  碧空清辉  洋洋洒洒的步履  以无影的轨迹  铭记悲怆短暂的生命    高度有时  会增加堕落的速度  柔软的身躯  在冷酷的环境里  会变得愈加坚硬  冷嘲热讽 
期刊
在东风公司党委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在各单位领导和广大作者的大力支持和呵护下,由东风公司工会、党委工作部主办,东风汽车报社承办的《东风》文学双月刊走过了四年的历程。四年里,广大文学爱好者结合自身的感受,写出了许多再现时代风云、讴歌东风精神、赞美和谐社会的作品,这些作品真实地感染、召唤、激励着东风人为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尽职尽责。迄今为止,共出刊25期,计三百多万字,很多在本刊发表过的优秀作品被选入《
期刊
戊子年五月,东风十堰管理部安排部分管理人员赴东风华东事业基地学习考察,行间偶有感触,摘记如下。    盐城印象    对苏北盐城,只依稀记得当年新四军曾在这一带建立抗日根据地,电影《51号兵站》中,我们地下党“小老大”就是从这里乘船前往上海,执行购买无缝钢管任务的。  我们这次没有去参观当年的兵工厂,而是到东风悦达起亚公司学习考察。在十堰时偶尔能见到“悦达”汽车,而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东风悦达起亚生产
期刊
当电话铃声响起时,我正站在窗前,发呆地望着窗外一片片飘零的落叶。  快步冲进客厅,顾不上父母惊讶的神情,抓起电话,  “是你吗?……你现在一切可好?……我就要走了,二十分钟以后的火车……你自多保重!”  是你!那个曾经令我魂牵梦绕的声音,又一次温柔地回响在我的耳边。为了等这个电话,我在离电话机不远的窗台边痴痴地等候了三天。  我扣上电话,来不及和家人打招呼,发疯似地奔向火车站。  当我推开候车厅里
期刊
我的心中正在  成长一种神圣的灵感,  燃烧着像一支  穿云的羽箭。  它犹如藏着法术的魔镜,  以象征的手法,  把世俗的图景幻化在眼前:  ——太阳王子的高速战车  把瞎摸乱撞衣衫褴褛的  吐着低俗方言的不同部落  拖到用金币  装潢的豪华的彼岸,  渡河的船票呵  是用“忘却历史”兑换。  他们中的一部分喜欢  用“现代”这个术语  把都市和自己精心包装,  然而总是弄巧成拙,处处  露出“
期刊
小小说以它短平快的优势,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好的小小说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有一个绝妙的结尾。作者心平气和,娓娓道来,似在王顾左右而言他。不经意间,来了一个漂亮的结尾,如惊涛立起,叫人提神醒目;又如金石击钟,余音悠长;更如电光闪烁,照亮全篇。我以为,小小说的作者苦心经营的正是这样的结尾。作品的选材、构思、谋篇布局也全部围绕这个结尾进行。因为小小说的题材和体裁有很大的限制性,作者必须在有限篇幅里
期刊
求学于古老的随城,便和美丽的白云湖结下了不解之缘。我爱白云湖,爱它春天的杨柳依依,风和日丽;爱它夏天的绿草茵茵,涟漪层层;爱它秋天的蓝天白云,金风硕果;爱它冬天的琼楼玉宇,冰清玉洁。  哦,清秀明丽的白云湖哟,有着别具风韵的四季!似一幅画,挂在我的眼前;如一杯酒,沁入我的心里。  春天的白云湖是一位文雅娴静的少女,展示着五彩的风姿,流露着迷人的笑意。"吹面不寒杨柳风"。夹着暖暖春意的微风拂过,像母
期刊
静静地,我的心走进了春天。   和风吹拂,阳光普照。   做着梦的小草,开始了新一轮的生长。  白云漂浮,浪花涌起,一片又一片的新绿绿了视野,更绿了我荒芜了一冬的心田。  小鸟在飞,溪水在唱。  风筝牵引着我的视线,在辽阔澄澈的天幕上延长再延长。  足球黏贴着我的脚踝,在柔软碧绿的草地上飞转再飞转。  好多想法,好多梦想,好多可能,在这个时段,又开始了新的蠢蠢欲动。动在肌肤,动在脑际,更动在心头。
期刊
结晶于浩渺苍穹  舞蹈于漠漠长空  以柔弱之躯  演绎生命之凄美  以晶莹之情  完成对大地的绝世之吻     冷热相交  孕育生命的原色  羽化鹅毛  轻盈如絮  绝地的飞舞镌刻  变命运之剪影  熙熙攘攘的漂泊  掩映旅途之凄凉  碧空清辉  洋洋洒洒的步履  以无影的轨迹  铭记悲怆短暂的生命    高度有时  会增加堕落的速度  柔软的身躯  在冷酷的环境里  会变得愈加坚硬  冷嘲热讽 
期刊
不觉间,路边的草儿绿了,花儿开了,树上的小鸟啾啾地“唱”个不休,心有灵犀的“春姑娘”用她的巧手又把小区妆扮得生机盎然起来。傍晚时分,一曲《春江花月夜》从休闲广场飘来,和着悠扬悦耳的乐曲声,三四十位中、老年人手持红绸扇翩翩起舞,那舞姿,那神态,那一招一式,都显得那么悠然和优美。  瞧,人堆中穿着红色运动服套装、跳得最欢的就是我的老同事李虹(孩子们称她李婶)。前几年一张“菜脸”的她,这两年渐渐变成“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