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建设美丽乡村

来源 :四川党的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veboy07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里的电台、军用水壶、医疗包等都是20世纪20年代红军留下的,对我们意义重大。”走进巴中市巴州区曾口镇飞马村村史馆,这些老物件勾起了村支书李于科的回忆,“这些属于飞马村的红色记忆,应该被永远留存,这也是村史馆修建的意义所在”。
  村史馆内,一幅幅图片记录着时代的变迁;一件件老物品浓缩着农耕文明的智慧;一段段文字讲述着过去与未来。作为全国第二大苏区,红色文化是巴中的代表文化之一。对于飞马村而言,红色文化更是引领其不断前进的精神动力。

?  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走进飞马村,不少上了年纪的村民仍记得曾发生在村子里的红色故事。在村史馆大门旁,一面红墙显得尤为突出,它记录着这个村子的“前世今生”。“红四方面军曾有一个团的兵力在此驻扎了两年,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以及厚重的红色历史文化。”说起这段历史,村民周永春清楚地记得爷爷经常讲述的红军故事。
  1933年至1935年间,红四方面军在飞马村境内的马鞍寨设立了一个指挥部,指挥红军防守巴河、碾子嘴、鹰嘴等三道防线,有一个团的兵力。“当年战斗打响后,不少受伤的红军从前线被抬了回来,伤情严重的被立即送往了今通江县沙溪镇的王坪进行治疗,我爷爷曾和另一位村民步行三天三夜,将一名红军抬到了王坪。”周永春回忆道。
  建造村史馆的初衷很简单,就是为了再现历史、记住乡愁,激励村民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当初听闻要收集这些老物件时,村民们都踊跃捐赠,想让后代都记住这段历史,让孕育在飞马村的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李于科欣慰地表示。
  和平年代,烽火硝烟已散,这片土地早已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但艰苦斗争的历史不会被忘记,村民们也继承和发扬着艰苦奋斗的红军精神,奋力推进脱贫攻坚。

?  红军精神成为脱贫攻坚法宝


  2016年对于飞马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转折,这一年,飞马村顺利脱贫。“党和政府政策好,我们村民肯干肯吃苦,才能得以脱贫。” 李于科表示,飞马村充分发挥“不怕牺牲”“不怕吃苦”“不胜不休”的红军精神,带领广大村民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今年65岁的李国和是飞马村村民,前几年他和老伴接连生了几场大病后,原本就不富裕的他们在全村掉了队。“为了治病,穷得连土坯房上的横梁都卖成了钱。”说起往年的日子,李国和眼里含着泪水。
  “勤劳致富光荣,好吃懒做可耻!”贫困并不能阻挡李国和一家前进的步伐。在脱贫攻坚过程中,李国和得到了不少帮扶单位和干部的帮助,但他自己也使出了浑身力气。“要继承和发扬红军精神,勤劳勇敢、不怕吃苦。”就这样,李国和起早贪黑,养殖、种植等产业多管齐下,经过数年的勤劳付出,李国和一家不仅圆了多年的新居梦,还顺利脱贫。2016年,李国和被评为巴中市“脱贫攻坚之星”。
  李国和的脱贫之路也是飞马村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缩影。近年来,以脱贫攻坚为总揽,飞马村全村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交通水利、通信电力等全面改善和加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大幅改善,新村聚居点建设和易地搬迁安置全面完成;产业发展初具规模;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2017年,飞马村被评为省级“四好村”,实现了“弯道超车”。
  如今,飞马村主要发展道地中药材、蔬菜种植、水产养殖等产业,此外,占地30亩的生猪养殖中心也进入最后的施工阶段,正式投入使用后预计将为村级集体经济每年带来两万余元的收入,同时解决一部分村民的务工问题。
  “下一步,村里准备继续开发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多措并举,让村民不仅脱贫,更要走上致富路,让日子越来越有奔头。”面对飞马村的未来,李于科信心满满。

?  孝道文化传万家


  除了红色文化外,孝道文化也是村史馆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尊老爱幼的孝道人物代表事迹,还是举行的孝道文化活动,都一一被记录在村史馆内。
  每年重阳节,飞马村总是格外热闹,这一天,村上会为全村的老人举办坝坝宴。通过坝坝宴,老人们欢聚一堂,拉家常、看演出,交流了感情,融洽了关系,年轻人增强了敬老孝老意识,整个村营造出了尊老敬老的良好氛围,形成了优良传统。
  1993年,村里成立了老年协会,这既是老人之家,又是村“两委”联系村民的桥梁和纽带,更是加强家庭建设,教育引导村民自觉承担家庭责任、树立良好家风,促进经济发展、增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26年来,飞马村为老年人举办坝坝宴这一活动从未间断,且先后表彰“敬老孝老”“老有所为”“好儿女”等先进个人76名。
  在老年协会的影响下,孝道文化已经根植于飞马村每一位村民心中,也被村史馆一一记录着。周永香数十年如一日,悉心照料公婆,任劳任怨;夏长珍精心服侍大小便失禁的母亲6年,直至病故,其父亲双目失明、半身不遂、长期卧病在床,她全力照料守护在侧,在她的精心照料下,两位老人都活到了85岁高龄……这些张贴着的“飞马力量”都转换为激励村民不断前行的动力。
  近年来,老年协會会员积极宣传党的脱贫政策,协助村“两委”开展工作,充分发挥老年人余热,为全村脱贫摘帽和基层治理发挥了重要作用。
  飞马村是一块富有传奇色彩的红色土地,这里的青山绿水滋养着一代代飞马人,农耕文明在一个个农家小院里传承,村民们辛勤地劳作,诗意地生活,一幅美丽新村的画卷正徐徐铺开。“村史馆以红色文化和孝道文化为重点内容打造,就是希望激励村民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李于科表示,如今的飞马村已冲破贫困的桎梏,向着全面小康扬鞭前行。(责编/范吴瑕)
其他文献
全省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部署以来,广安市委坚持把开展主题教育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提出“高质量、有特色、见实效”的要求,规定动作做到位、自选动作有特色,主题教育有力有序推进。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共广安市委书记李建勤。  群众反响“好”  记者:李书记您好!第二批主题教育已开展了两个月时间,广安市取得了哪些具体的成效,群众和社会的评价怎么样?  李建勤: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广安
期刊
“今年冬天再也不用担心喝水的问题了。” 甘洛县石海乡则俄村村民木卡尔嘎高兴地说,“黄书记来咱们村后,将山泉水引到每家每户的家门口,枯水期我们村300多人再也不用走几公里去挑水了”。  村民口中的黄书记叫黄德伟,来自绵竹市卫生和计划生育监督执法大队。2016年9月,黄德伟带着激情与梦想踏上援彝之路,担任甘洛县卫生健康局局长助理兼石海乡则俄村第一书记,一待就是三年。  无私奉献 倾力服务卫生事业  “
期刊
“贪欲在我心里种了一棵树,结下的都是苦果。” 被留置首日,说体果体悔恨交加。2019年3月12日,经凉山州纪委指定办理、凉山州监委指定管辖,喜德县纪委监委成立“3·12”专案组,对西河乡原党委书记、时任东河乡党委书记说体果体立案审查调查并采取留置措施。  喜德县西河乡毗邻凉山州府西昌,乡政府距西昌市区仅16公里左右,地理位置较为优越。2006年8月至2016年6月,说体果体担任西河乡党委书记整整十
期刊
2014年,八宝从红原县扶贫移民局三资办主任岗位退休,但辛劳了大半辈子的他并未选择休息,而是担任红原县更攀农牧民专业合作联合总社社长。  “我不能忘记党和国家的关怀培养,不能忘记生养自己的红色大草原的浓浓恩情,更不能忘记作为一名党的民族干部身上所承载的带领牧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使命。”怀揣一颗向党、向人民、向牧区的执着赤城之心,八宝不忘初心献余热,助推发展尽显担当情。  请缨出战打头阵 苦干实干
期刊
金秋十月,中华大地洋溢着喜庆祥和的气氛。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情回望70年前新中国成立这一伟大事件,热情礼赞70年来全国各族人民取得的令世界刮目相看的伟大成就,充分宣示前进征程上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的坚强决心和坚定信心,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站在新时代面向世界和未来的政治宣言,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前进号角,
期刊
9月29日至10月3日,2019四川國际航空航天展览会在德阳广汉市举行。  本届航展以“共舞蓝天·融合发展”为主题,旨在进一步深化交流、扩大合作、增进友谊,既是展示四川通航产业整体优势和扩大对外开放的窗口,更是贯彻落实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战略部署,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的重大举措。  本届航展主要包含飞行表演及飞机静态展、航空航天主题展、专业论坛和平行活动四大板块。其中
期刊
湔江河谷旁,成片的蔷薇花镶嵌在每一级梯田边,青山绿水间,沿着绿道而上,村民们的西式洋房、中式别墅,被薄雾笼罩着,点缀在山林間若影若现。  美丽的乡村画卷让曾经“山高路又险,村穷人心散”的光景永远留在了宝山展厅里。一见面,彭州市龙门山镇宝山村村民谢恩琼就忍不住说道,现在的生活很富足,光家里的六间民宿每年至少能增收五六万元。  “这一切还得益于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在宝山村,像谢恩琼一样经营着民宿的村
期刊
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启动后,雅安市迅速进行动员部署,认真贯彻主题教育总要求,并结合当地实际,坚持把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贯穿全过程,推动主题教育有力有序扎实开展。如何开展好主题教育,本刊记者专访了中共雅安市委书记兰开驰。把这项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实抓好  记者:兰书记您好!开展主题教育意义重大而深远,请问雅安如何增强开展主题教育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兰开驰:适时开展
期刊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随着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的不断发展,我省许多地区兴起了村史馆的建设热潮。村史馆作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更好地发挥自身作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和弘扬时代精神?如何发挥文化力量凝心聚力,助推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在村史馆建设过程中,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注意?为此,我们带着问题,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员、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杨先农。  
期刊
资阳市是劳务输出大市,常年外出务工110余万人。资阳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做好农民工工作的部署要求,以党的建设为引领,增强农民工认同感、责任感、幸福感,定向回引优秀农民工,着力培养一批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着力增强认同感,引导农民工与家乡发展同心同向。乡音难改、故土难离。与家乡难以割舍的血脉亲情,是农民工认同家乡、留恋家乡最重要的情感纽带。党建工作要把增强认同感作为回引农民工的突破口,绘出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