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福音”

来源 :新闻记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9989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在前几年,我就听到过靠爬格子而成为万元户的,当然这一定是新闻界申的佼佼者。但是我想即使其门槛常被约稿者催稿者们所踏破,落笔千言、倚马可待的文坛好手,大约偶尔也会有“文思”不甚“泉涌”的时候,因而难免可能烟蒂插满烟缸,胡须捻断数茎。对大多数弄笔墨的朋友来说,要从格子上“爬”出万元户,终究不是容易事。想不到近来致富的福音竟然降临到某些地方的新闻界。据说只要按规定寄上两元钱,并花些工夫复印信件数十份,分寄熟人,大约半年之后,夹着钱的信会似潮地涌来,
其他文献
(1)新闻是瓜,言论是藤新闻与言论虽然经常在同一个版面上出现,但它们却各有自己的个性。如果说新闻是瓜,言论则是瓜儿连着的那根藤;新闻是猎物,言论则是猎枪;新闻是沙漠中的
今年上半年,我有幸在农民家里住了3个月,参加了农村的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活动,发现农村近年来确有很大变化,但也存在矛盾和问题,现在我想把自己身临其境的一些事情写出来,供朋
前不久,某省报刊登一篇《陋室·本色·情怀》的通讯,表扬某地委领导身居陋室,三次拒绝盖“常委宿舍楼”。报道里说,某地委领导和离退休干部住在一幢陈旧的住宅楼里。
一位老编辑曾这样告诫新来的同志:“我们在改稿时,要谨防‘陷阱’,有些句子模棱两可,含糊其辞,千万不要轻易作出判断,以至掉入‘陷阱’,发生差错。”所谓“陷阱”,当然只是个
中国当代的保尔——张海迪最近又一次战胜厄运,在上海中山医院成功地切除了鼻背上的一个基底细胞癌。作为病人,接待外人采访未免要有所限制。解放日报记者徐成滋,使出了记者
首届上海新闻奖经初评、复评、定评,历时一个多月,于1992年5月29日揭晓。在上海各新闻单位推荐的280余篇(件、幅)新闻作品中,评出一等奖5篇(件)、二等奖10篇(件、幅)、三等奖
林帆同志告诉我,收集在这本集子里的,有一般的散文,也有旅游小记,不都是纯粹的杂文,而又近于“旁门左道”。本拟名之曰《旁门杂集》,后来有同志认为此题欠雅,乃以“自序”篇
真没想到,我拍摄的《喜见家乡雪》竟荣幸地获得上海钻石杯“九十年代第一春”新闻摄影年赛的特等奖。回顾作品创作经过及发表后的反响,感触良多。去年新春,我的六叔偕太太从
您见过合抱粗的大树被暴风连根拔起的情景吗?您想象得出在福州城区公路上撑筏划船的场面吗? 1990年9月8日至15日,18号台风在八闽大地上整整肆虐了8天8夜。才18天前,12号台风
新近,在好几张报上读到“绌”、“拙”混用的现象。比如有张报纸在一篇短文中说:“一个人在生活中不可能集所有长处于一身。在某些方面相形见拙时,就有可能被某些世俗的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