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中英文词汇的文化蕴涵培养跨文化意识

来源 :校园英语·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42874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中英文词汇为切入点,在大学英语课堂上以中英文词汇的来源和结构特点的对比分析,理解其文化蕴涵,通过融合法、案例教学法、信息感受法、实践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精通所在国语言、熟知所在国文化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词汇的文化蕴涵;跨文化意识
  【作者简介】赵俏梅(1972-),女,陕西西安人,西安培华学院人文与国际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言学及英语教学。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课题: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外语学习生态环境建构研究(项目编号:SGH17H459)的阶段成果。
  引言
  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指出的提高我国国际化人才的比例,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商务知识、精通所在国语言、熟知所在国文化的高层次与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应当被视作各大高校的人才培养计划的重点。大学英语作为一门受众人数最多、课程时间最长的一门必修公共课,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以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还承担着培养重建中华文化自信的重要历史使命,提高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实现这一使命的重要途径。语言体现文化,而词汇是语言的主要载体,民族文化在民族语言中的反映首先表现在词汇上,词汇比起语法与句法更为敏感,丰富多彩的词汇是本民族文化的最直接表现形式,它往往能最直接、最迅速地映射文化。因此本文以中英名词的文化蕴涵为切入点,探讨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方法。
  一、从英语词汇的来源理解其文化蕴涵
  对于词汇的学习如果仅仅是对音、形、意三个方面的掌握,就会停留于字面意思表层含义,当学习者外语水平到达了一定程度时,往往就会产生瓶颈难以再有新的进步和突破,表现在阅读中既认识文章中所有单词,又能分析其句型结构,但仍不解其意,不知所云,主要原因是因为对词汇丰富的文化内涵缺乏深度了解。下面让我们从英语词汇的来源入手了解其文化蕴含。
  1.源于神话故事。神话故事尤其是希腊神话对英语词汇的发展影响很大。如:海伦(Helen)是宙斯(Zeus)化作天鹅与斯巴达(Sparta)王廷达瑞斯的妻子勒达(Leda)所生的女儿,闭月羞花之容貌,许多希腊英雄爱慕她,向她求婚,因此习语“as fair as Helen”意为“美丽无比的女子”。再如:“the Herculean efforts”相當于中国成语的“使了九牛二虎之力”,“Achilles’heel”意指软肋、致命的弱点,这样的例子在西方文化中不胜枚举。
  2.源于宗教文化。《圣经》(the Bible)对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圣经》中的人物、故事,成为英语词汇产生的源泉,使西方文化带有浓郁的宗教色彩。如:“Hercules’choice”,赫拉克勒斯幼年时受享乐女神(Goddess of Pleasure)和善德女神(Goddess of Virtue)的诱导,前者许他物质享乐,或者许他长生不老,他选择了后者,经历无数艰难困苦后,终成为一名长生不老的神,因此“Hercules’choice”指“放弃享乐、追求正义而得到回报”,绝不是字面意思那么简单。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如Cain 由于宗教典故就成了“谋杀(亲人)者”、“叛乱者”,“land of promise”意思是“可望而不可及之物”。
  3.源于经典名著。作家和诗人的许多文学作品家喻户晓,对人们的生活影响很大,很多英语词汇及其搭配来源于此。如:美国作家费茨杰拉德(F.S. Fitzgerald)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1925)描述了一个以贩卖私酒和从事一些其他非法行径而的“暴发户”形象,因此Gatsby就成了财富来历不明、挥霍无度的土豪的代名词。再如“green-eyed monster”指心怀嫉妒的人,“the last straw”指忍耐到了极限等。
  4.与海洋文化有关的词汇。英国是个四面临海的岛国,国内任何一点到海洋的距离不超过120公里,属于温带海洋气候,这种特定的地理环境和气候形成了与海洋有关的大量习语,具有特殊的文化含义。如说:“between the devil and the deep sea.”一边是魔鬼,一边是深海,你会选择哪个呢?当然两边都有危险,因此比喻“进退维谷”,“in the same boat”指同舟共济,“when the ship comes home”指当好运来临时,英语中有许多与海、风、船、鱼等与海洋有关的大量习语。
  二、词汇反映本民族的思维方式
  汉字以形写意,而且形、声、义一体,无论古汉语还是现代汉语,都是以形为基础的象形、象意字及形声字,汉语90%左右是形声字,左形右声结构,如“烤”左边表意,表示“放在火上烤”,右边表声,即发音“kao”。汉语词汇的结构反映了中华民族重直觉体悟、具象思维和整体思辨的特点。而英语是以字母组成的文字,字母文字只代表声音,写音而不写意,如book, desk,可以根据字母的拼写顺序发音,但无法与“书”和“书桌”的含义相联系,英语属于线性文字,严谨的句法结构反映了西方人善于理性思辨,重细节和抽象思维的特点。
  1.先整体后局部。中国文化崇尚天人合一,先整体后局部的思维方式在词汇方面得到了充分表现。如“树”、“花”、“鸟”诸如此类的名词都表示一类事物的整体概念,作为类属概念,表示其下属的具有局部意义的词汇是由整体 部分组成,如:“树冠”、树枝”、“树叶”、“树干”、“树根”,表示树的种类:“槐树”、“杨树”、“柏树”、“柳树”等,汉语词汇既反映了先整体后局部,又反映了种属关系。
  2.结构方面讲究平衡美。汉语词语结构平衡对称,同类归并,对立统一,多四字成语。如:呼风唤雨、风吹雨打、狂风暴雨、和风细雨、风调雨顺、风雨同舟、风雨交加、风雨萧条、春风化雨属于ABAB结构,万里迢迢、万目睽睽、人心惶惶、天理昭昭、春雨绵绵、温情脉脉、硕果累累、神采奕奕等,属于ABCC结构,侃侃而谈、楚楚动人、井井有条、津津乐道、步步为营、欣欣向荣、息息相关、蒸蒸日上等属于AABC结构。对立统一这一典型的中华民族思维方式也充分地反映在词汇的构造方面。如:乾坤、阴阳、是非、对错、彼此、多少、男女、老少等举不胜举。   三、从中英文化对比看跨文化意识培养
  1.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是顺应时代的必然要求。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之间无论官方和民间的交流日益紧密,文化多元化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是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教学的重要一部分。
  全国大学英语考试委员会顺应时代要求,将四六级考试题型调整为段落汉译英,翻译内容为介绍中国传统文化或中西文化对比。四级考题中2017年12月翻译内容为黄山、华山的独特风景与人文,2017年6月为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珠江流域风土人情,2016年12月为黄色、红色和白色在中国文化中的内涵,2016年6月为介绍风筝的来由、中国功夫、历史名镇乌镇。六级考题中,2017年6月为介绍宋朝、唐朝、明朝历史,2016年12月为中国旅游业、中国农业的今昔变化、外国人学习汉语热,2016年6月为介绍深圳、介绍旗袍、中国科技的发展,2015年6月为介绍中国饮食文化,汉朝历史。2014年到2018年全國大学生英语竞赛中预赛和决赛试题当中有三套试题考核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其目的就是希望呼唤国人重视传统文化,促进课程内部不同文化双向交流,发挥母语文化正向迁移作用。
  2.通过本国文化与目的语文化对比,更有利于培养跨文化意识。跨文化交流,不该偏颇于单项文化意识的培养和输入,而是应该指外国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双向交流,如果仅仅加强外国文化意识而忽略中国文化,就难以打通“任督二脉”,顾此失彼,造成片面理解。
  四、跨文化意识培养的路径
  1.融合法:对文化的理解要与语言材料紧密结合,在阅读中理解语言,在语言中理解文化,在使用目的语交际中培养跨文化意识。如果脱离语言材料单纯灌输文化知识,费时费力未必会起到好的效果,语言材料与文化知识相融合,可以在习得语言的同时习得文化,两者潜移默化,相辅相成,事半功倍。
  2.案例教学法:通过典型案例对英汉语言的词汇、语音、句法、语篇结构和交往规则之文化差异等方面的对比分析,通过对比,不仅了解了英汉语言之差异,也体会到了文化意蕴之差异,对深层理解目的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信息感受法:充分利用英语电影、电视剧、新闻事件,通过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提供多种不同的文化背景,在不同的情景中感受中西方文化差异。这些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影视剧包含了大量文化方面的信息,为学生理解异国文化提供形象生动的素材。
  4.实践法:让学生自己拍摄微电影(视频)或话剧表演,教师通过指导学生模拟真实的交际场景,在一定交际情景中真实使用英语表达自我意愿,在做中学的过程中来达到使用目的语和理解文化差异的目的。
  在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的过程中,还要注意避免母语文化的负迁移。母语文化的负迁移指的是在学习外语时,由于中英词汇文化蕴含的不等值性,学习者对目的语文化认识不足,往往借助于母语的文化知识来理解目的语而带来的误读和误解,造成母语文化对目的语的文化负迁移。文化的不等值性,来源于文化的非对应性甚至是零对应性。如汉语中的卧薪尝胆、洛阳纸贵、周庄梦蝶、东施效颦,英语中的“Shylock,Waterloo”等这些具有特定含义的词汇,若没有对汉语和英语中特定文化内涵的典故有所研究,根本无法做到对语言的深层次理解。例如在西方文化中,“cat”在传说中是魔鬼“撒旦”的化身,比喻为“心肠歹毒的妇人”,而在汉语文化中,猫指可爱、精灵的人,“小猫咪”常用于父母对自己孩子或恋人之间的昵称,如同样一句话“she is a cat.”,英美国家人会理解为“她是个心肠歹毒的妇人”,中国人会理解为“她是个可爱的女子。”这种文化蕴含的不等值性造成了母语文化对目的语的文化负迁移。
  五、结语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多种文化的碰撞,已经成为了不可避免和必须面对的事实,在文化碰撞过程中,以经济实力为基础的强势文化,对主流话语权的垄断和对弱势文化的挤压,这种不平等关系使得弱势文化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此同时,任何一个民族要想发展自己本国的语言文化,都不能排斥外来文化的优秀成分,需要从多样的异质文化中取得灵感和借鉴,民族文化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因此在与文化霸权抗争的同时,又要维护弱势文化的生存权,这是对文化多样性的呼唤,也是文化和谐共生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M].新华社,2016,3,21.
  [2]潘洞庭.英语名词的文化蕴涵及其应用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其他文献
一、绿色课堂的内涵  英語新课程标准强调英语课程要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双重属性,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培养而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新课程标准提出以人为本,明确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注重学生兴趣和能力和培养。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从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四个方面对进一步英语课程的构建提出了要求。结合新课程标准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笔者认为绿色课堂的内涵可以从以下四个
【摘要】故事对儿童具有一种普遍的吸引力,生动、有趣的故事能够唤起学生的兴趣。故事教学法教学对于我们小学生的英语课堂专注力有着很大的提升作用,运用故事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语言的意义以及语言具体的使用情况。通过学习故事、创编故事、表演故事,让小学生能够有更多的语言输入和语言输出。  【关键词】故事教学法;英语课堂;专注力 提升  【作者简介】钱秀芬,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东小店中心小学。  陶行知先
【摘要】现代化教学技术是信息与教育领域相结合发展的产物,将现代化教学技术引入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中,是提升英语教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途径,本文通风分析现代化教学技术对英语教学带来的机遇挑战A,提出运用现代会教学技术改进英语教学方法的途径。  【关键词】现代化教学技术;英语教学;英语途径  【作者简介】孔民,青岛烹饪职业学校。  英语是教育教学的重点课程,随着我国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对英语综合型人才
【摘要】英语词汇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另外,学生掌握的词汇量还直接决定着他们外语能力的发展。单词是学习英语的基础,一旦学生难以熟记单词,就无法做到连词成句,因此,掌握与运用英语就更无从谈起了。基于此,小学英语教师应该利用记忆规律,系统性地开展词汇教学,以此来提升小学生的单词记忆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英语单词;记忆方法  【作者简介】荣玉彪,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东关小学。  英语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从不同的方面对英语教学方法展开了研究。体验式教学方法正是其中的一种,本文尝试探讨体验式教学在高职旅游英语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希望能够有效的提升旅游英语教学效果。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高职旅游英语;教学运用  【作者简介】冷宁,河北旅游职业学院。  引言  众所周知,高职旅游英语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感悟实践以及体验的过程中完
【摘要】英语教学,是我国现代教育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对英语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从小进行英语教学是很有必要的。小学英语教学,除了为学生打基础,还会教会学生一些简单的英语知识,以及基本的运用能力,这样才能帮助學生去学习英语。语篇阅读教学,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以及对英语的理解,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英语,老师在实际教学时应该注重英语语篇阅读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本文主要针
【摘要】英语在我国作为第二种语言学习,由于缺乏语境,很难给每一位学生实践与交际的机会,因此两极分化严重。如何转化英语学困生也就成了每一位英语教师最头疼的问题。本文分析初中英语学困生产生的原因,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之后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初中英语;学困生;应对措施  【作者简介】叶改云,安徽省怀宁县高河初中。  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英语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
【摘要】本文以湖北理工学院中新合作办学为例,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下的英语教学的现状、存在问题进行探究,合作项目中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是重中之重。根据国际学院办学的英语教学实际情况,对问题和现状做出思考,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英语教学 中外合作办学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大多数是和英语国家合作。英语教学在中外合作办学中处于重中之重的地位,英语教学的成果优劣直接决定中外合作办学的成败。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教育部门对教师的教学要求更多,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就包括提高学生的阅读,培养能够学生的阅读习惯,拓展学生对知识的运用等,图式理论是比较适应新课改的,图式理论可以帮助教师在教学上达到国家教育部门的要求。本文就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图式理论运用进行探究。  【关键词】图式理论;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作者简介】曾晶(1985-),女,江西定南人,江西省定南中学,中学一级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现代教育教学要求重视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文学作为帮助学生了解各国历史文化的有效途径,文学翻译工作受到了现代教育教学的广泛重视。就儿童文学翻译而言,其翻译的关键目的在于帮助儿童进行阅读,并能够调动儿童的阅读兴趣,这就要求儿童文学翻译过程中不仅要全面掌握作者的实际写作意图和背景,还要求翻译人员全面根据儿童的审美和兴趣需求进行翻译。本文主要就儿童文学翻译进行分析,